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86章 残酷十倍的剪刀差

从地球维度上,身处热带的缅甸并不具备生产小麦的气候。

北半球的小麦产地一般在北纬30°以北,华夏小麦产区就在秦岭以北,淮河以南基本不产小麦。

受若开山脉、隆格朗山、那加丘陵的山势阻隔,西南季风无法带来充沛的降水,缅甸中部形成了一个雨影区,年降水量约在800毫升左右。

雨影区集中于实皆省中南部、曼德勒省西部和马圭省北部,幅员面积约为15个县城。

这片区域大部分为丘陵地带,涵盖15县的小麦产区,年出产量在30万吨左右。

受限于缅甸落后的水利条件,农田普遍缺水,只能种植小麦等耐寒粮食。

雨影区内河流遍布,兼有伊洛瓦底江贯穿,如此禀赋之地,却要看天吃饭,可见军政府的无能。

相比水稻,军政府统销小麦价格稍高一些,产地收购价约为6缅元/斤(折合为市斤的价格)。

以300缅元换1人民币的缅甸货币价格,6缅元在华夏,也就只能卖块杂粮饼。

可见收购价之低!

缅甸国民主食普遍为大米,小麦市场非常狭小,雨影区的农民也是要出售小麦换取稻谷。

所以军政府收购的小麦大部分会出口,以换取宝贵的外汇。

30万吨小麦,听起来很多,但也就是华夏一个县的产量,用远洋货轮装,几艘船就能搞定。

这点产量,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以缅甸小农的耕作水平,小麦质量更是毫无竞争力。

每年出口小麦,军政府能收入百八十万美元就算不错了。

军政府强收小麦,更多的是政府意志的延申,各级政府机构对小麦出口的管控也就浮于表面。

小麦出口不重视,自然就黑市走私成风。

能插手小麦收购-运输-存储-出口的部门(公司),都化身为硕鼠,将小麦视为盘中膏腴,于是就各显神通,上下其手。

每年每小麦收割季以后,发达的黑市上就出现大量的小麦现货。

小麦黑市不是九旅兴盛后才有的,而是早就形成成熟的黑市交易规则。

不过九旅起家后,小麦黑市大有北移的趋势。

从大局来看,缅甸黑市大有从仰光等沿海、沿江,转移到曼德勒-腊戌一带的趋势。

过去,黑市要从泰国等地进出口物资,而如今优质轻工业品供货商悄然变成九旅。

市场随物流而动,小麦黑市也在腊戌等地形成。

多次交易后,九旅马帮摸清了小麦交易的价格,并找到了有利可图的空间。

仰光黑市上,小麦价格在13缅元每斤上下波动,腊戌黑市价格高一些,在15-18缅元之间。

粮食是大宗交易,仅凭九旅自有的马帮运力,无法满足大米、小麦等主粮的走私(进口)需求。

旅部索性放开粮食收购大门,以30缅元/斤的价格,向外界敞开收购小麦。

不管是谁,只要将小麦运抵渡口集市、曼东集市等官方收购点,九旅承诺全部收购。

30缅元的到岸价,给中间运输商,和粮食提供商(各级官办硕鼠)留足了2倍以上的利润空间。

如此高的收购价,加上可以优先采购根据地出产的商品,于是各家马帮们趋之若鹜。

整条小麦走私链条快速联动,为了利润高速运转起来。

张扬南下时,就有一批小麦在南渡镇郊外交易,然后向北穿越丛林,抵达曼东镇。

南渡镇的利益集团胆子不可谓不大,战火刚停歇,战友的血还没冲洗干净,就和敌人做起了买卖。

张扬关注此事,是想以此打破敌人的封锁,将九旅的力量渗透进去。

将情报、统战、国统区政工等要务放在一边,但就粮食进口就值得九旅大力打通、扩张走私通道。

可谓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从国统区进口粮食,可壮大自己,同时也能打击敌人。

30缅元一斤的小麦价格,真的太便宜了,折合人民币也就1毛钱一斤。

79年初,根据地从华夏进口小麦,最低也要0.45元每斤。

1毛钱就能买到当季小麦,当然是能进口多少就进口多少。

通过漫长的走私网络,多次倒手加价后,小麦价格还如此的低,且各级走私商皆有大利可图。

如此扭曲的价格链条,必定有付出沉重代价的人。

有人在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九旅赚大了!

走私马帮赚的不少!

