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52章 丰硕的缴获

11月16日,中缅公路战场交火烈度进一步降低,持续半个月的中线战争告一段落。

大规模交火停息,缅军却没停止空中轰炸与地面小股部队袭扰作战。

九旅也找出应对战法,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九旅成立5支防空小队,配备车辆的防空兵调动速度极快,总能赶在敌人下弹前,到达拦截地点。

敌人低飞就用防空导弹击落,高飞就用高射机枪反击,逼迫其拉高,或改变姿态。

机枪反击效果虽然不显著,却能锻炼高射机枪连的防空能力,算是一个练兵科目。

缅军发起地面进攻,九旅应对办法更多,也更有成效。

张扬以特战连为框架,建立4-6支反袭扰作战小队,专门搜捕突入新解放区的敌军小股力量。

搞敌后破坏,缅军是在特战连面前班门弄斧!

展开针对性反击后,缅军两天时间就丢掉3支精锐小队,几乎全是在山林被围歼的。

临时组建的特战大队,并不止步于等待敌人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在山口以南的缅军控制区搞事。

敌可来,我亦可往!

搞特战作战,九旅才是行家!

至于缅军策划缅族村庄暴动,更没有掀起水花。

老百姓不蠢,不会在必败情形下,冒着生命危险“造反”。

15日起,九旅派兵驻守乡村要点,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实行一定程度的军管。

李国成策划的民兵驻村、救济难民、高价粮食收购、免费修复破坏民居等政策即将推出,相信农村很快就能平息下来。

缅空军进驻腊戌机场后,大量飞机频繁起降,给无人机侦察带来很大麻烦。

火蜂无人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不能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地低飞,只能拉升高度,进行真正的高空侦察。

多次提升飞行高度后,侦察高度达到8000米,彻底规避缅机的飞行空域。

高度提高是安全了,但侦察效率却急剧降低。

缅北云层多且厚,隔着数层云雾,高空照相机获取清晰的地面照片的机会大幅度降低。

巡航高度的提高,带来另一个负面作用:火蜂的续航能力降低了,从原来的满油续航2小时,降低到不足一个小时。

滞空时间降低,又要规避云层的阻碍,有的时候,火蜂出动一次都没能带回令人满意的情报。

要像以前一样如入无人之境地偷拍,不太可能了!

15日全天多云天气,火蜂无人机没能侦察到缅军的增援兵力,以及调动部署。

直至深夜一场大雨带走积云,次日早上晴空万里,一早就出动的无人机,成功带回缅军最新布防情报。

66师2个营的先头部队,抵达腊戌,进驻在南郊军营,并没有沿路北进意图。

同时,缅军部分民团出腊戌,沿着窄轨铁路西进,护送一批物资前往南渡盆地。

拿到这份情报后,张扬顿时放松不少,他确定老缅短时间内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

九旅获得一段宝贵的休整时间。

敌人不进攻,那就抓紧时间将防线建起来,把乌龟壳修厚,贯彻要想进攻,就先防守的战略。

16日起,两个运输团专职运输水泥、钢板、钢筋等工事材料,用于修筑山口防线。

九旅上下一致认为,要把山口防线建成和木丝炮垒一样坚固,成为敌人一啃就满嘴是血的要塞。

前两次战役,九旅都是稳固防守令敌疲惫,寻其破绽倾力一击而获胜。

如今这个战争法宝为全体指战员所知,大家修起防线可积极了!

未来几年时间内,九旅都将面临敌强我弱的格局,利用地形修筑牢固防线抵御敌人进攻,会是一项基本方略。

17日黄昏天,张扬悄然南下,到山口防线视察。

经过几天的紧密施工,山口防线初现雏形。

山口在孟利镇以南3.5公里处,也被称为孟利山口。

孟利山口紧挨西侧大山,公路从南边山谷一路爬行约2公里抵达山顶,山顶地形较为开阔,占地约有5亩。

北坡较南坡短,约为1.5公里,且更为陡峭。

山口宽度大约4.5公里,东边是数座陡峭丘陵,最大山体是曾今火箭发射阵地,此山因此得名火箭山。

火箭山背靠掸邦大山,也就是掸邦高原,东边皆是长脊山势,不具备大军通行能力。

孟利山口地势险要,早在去年时,张扬就将它视为根据地扩张的一大要点,定下决心要夺为我用,将其构建成革命的坚固堡垒。

初露峥嵘的山口防线,以公路长坡为基础,现在修建了一共三圈的山顶工事。

工兵营计划在山顶工事逐渐要塞化,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大型炮垒,用要塞炮封锁山口。

工期太短,目前只将向南的第一道防线硬化,搭建了五个混凝

土炮兵阵地,进驻了3门加农炮和2门火箭炮。

缅军不大举进攻,这五门炮和后方的炮群,足以保障防线的正常施工。

西边的火箭山,部署了两个连兵力,也在同步施工,将构筑一个小号堡垒,以西边主堡遥相呼应。

站在85加炮垒内,张扬摸着炮管问:“有什么问题,需要我解决的吗?”

