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60章 会盟变大集市

12月20日,谢和华代表九旅与佤族、掸族、果敢族、景颇族、爱伲族、拉祜族、傈僳族、苗族、布朗族、本族、崩龙族等十余个民族,会盟于孟拉。

打落会面时,只有佤族、掸族、景颇族、粟粟族、苗族头领与会,五族决心跟九旅共进退。

会盟消息传遍佤邦山区后,其余少数民族应声而起,明言要参加这个三十年一遇的盛事。

崩龙族族老直接赶到打落镇国界上,求见谢和华。

刚见面,族老就流泪,哭诉着族民的贫苦和无助,无论如何,不管会盟是何条件,崩龙族都要参加。

当天,根据地本部的崩龙族村长向张扬提交联名信。

信中说,缅北崩龙族本就一体,如今木姐一带的族民托九旅的福,摆脱了饥荒,奔向新生活。

可东边的族民却还深陷饥荒苦海,九旅为人民当作做主,就该一视同仁,善待所有民族。

张扬拿到书信后大为感动,这是治下人民第一次主动参与政治,为人民利益而发声。

会见崩龙族村长时,张扬承诺一定会解放各民族,带领全国人民奔向富足安康的新时代。

革命事业不断发展,被解放民族顺序有先后,九旅将尽快解困佤邦少民,为他们带去根据地改革的福音。

张扬当众写下电文,让村长们浏览后,发送孟拉镇。

与此同时,除了崩龙族,其余少民头领表示盟会就该一个少民都不落下。

谢和华欣然接受提议,在孟拉镇接纳各族头领,共商民族团结大事。

北佤邦大部分地域属于高寒山区,偏南的少民头领赶来需要时间,大会时间就推迟到20日。

随着各族同胞赶来,孟拉镇愈发热闹,不到千人的小镇,汇入了四五千人。

谢和华早有预备,令供销社在镇北的山坡上,开辟了一大片空地,搭起一排排的帐篷,免费供各族百姓居住。

供销社具有丰富的开集经验,又构筑过野战营地,维护一个大营地是没问题的。

孟拉镇是683旅的驻地之一,旅主力东去邦桑后,只有不到一个排的留守兵力。

谢鲍会面后,在鲍右祥默许下,孟拉驻军接受九旅管理,与九旅东调的特战队一起,担负起盟会安保。

盟会声势不断放大,令版纳、佤邦两大地区的百姓瞩目,邦桑当然也收到这一消息。

此时的缅共,又陷入内斗中,关于如何处置彭家声,和九旅能否升为西北局,这两大议程,一直悬而不决。

不停的开会吵闹,似乎分散了中央的注意力,表现得不怎么关心东边正在发生的大事。

实际上,多位中央委员对九旅召开盟会意见很大,称其为胆敢公然篡夺佤邦治理权。

正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就算召开盟会,也该由中央来举行。

巴登顶和尼温默契地压下这股声浪,始终不将盟会一事纳入政治会议,更没有形成公文。

缅共正副主席的小心思,谢和华没时间揣测,在绝对实力面前,缅共总部如何抉择都已无关紧要。

20日,盟会正式开幕。

一只大雄鸡被举在高高的木台顶柱上,红旗招展的木台下,是一圈又一圈的围观群众。

铜锣敲响,雄鸡展翅高飞,扑棱地冲向人群,百姓大声欢呼,期盼大彩头落在自己头上。

扑棱的雄鸡,被一名盛装打扮的小男孩抱在怀里,然后送上高台。

谢和华笑呵呵的望着古老的民族仪式。

政治宣言已经达成,各族人民决心在九旅带领下,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木姐根据地的施政、惠民政策,都将在北佤邦实施。

同时,各族头领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融入新的治理体系。

雄鸡送上高台后,以鸡血歃血为盟,谢和华与各族头领举起血酒,一饮而尽。

台下百姓高声叫好,正式会盟仪式落下,接下来是斗山歌、比舞蹈,和吃百桌宴。

吃宴席是当地群众热烈欢迎盟会的原因之一,在偏远的高山山区,吃席的机会非常宝贵。

宴席过后,供销社举办的大集市开放。

为了这次盛会,供销社联合物流部,从木姐、春城等地,调来上百吨物资。

车队抵达景洪后,往南就没有公路可走,只能用牛、骡马一点点的将物资运到孟拉。

占运量一半的粮食将免费赠送给各族,以解山区饥民的燃眉之急。

剩余物资以商品为主,将在集市上出售。

谢和华更多的将集市作为展览会,向各族同胞展示九旅的建设成果和富裕程度,以安民心。

毕竟佤邦人民饭都吃不起,估计没有多大的消费能力。

开集后生意却远比想象中的好,几乎所有商品都非常好销。

火爆的销售场面,镇住了主持物资销售的吴晴,她完全没意料到客人主要是北边来客。

集市客流

怎么就变成华夏边民了?不应该大家一起穷的吗?

这次会盟,滇省并不禁止边民越河南下,华夏各族同胞也赶来凑热闹,人数比与会群众还多。

西双版纳的少民虽然也穷,但要看和谁比?

