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06章 东征行动

5月28日清晨,边界上的芒海乡被唤醒,一队大卡车咆哮般翻越泥水坑,驶入小镇。

当地傈僳族老乡早就见惯不惯,从月中开始就有车队频繁造访。

打西边来的人民军,在镇外修了一个大仓库后,几乎天天有车队造访。

车刚停下,一群小孩赤脚跑过来,围着司机和搬运工笑。

早起的小孩有糖吃,领到糖果后,熊孩子们才跑开,不再打扰人民军叔叔工作。

同时,一江之隔的勐古镇传来一阵枪声,东征行动正式打响。

搬运工人和戏耍的小孩,听到枪声后,只是愣了一会,就又恢复常态,他们知道战斗很快会平息。

不出北岸百姓所料,朝天放的枪一响,所谓的自卫队就放下武器,向来者投降。

将志明走进小镇,戏言道:“孟戈不好听,索性统一叫勐古。”

孟戈和勐古都是界河南边相连的两处村落,孟戈在高处,有利于驻军,被曾经短暂占据此地的缅军称为孟戈。

九旅光复此地,统称为传统地名勐古镇,也更能让两地百姓认同。

特种大队在此活动近一年,镇上百姓早就盼着被九旅接盘,当地民兵也没有抵抗意志。

打枪只是走流程,东征部队很快开进小镇,驳船从北岸开来,将粮食运过边界。

对了下时间,将志明问:“二连到哪里了?”

为了利于指挥,东征行动前,旅部做了编制调整,将特种大队更为特种作战营,下辖中队改成一连、二连。

东征部队为特战营二连、三营一连,共计出动300多人。

“翻过山了,快了!”

当天中午2点,午后对流雨中,邦帕曼传来稀疏的炮火声,二连先头部队冒雨突入小镇,围剿街心驻军。

对流雨来得快去得快,乌云散去后,邦帕曼换了新天地,重回人民军怀抱,更名为邦曼。

战斗如此简单,是因为对手战斗力太弱了,只有不到30人的缅军下属民团自卫队驻守。

勐古、邦曼位于萨尔温江最上游西岸,处东莱别山东麓,是果敢县最荒凉的西北角。

自去年果敢战役后,缅军兵临老街,占据果敢中下部精华地带,缅共退守北佤邦。

果敢贡江以北,都是几乎没有公路的蛮荒之地,对缅军来说毫无价值,也就只留下少许民团。

民团要吃饭,邦曼等地太穷,搜刮不到油水,也就撤走大半民兵,留下所谓的自卫队。

事实上果敢县北部山区成为三不管地带,东征部队剿灭孱弱的自卫队就如切瓜砍菜,只用半天就拿下名为镇,实为村的两地。

两地民团投降如此快,也有内因,饥饿月快到了!

“清点出人口了吗?”

将志明不单是军事负责人,也是果北根据地的民政官,他要暂时主持民治,直到接任人到来。

“勐古以果敢族、傈僳族为主,附近共有5个村寨,约有3千人。邦曼资料没那么详细,人口不会超过2千。”

将志明愁眉道:“人口怎么这么少?”

72年4045营在贡江驻扎一段时间,那时果北人口超过2万,勐古人口仅次于贡江,不应该这么少。

东征直属警卫队长王起凡不屑的说:“给东北军区给祸害的呗!”

缅共展开多次土改和打土豪,去年至今还加税2次,几次折腾下来,能跑的百姓早跑了,就剩下跑不动的苦哈哈。

今年年初就有一群勐古景颇族百姓,迁居到棒赛,被安置在新村里。

老百姓翻山越岭也要跑路,可见果敢民生之凋敝。

“报告指挥员,外面有一名傈僳族老人求见。”

将志明眼神一亮,打开民情局面的机会送上门了。

苗大木刚进门,就弯腰鞠躬,用生疏的汉话说:“你们是张司令的兵?”

