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晋烬 > 第四十四章:义舍

手机直接访问:m.159txt.com

尧舜病博施,何分此土彼土?禹稷忧溺饥,何分此民彼民?汤武伐暴除残,何分此国彼国?孔孟殆车烦马,何分此邦彼邦?——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

听闻康朱皮进大翮山不足一月,出山时让三百多名山民成了道民,还带了三十多位渠帅、萨满的亲信去朱皮坞暂住,以“交流道法”,寇肃之是既欢喜,又得意,还震惊。

欢喜来自于实打实的三百新增“命籍”,寇肃之不爱别的,就盼着通过传教积攒功德,到时无论太平世来不来,他都能换一个高级仙官,从此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摆脱凡俗之苦,逍遥自在,岂不美哉?

得意在于康朱皮着实“替”他长脸,想前些年,寇肃之一直低调做人,生怕激进触怒家中老人,或者引来豪强联手反对,连传教都只能偷摸摸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搞,直到康朱皮来上谷,他才打开局面扬眉吐气。没想到康胡儿灭了文氏后,还能再接再厉,又几百几百地发展道民。那从青州东莱天师道兴盛地来的刘伯根,更是对寇肃之赞不绝口,自称走遍幽冀,也找不到比“上谷寇肃之”更奉道义,功德更高的天师将军了,寇肃之高兴之余,已经等不及今年的第二次命籍统计了。

而之所以震惊,便是康朱皮居然轻而易举教化了几百山民,而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寇家不是没试过拉拢桀骜难驯的乌桓山民,复刻桓真人的事业,但派出的几位散治道人,要么坚定地破山伐庙,却无足够的武力支撑;要么讲一些山民难以理解的成仙、炼丹、导气、服食,还有不太符合山民传统的苦修仪轨。最后这些努力统统失败,还差点影响了与桓真人的关系,迫于精力与财力不足,寇家不得不放弃布道山民的计划。

寇肃之平复下来后便决定再赴鸡鸣山,听听康朱皮有何诉求,也看看这胡儿究竟还有啥没显露的本事。

一听寇将军要来,康战帅的态度非常“恭敬”,亲领卫队步兵五十人与骑兵三十人,出坞门迎接。

只见康朱皮骑着赤色骏马,衣裤褶服,去胡式尖帽而戴汉巾,在左右两肩上缝了寇氏天师道模板的符箓,腰间挂着寇氏出品的铜印、百炼清刚刀、硬笔与书卷,倒是挺符合天师道“佩长剑,携书笔”的习惯。

位居康朱皮右手的米薇则是盛装打扮,头戴鹿首金叶步摇,身着连珠纹的锦绣粟特装,亦肩佩天师道符箓,腰带袍服上缀了七枚玉佩,稍一活动就发出悦耳之声,令人心旷神怡,米薇擎长矛,挂短剑,片刻不离义弟左右,笑颜如花地和他一起问候寇肃之。

而在康朱皮的左手边,则是鸡鸣山治的阴官箓治,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帅”,李弘李丹英。“李弘”神态飘逸,明眸中又带着些须“发现世界真相”的傲气,戴男子巾,贴符箓于两肩,挂符印、长剑与铜镜于腰际,此外再无杂饰,唯一奇怪的是李丹英的装束,她上身穿鹅黄色道袍,下衣却不是道人常备的布裙和麻履,而是康朱皮一样的紧口长裤长靴,亦骑骏马,平添了三分干练的飒爽英气,可渐渐有多次上阵厮杀的米薇姐那股味道了。

这都源于康朱皮的个人审美趣味,尽管他是以“救民传道,需要往来奔波,长靴胡裤更适合阿卿”的名义,连哄带骗还撒娇才让李丹英如此打扮。

李弘旁边则是她“名义上的弟弟”李始之,也是现在康朱皮最重要的盟友与妻族,他的表情倒有些尴尬,因为前几天在山中温泉“抢亲”成功,答应来“岳家”服役半年的山民邑主桓真人小姐姐,正开心地揽着俊俏郎君的胳膊,大大咧咧地去招呼寇天师,声音之大,令人侧目。

但桓真人不是李三郎唯一的新欢,李三郎身后还跟着三个梳妆打扮后还算俏丽的乌桓女子。她们都来自山民几大氏族,是渠帅、萨满的亲族,虽换上了李始之送的好衣衫,不再像山民那样穿几件用四五年都不换的羊皮袄子,但山民的脾性难去,她们依旧骑马执矛挎弓,和桓真人一道嘻嘻哈哈,东张西望,像新出巢的小鸟般,望着从未见过的新鲜场面叽叽喳喳个不停,弄得李始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有些挂不住,但他想到大翮山温泉那几个日夜的“惨烈”场景,还有姊姊与姊夫的耳提面命,也就不敢发作了。

除此之外,执野豕家旗的康矛,掌地理书记的李政,唯一跟随康朱皮来上谷的上党小帅支禄,牧民骑卫的统帅阿爪等心腹旧部,以及米射勿、康温汉这两个康朱皮仅存的亲族,也尽数出坞寨相迎寇将军,可谓是做足了面子工夫。