安平可说:“建筑物料运输力度不够,工人数量需要更多。”

张扬无奈的摊手:“目前来说,只有两个运输团,5天后弹药补充完成,才会有空余运力。”

兴威-孟利公路上跑的汽车,大多是给前线运输物资。

为了预备敌人未来可能的大规模进攻,九旅要在孟利镇附近,修建一个秘密军火仓库,兴威附近也在修建更大的军火仓。

若缅军要在三个月内集结1个或2个师兵力进攻,到那时空袭力度会更大,公路会被炸断,九旅必须提前储备军火。

军火库听起来唬人,其实储备的炮弹并不多,一个仓不到一万发,更多的是以子弹、口粮为主。

想要储备更多炮弹,根据地也没办法做到,原储备的炮弹损耗过半,没能力向前线储备更多军火。

没有强大的炮弹、子弹生产能力,是无法将大战役长期化的,这也是九旅每次进攻都很短暂的原因之一。

安平可不在意旅长拒绝,说:“那就加工人!”

“可以,旅部抽调一个工程团南下,优先满足山口防线需求。”

兴威战役的胜利,好处非常多,最先奏效的是,缅空军着重轰炸兴威以南公路,不再重点轰炸根据地,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常态。

一直在本部修补空袭损毁的工程团,得已脱身南下,支援新解放区的大建设。

慰问一线战士,张扬连夜乘车赶回古凯。

回到老根据地就是不一样,起码能洗个热水澡了。

指挥所小院内,张扬舒坦的泡脚,一边审阅参谋部上交的战果统计初稿。

解放兴威是围歼战,敌人所持武器装备自然被九旅缴获,公路追击战,最后决战于孟利镇,也缴获无数。

两场大胜,缴获敌人火炮超过50门,其中120毫米炮击炮6门,82毫米迫击炮8门,75毫米山炮5门。

缴获如此多的火炮,足够组建一个新炮兵营了。

一系列战斗中,所得载具也不少,其中装甲车7辆,各式卡车16辆。

缅军军卡普遍是二战老货,比不上九旅进口的新车,部队普遍嫌弃缴获的汽车。

装甲车就受欢迎多了,装甲机动连每到一处,就先给装甲车“盖章”,不管好坏都要。

缅军重兵集团的好货,最让人眼馋,可惜大部分葬身火海了,现在变成防线的奠基石。

不过二营却在山口谷底发现了好货,找到2辆坦克,3门105毫米榴弹。

13日夜里二营就杀到山口,留给缅军搜救队就半天时间,敌人没来得及拉走陷坑的所有坦克、大炮。

缅军捞不走,不就便宜了九旅!

工兵营到场后,凭借丰富的重型载具解困经验,利用大马力军卡,只用半天时间,就将泥巴地里的5个宝贝救了出来。

2辆 m4a4、3门重炮就此换家,打上红五星,为伟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

凭借已有装备,和缴获的坦克、装甲车,装甲机动连可以升编为营,起码装备是够的。

激烈战斗中,装备损坏率极高,再加上战败时的武器破坏行为,损坏的缅军火炮、装甲车数量比缴获的多。

这么多的“垃圾”,张扬在其中看到了价值。

在他指示下,军械所抽调精锐南下,在兴威组建一个战地维修站,把所有损坏的重要武器都捡回来。

军械工人从所有散件中,挑出可利用的零部件,修复可利用的装备,尽可能地为根据地攒多一分家底。

捡垃圾不丢人,变废为宝就是真本事。

部队缴获的枪支更多,步枪就超过1000支,不过缅甸国产g3步枪真的不行,也就民兵部队会用。

称为奈温·司登的ba52冲锋枪,一共收缴了100多支,很受特战营和游击队欢迎。

缅军的轻重机枪就有意思了。

轻机枪进口或仿自rpd轻机枪,和56式轻机枪系出同源,缴获就能用。

缅军所称的重机枪,是mg3通用机枪,代号为ma-15,使用7.62毫米北约标准弹的它,火力效果优于九旅的轻机枪。

老缅特别喜欢将ma-15装在皮卡车上,没少给游击队带来麻烦。

九旅战士很喜欢它,缴获了就恨不得留下来,但按照缴获要归公的军令,最后只能眼巴巴的交出去。

可惜九旅没法生产北约子弹,只能进口少量此类子弹,没法发挥mg3的全部威力。

放下武器缴获记录,张扬低声自语:“子弹生产线必

须尽快解决。”

连子弹都不能自主,很难想象怎么去实现全国解放的伟大愿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