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54章 胜利会师

11月20日,一支部队在山路上行军,时而攀爬,时而下坡,景色不变的是西侧蜿蜒南流的南渡河。

“指导员,西边就是罗莱大山?”

“是的,南渡盆地周边第一高山,很受佛教徒景仰。”

部队休息的间隙,特战营二连连长章如海和搭档苏家茂交流起来。

至18日,掸北战场有了新变化,缅军66师主力调入腊戌后,缓解了腊戌空虚的被动局面。

心忧稍减的苏敏,将目光转移到一山之隔的南渡盆地。

经过一周时间观察,苏敏确定九旅不会进攻腊戌,也就生起解救南渡危局的念头。

苏敏很快做出决策,19日缅军2个主力营,分别从腊戌、昔卜出发,从西、南两面增援南渡。

将志明、刘家辉领导的南渡集群,在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以五百余兵力对抗敌人两千余兵力,本就吃力。

如今缅军大举增援,南渡集群压力将剧增。

旅部侦察到敌人举动后,做了部署调整,命令将刘部撤出南渡盆地,依托山林与敌人周旋。

将志明与刘家辉商议后,向总指挥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南渡前指占领包德温矿区后,缴获了大量采矿设备。

将刘二人请求再作战3-7天,以获得更多的拆迁、转运设备时间,再有矿工大部为我部所获,亦需要时间掩护工人北撤。

张扬很快回复,同意两人的作战请示,并派出特战二连增援,限令七天内结束战斗。

九旅夺取兴威-孟利一线后,地理格局大变,与南渡盆地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

南渡河流出兴威盆地后,向西南流入康开河谷,河谷东边是纳玛山脉,西边是西莱别山余脉罗莱山。

康开河谷直线长度不到30公里,相比于南坎-曼东-南渡北缘,距离缩短了一半多。

从兴威出发,沿河西南而下,支援速度更为快捷。

休息过后,部队继续南行,苏家茂抬头东看,忍不住感慨:“这山真美!”

纳玛山脉不同于缅北大山,它的主脉非常陡峭,山势如同锋利的长刃,有一种格外的魅力。

异于常态的山脉,是地壳运动激烈的表现之一,也正是如此才孕育出包德温矿区。

康开河谷自古是马帮茶道分支之一,走马多了就形成了一条沿河山路。

密林里突然响起斑鸠的叫声,此时是正午时分,斑鸠一般只在早上有雾气时才求偶的。

二连前锋呼应以布谷鸟叫,两种鸟声有规律的回荡在山谷。

“高山东去。”

“南水西流。”

对上接头暗号后,一南一北山林里,冒出两个草帽钢盔。

“同志,见到你真好!”

“我也是!”

山路上,两个班的战士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找到接应友军,二连行军速度加快,下午2点15分于矿区与南渡主力胜利会师。

“老邱,你还好吧?”章如海开心的给邱添胸口一锤。

邱添笑呵呵地说:“好得很!你们来了真好。”

“是啊!就差3连不在,不然咱特战营就团聚了。”

“我带你去见营长!”

临时指挥室内,气氛其乐融融,将志明开心的问:“旅长可不会让你们空手而来,说吧,带了啥好家伙过来?”

“2门火箭炮。”

一听,刘家辉就笑开花,“太好了!火箭连一次报销2个营。这次来了1\3个连,咱们也能打掉老缅大半个营。四舍五入,就是一个营!”

说完,大家都笑了!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组织工人拆解采矿设备,并及时撤回兴威。”

回曼东的路又长又难走,且要渡江,大家一致认为要往康卡河谷去,这条路更好走。

苏家茂:“矿工团队更关键,设工业设备大且沉重,能带走的不多。”

将志明点头同意,“攻下矿区后,我们就组织了拆卸,现在工作主要是撤走。”

“我计划是留下一营3连,执行撤退任务,并实施爆破计划。”

九旅拿不走的东西,当然不会完好无损的让出去,炸矿山、洗矿厂是必然的。

“远道而来的二连,随主力南下,赶在敌人增援未到之际,给老对手一记猛地。”

战斗任务分配完毕,南渡集群随之行动起来。

西线再掀波澜,远在萨尔温江的东线也不平静。

缅军重兵集团回到滚弄,没等安顿几天,就出兵清理城郊外围的游击作战的九旅侦察小队。

同时,中线缅军加强了渗透力度,频繁刺探山口防线,窥探九旅布防。

三线都进入交火状态,预示着一场新的大战即将来临。

当了一个时代的缅北大舞台主角的缅共,似乎不能忍受被冷落,又折腾起来,闹出了点新花样。

缅军重兵退出北佤邦

时,走得非常果决,放弃了到手的莱伦,就连孟包三镇也是半弃守状态,只留下少量民团驻守。

生死时刻,脖子上的刀子差点割破喉咙时,刀却突然没了,敌人一走了之。

天上掉如此大的馅饼,如何不让缅共狂喜!