相较于康朱皮及其亲随,更能代表作为寇将军“下属”实力象征,上谷天师道“军将吏兵”之法成效的体现的康朱皮卫队更令寇肃之侧目。

那些执矛骑兵还在其次,尽管康胡儿素以三十骑讨郝散破文氏的威名行于世,但在寇肃之看来,他的骑队数量不足以当大股之鲜卑乌桓骑兵,武艺也不如自幼骑马、惯习战技的鲜卑精锐,或入选宿卫军的乌桓名骑。

上谷毕竟胡汉交杂的边塞,燕地豪强皆长于骑射,康朱皮的骑兵再强,也无甚惊艳之处。最吸引寇肃之注意力的还是步兵。

是那些手执长矛,腰悬刀剑,在坞门前列队如石墙,给人难以逾越之感的步兵。

甲队历经李阳几乎两三天就是一练的特别整肃,在砸了大量口粮,以至于康朱皮不得不又提前“粮食开源”计划的代价下,纪律性与素质又提高了一个量级,不仅阵型更稳固,更齐整,还能在保证队形不散的前提下完成许多基本的战术动作,例如全队左右后传,齐步前进及缩短或拉开间距,样子上已有了不少强军的味道。

许了“下次与骑兵对练必不溃”承诺的李阳,正全副武装地立在步阵之前,擎着一面崭新大旗,如墨泼的黑底上绣着一只凶狠的赤红鸱鸮,旗面迎风招展,在他的口令下,整队步兵一齐原地投足,以矛镦触地,口作“呜呜”之声,甲队军正击羯鼓,配合骑兵队的唢呐与羌笛,以整齐划一的轰鸣,咄咄的杀气与严整的军姿“欢迎”寇将军。

这一幕令寇肃之及其下属不由得心中一凛,心想难怪文氏坞挡不住康朱皮的强攻,自家那些徒步私兵相较之下都颇有些儿戏了。

坞门外的迎接仪式只是开胃菜,寇肃之隐隐觉得,康朱皮不全靠夷狄的蛮力,而是能练好兵,加上他的奉道义举,怕不是还有许多才能没显现出来,于是他打起精神,仔细打量着近二个月不见就又扩建了不少的朱皮坞,想看看康朱皮“治民”的本事。

坞寨外新修三处有两重栅栏的小寨,互为犄角,穹庐与马厩一应俱全,专供愿意下山吃粮并为康朱皮作战的山民居住。

鸡鸣山上则新修了一处望楼,居高临下,可掌握附近情况,还有负责体力活的民众不停来来往往地搬运土石,两个步兵队也加入其中。康朱皮解释道,他要再修一个仓库,储备应急粮。

最明显的变化来源于坞寨中间,那儿新建了一处巨屋,体量之大,足以容纳数百人入内,但除了“大”之外,该屋毫无美观装饰,既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也无彩壁铜饰。只是以夯土石块为基柱,木栅毛毡为顶,毛毡为盖,筑成一个又大又方的长方体。

“那是什么地方?”寇肃之问道。

“义舍,我治的重中之重。”

所谓“义舍”,实际就是公共食堂,之所以“神圣”到成为治的核心,全因康朱皮之前修建的静室过于狭小,无论是在其中搞悔罪或者天师道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家庭式传道,显然都不能满足几千道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只好另觅一场所。

按阴官箓治李丹英引庄子的原话,“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既然民以食为天,饭人人要吃,中国百姓尤其爱好吃饭,那为何不基于康朱皮推行好几个月的共餐制度,建立供道民吃饭与交流的“义舍”呢?

吃饭,填饱肚子,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最入世,最凡俗,最符合元光流溢之天道与人性的行为。

与其乱定乱抄仪轨,靠强制性斋戒、苦修和固化忏悔来凝聚力量,最后搞得僵化,折磨日后的法学家,康朱皮觉得还不如简单些,索性把公共食堂当作现阶段“神圣”的集会地好了。

“哦?”听了康朱皮的解释,寇肃之来了兴趣,提出想进去参观一下。

“正好,现在正是饭点。”

时近中午,晋人是早晚两餐制,本不在这个时间用餐,但康朱皮考虑到工人修筑与士兵训练的高强度消耗,坚决给重体力活者一日三餐,同时他也有吃午饭的习惯,渐渐带动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中午吃饭。

筑营劳工与练了半日军姿或早上巡逻寨墙的兵士一道,以什为单位,在各自什长带领下,满头汗水地依次来到义舍外,先用清水洗手洗脸,在进门处的木架上领了陶碗,“自觉”排成整齐的队列,准备领饭。

义舍内外都不停有人来回巡视,扯着嗓子叫嚷,禁止任何不卫生和插队行为。

“先圣天下,必先公,公则天下平,勿插队,勿乱序,勿争抢,争则整什不得食!”

“饭前必清水净手!不许在公用洗手盆里吐痰擤涕,违者不得食!”

“陶碗用后归还原处,若一人不还,则整什记名扣粮!”

“天道流溢成百草,先民尝尽得五谷,农人种粮皆辛苦,粒粒盘中食,勿得弃半粒。”

在一遍遍的教导和违规不吃饭的威慑下,义舍内秩序井然,竞无一人插队打闹,寇肃之十分震惊,他家赈济道民的时候,为了几碗稀粥,谁先谁后,经常你争我抢,打的不可开交,绝无这康朱皮义舍中数百人一同用餐,而无半点纷乱的场面。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159TXT】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