出售粮食的军政府内部利益集团赚的也不少!

他们都不是小麦的生产者!

缅甸中部山区的农民承受了这一切,是他们的汗水促成了这场盛宴。

前世,张扬没少听说剪刀差这个名词。

后世,华夏能崛起,靠的是前三十年的积累。

西方两大阵营的封锁下,华夏前三十年能完成工业布局,靠的不就是工农业剪刀差。

是农村的劳动剩余,支撑了工业化、城市化。

张扬来到前三十年的末尾后,目睹上山下乡等洪流,对此感触更深。

轰轰烈烈的公社,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集中土地,为工业品腾出市场,和贡献最廉价的农产品。

这也就是所谓的剪刀差。

小农经济可没法容纳收割机、拖拉机等继承自苏联的大黑粗机械,唯有大农场、大公社才可能消化产能。

这几年,张扬北上滇省时,一定要到滇省各地农村走一走。

这不是操心华夏内政,而是为了比对根据地农村,以检讨和印证自身施政的优缺点。

每次从滇省农村回来,张扬的心情就坏上几天。

这时代的农民太苦了,在滇西,一条裤子轮流穿是普遍现象。

兄弟同妻屡见不鲜。

同期的城市户口,工人大爷们却有吃有穿,月工资中位数在28-36元之间。

这就是剪刀差!

这就是工业化!

张扬走出临时住所,仰头南望,喃喃自语道:“十倍剪刀差啊!”

同样是种小麦,华夏农民虽然拿不到应有的收入,但起码能多劳多得,日子有个盼头。

但缅中山区的农民呢?

同样是出售一斤小麦,却只能收到2分钱(6缅元),与华夏农民差了近十倍。

残酷了十倍的剪刀差!

比割韭菜还狠。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军政府统治者,毫无吝啬的压榨着每一分民脂民膏,涸泽而渔到令人发指。

叹气后,张扬苦笑起来。

田间的6缅元收购价,还不是到手价格。

小吏收购粮食时,一定会巧取豪夺一番的,什么踢谷斗、多收三五斗,古今中外皆如此。

喝小民血,并不是华夏小吏的专属。

继承自大英殖民治理法制的缅甸官僚体制,腐败更甚,掌握了一套更本土化的剥削制度。

细想下来,生民的残酷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剥开表象,全是血淋淋的真相。

缅甸农民是拿不到6缅元每斤的统购价的。

出售完粮食,农民又要从国营商店里买日常必需品,又要被盘剥一遍。

军政府统销统购了三千多种产品,覆盖了社会民生的各个角落。

农民想要过好一点,只能铤而走险,到黑市去交易。

主持黑市的幕后黑手们,不还是军政府的掌权者。

白天执掌国家政权,晚上日进斗金的,黑白两面皆是他们。

只要在缅甸生存,无论百姓怎么发挥小聪明,总归要被统治者来回剥皮,敲骨吸髓。

若张扬不穿越,再过几年,奈温政府就被迫接受联合国的提议,承认缅甸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

这样就可以接受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给予的经济援助和美元贷款。

呵,居然比非洲国家还惨!

可见军政府执政之无能,连津巴布韦都比不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津巴布韦经济还是不错的,人均gdp也就比缅甸高几百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缅甸人均gdp五年一大波动,现今已经降到200美元以下了!

而且下降空间还很大,还会往下掉的。

人民不愤怒吗?

积攒在三千万人民心中的怒潮,迟早要爆发!

如此残暴、无能的独裁政府,必须要推翻,人民必须要革命!

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它必须是唯一的出路!

新缅共必须要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成为人民的代表。

在兴威新城的山岗上,张扬仰望星空,更坚定了加快革命进程的决心。

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需要抓住一根求生的稻草。

只要能推翻军政府,迎来新生,人民就愿意跟着红旗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一定是革命的坚实后盾。

“向南,一路向南,到广阔的农村去,那里大有可为!”

喃喃自语到声如洪钟,张扬的眼神愈发的亮。

这声话语似乎惊扰到屋外的警卫,突起的脚步声一下子吓住了蛐蛐的鸣奏,张扬也从头脑风暴中惊醒。

“想太多了,可不好,明天还有工作要做的。”

自语一声,张扬推开门,去和4位值班的警卫说几句话,然后就回屋心满意足的睡下。

小院里的宏愿,似乎弥散在夜色中,不见踪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