人民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若是手里有烟花,非得连放三天庆祝。

庆幸逃过大劫后,邦桑总部先有了小心思,琢磨着怎么收兵,就是将武器、物资收回来。

邦桑大危时,总部为了激发下属军区的斗志,大方地敞开各大军需仓库,部队能拿多少就拿走多少。

当时的情形是,形势有多险峻,中央就有多豪迈,心有死志的各部队,也是满怀壮志,去领取最后一份补给。

战士临死了,能不多拿点武器、补给,拉多几个敌人垫背?

人民军一直很穷,终于逮到“地主开仓”的机会,战士自然是能拿多少是多少。

虽然缅共很穷,但好东西还真不少!

当年土共为了支持缅甸革命事业,前后给了几十万支枪支,和海量弹药,其他的军需品,更是难以计数。

这些物资,大半被缅共储存起来,相当一部分储藏在滇南边境各县的武装部仓库里。

华夏虽然断掉援助,但这些物资早就归属缅共,现在人民军要提走,滇省自然不阻拦。

地方政府恨不得早点提货,一直占着仓库碍事,还要出保养费。

如今渡过生死劫,中央委员们葛朗台那股劲又上来了,琢磨着怎么收回成名,让部队交还武器、物资。

老头们有如此想法也很正常。

在过去的战争中,稳住后方的大佬,为何能地图作业,遥控知青营去“送死”?

除了组织纪律、大义名分外,还有一大原因是中央掌控军队补给供应的生杀大权。

地方部队无弹可用,无粮可食,又如何在绿色地狱里战斗、坚持?

4045营时代,张扬等人明知道要执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依然要服从军令。

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总部手持军火与粮食两根大棒,谁表现不好,或不听话,上级就立马消减补给。

根据地创办后,战士为何一股脑的支持张扬搞工农业建设,不就是吃的苦太多了,一切都是为了摆脱动辄无弹无粮的命运。

缅甸革命事业走向低潮,特别是华夏切断外援后,缅共威信不断降低。

无论是组织威望、大义名分,乃至物资大棒都失色不少。

作为一个暴力组织,不能领导部队去获胜,就是缅共中央最大失职,自然会渐渐失去军队信任。

何况还有九旅做榜样,人民军三大军区渐渐的不怎么听中央的指示,缅共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上行下效。

威信不足,局势不断恶化,缅共中央更加抓紧能约束部队的东西。

物资分配权也就更受邦桑总部重视,轻易不会让下面的军区“吃太饱”,发放补给时,能省就省。

若不是面临倾巢之患,中央老头们一定不会开仓大放送的。

现今外患稍去,总部首长起收仓心思,一点都不难理解。

21日,缅共中央下达指示,命令各军区上交富裕武器、物资,上缴比例不低于发放数的一半。

三大军区是中部军区、八一五军区、名存实亡的东北军区。

仅剩685旅的东北军区,远在佧佤山西边,不可能穿越几百里原始丛林领取补给。

此条军令无疑是针对中部军区和八一五军区,这可把佤族与知青战士给气的,哪有覆水再收的道理?

再说了,下发的武器,不就是用来保卫党中央的!

如今战火未熄,总部如此做,令人寒心。

这次就连中部军区掌权的缅族干部也没吭声,沉默的观望着事态发展。

邦桑总部的底气很足,直属于中央的警卫旅,一直没有上前线,可谓兵强马壮,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人心纷乱之际,彭家声不甘寂寞的站了出来,评收兵之策为愚蠢至极,抨击提出此计的人居心叵测。

电文末尾,彭家声老调重弹,请求主席老人家回来主持公道。

眼看内斗再起,但缅共运气就是好,能捡到现成的死鸡(客家知青对白捡好处的戏称),暂时压制住了激化的矛盾。

现成的好处当然是收复失地。

21日-25日之间,缅共接连收复莱伦、纳潘、孟毛、班旺。

缅军民团主动弃守多镇,集结在孟包,有一副随时逃回滚弄的样子。

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收复失地,不停的捷报中,缅共硬起来了,一副又行了的样子。

十月以来,缅共战败不断,可天一亮,敌人不知为何又乖乖的吐出已夺取的地盘。

世事真难料!

若是被法国人听了,直呼内行,缅共才是不知何败,亦不知何胜的大行家。

缅共喜庆连连之际,

谢和华离开果北,悄然来到北佤邦,伸出友谊之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