将志明无奈的笑了笑,“是的,我们是木姐来的九旅部队。”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讲求自然崇拜和灵魂轮回观,被统治时总喜欢找个大人物崇拜,将其神圣化。

特种大队在山林里练兵时,遇到误入战场的当地山民,会将其送回村寨,同时会给些干粮,或者捕获的野物。

在山里遇见一支神秘军队,他们不杀人还送吃的,如此猎奇的故事,逐渐在果敢流传开来。

战乱中老百姓自有一套生存哲学,对这支不害人的军队,充满了朴素好感。

去年以来,九旅接连打败缅军,名震缅北,成为议论焦点,名号大为传扬。

九旅不作恶,还大力救治人民,在百姓之间更有名望,身为旅长张扬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果北人民过得水深火热,唯一给予他们救济的就是九旅。

山里遇见的军队,也一定是九旅的,要是土匪、缅军、果敢军或者缅共人民军,早就下山抢粮食了。

百姓耿直的将特战队和九旅联系在一起,也算歪打

正着。

山民喜欢将军队人格化、符号化,将其等同于军队首脑,张扬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老百姓很单纯,一旦对一个大人物有了好感,就会自动美化他,加强他的权威性。

苗大木眼眶一红,哭泣道:“张司令的大兵真的来了!”

“太好了!”

屋内一众军人没想到自家旅长这么受欢迎,一时间有些讶异,但很快有了种浓厚的荣誉感。

他们是人民军第九旅,是张扬领导的人民部队,是得到老百姓认可和喜爱的人民子弟兵。

“老人家,你坐下先喝口热茶。”

被俺在凳子上后,苗大木微微颤颤的握着茶杯,诉苦道:“马上6月了,你们不来,拿枪的一定会下乡抢粮食。”

“九旅来了就不走了!有人再敢抢百姓粮食,抓到一个枪毙一个。”

说完杀气腾腾的话,将志明又温和地问老人,“族老,村里还有过季粮食吗?”

在缅北雨季如同北方的冬季,都要屯粮过冬“雨”。

傈僳族将6月称为饥饿月,一直要熬到8月采集月,若雨水充沛的年份,要熬到9月,才算渡过饥荒。

苗大木愁苦的说:“粮食不多了,春收没去年多。”

今年雨水来的早,缅北各地春季普遍歉收,但拿枪的各路土匪军阀,可不会少征粮,更加重山民的负担。

“我们来了,就不让任何百姓饿死!”

将志明又道:“寨里缺的口粮,九旅给补上,族老你有任何困难,就来镇公所找我。”

苗大木激动的就要弯腰跪下,将志明连忙搀扶。

“以后勐古傈僳族就听九旅的,长官让干啥就干啥!”

这话也就听听,将志明笑道:“族老太客气了,我们的政策不劳民伤财,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送苗大木出门时,将志明特意派一个班的战士押送200斤大米,护送他回村寨。

稍后,果敢族村长也上门求见,主动接受部队安排。

果敢族本就是汉人,服从强者的民族性深入骨髓,很自然的接受统治,主动迎接部队入村,配合人口盘查工作。

整个东征行动不伤一人,顺利到让人惊讶,消息传回旅部,坐守指挥室的张扬忍不住大笑。

谢和华笑着调侃:“张大旅长,你的名气可真响亮!被当牌位供奉了!”

张扬没好气的笑骂,“还不是你搞得鬼!”

舆情是情报工作的一部分,谢和华对民间流言也早有布局,张扬名声快速传扬,就是他的手笔。

笑过后,谢和华不住感叹,“果北民生倒退10年,百姓还没当年刚闹革命的时候好。”

“是啊!人口十年不变,百姓之苦可想而知。”

缅共折腾了十多年,反让山区人口减少,革命岂有不失败的道理。

华夏傈僳族到50年代才摆脱原始社会,而缅北傈僳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直到60年代才被缅共土改强行打破。

土改、打土豪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可缅共却只破坏不治理,更没有给山民带来更先进的生产力。

就连土匪、民团和缅军,缅共都没赶走,连安定的和平环境都没法保证。

将还没重构社会的少数民族,推入丛林法则里生存,如此恶政,民心尽失是必然的。

“还好有我们!”

“且我们回来了!”

两人相视一笑,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