比起穷到穿开裆裤的佤族,版纳百姓就富裕不少。

打北边来的老表,一进市场就两眼放光,因为东西太便宜了,比国内卖的还便宜一半多。

更贴心的是,居然可以以物易物,稻谷、豆子、粗粮、手工麻布、手工凉席等农家自产物,都可以“买”到好东西。

大喜过望的边民,当即“慷慨解囊”,在集市里挑选心仪的商品,成为买卖主力军。

得到了实惠的边民,回家后四处炫耀,吸引了更多的百姓南下。

隔天,集市更为火热,销售亦更加火爆。

坐镇孟拉的谢和华,听取吴晴的汇报后,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苦心营造的惠民大集,被华夏边民钻了空子。

为了“勾引”佤邦百姓,供销社特意压低物价,农具、日用品等普遍五折出售,稻谷、番薯、土豆等粮食,更是低至三折。

佤邦百姓穷到没有货币,也做了贴心安排,只要老百姓能拿出点农产品来交换,哪怕再普通、简陋,供销社也收。

这次大集市的惠民、公益属性更多,就没想从里面赚钱。

从木姐运输物资来孟拉,要从滇省内绕一大圈,再驮运来孟拉,可谓千里迢迢,物流成本高得惊人。

若是要赚钱,物价起码是根据地本部的一倍多。

可没想到,佤邦人民还没享受到大优惠,就让北边老表给占去了!

“首长,要不要提价?”

首次独当一面,却出了大纰漏,吴晴很是忐忑,怀着挨批的准备,问道。

“不用,粮食限购就行!”

“穿好衣的是边民,粮食就少卖;衣服破,皮肤更黑,弯腰的就是佤邦百姓,多卖他们一些,多给点优惠。”

谢和华大笑:“不用太自责了!吃亏就当是开拓市场,以后我们的商品早晚会进入版纳地区。”

吴晴回到集市后,立刻做出调整,对本地百姓与华夏边民,粮食售卖上差别对待,其余商品则不限制。

辨别两地百姓很简单,最明显的就是由精气神勃发的气质。

这个时代的华夏农民,洋溢了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佤邦百姓基本是个矮、黝黑、廋小,习惯低头弯腰。

两个群体差别非常大,若不是肤色、口音一致,真的让人难以相信两国边民是同一个族群。

销售员说明低价粮食政策是为了给本地饥民的优惠后,绝大部分华夏边民表示理解,放弃买粮食的打算。

粮食销售不见起色,但各类工业品的销售却愈发火热,每天都有更多边民涌入市场。

到25日,供销社准备的库存就消耗大半,运输团又从春城、理城两地的储备仓紧急运来一批商品。

销售大好却没赚到钱,谢和华特意写了份报告,传回旅部,要求本部给予足够的支持。

浏览完销售细则,张扬感慨道:“没想到版纳地区百姓生活水平高保山这么多。”

不过细细想来,也属正常。

版纳地区纬度比保山地委,整体低了4个纬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雨水高太多。

地形上,版纳地区摆脱了横断山脉的束缚,不再是山谷纵横的高寒山区,拥有更多的可开发平原、丘陵。

自然禀赋上,版纳所在的滇南地区,就比滇西地区,优越太多了。

地好、气候好,产出就多,版纳百姓的收入水平,排在滇省边界地区的首位。

自然条件好的同时,版纳边民也赶上了好时代!

52年解放后,经历土改、公社等一系列社会改造,让很多处于原始社会的版纳少民,一下子进入了“共产主义”时代。

由于太过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六十年代初,版纳老表上演过逃亡潮,跑回深山,或投奔缅北老表,就是不受公社的苦。

刚从较原始的社会进阶到分田地阶段,还没安生就又要搞公社化,边民用脚投票可以理解。

新华夏居然出现百姓逃亡流,吓坏了滇省省府。

为了唤回边民,滇省放宽了公社要求,允许边民自由耕种自留地,持枪打猎,乃至买卖土特产。

受益于比内地更宽松的政策,版纳边民生活水准还算不错,攒下一些家资。

张扬脑子里回忆着版纳地区的资料,李国成推门进来了。

“政委,你可是稀客啊?”

李国成翻白眼笑道:“兴威安定了不少,我不就回来了!听说老谢做了亏本买卖?”

张扬笑着送过文件,让政委自个瞧。

过了一阵,李国成放下纸张,若有所思的说:“有必要加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合作了!”

“我也这么想!”张扬走到地图前说:

“我们曾构想的掸邦-滇省三条交通线,如今就东线处在未开发状态。”

“东线交通条件最好,这条线上的人口、资源最为丰富,理应纳入工作重点。”

李国成颔首说:“让老谢做前期工作,看版纳地委的父母官态度如何。”

九旅在滇省的经营重心,一直是沿着春瑞公路铺开,利益网络也是如此。

对真正的滇南地区,就相对少涉足,连开路先锋的采购团也甚少进入版纳地区。

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基础。

去年特战大队与滇省边防军举行联合演练和剿毒行动,就是在版纳地区展开,九旅与当地政府早有接触。

此次运输团进入景洪,就是和当地政府、边防团合作的结果。

东线开拓一事暂时托付给谢和华,李国成转而问:“支前百姓的补助、借条,都清点完毕了?”

“细则制定了,你过目再改改。”

李国成摆手道:“审阅可以,改就不必了,免得你又抓我壮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