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31章 余粮收购

公粮入库,民政部又琢磨着怎么向农民购买余粮,增加粮食储备。

此次征税,实际的税收占比在10%左右,农户手中的余粮还很充裕。

根据农村工作组走访调查发现,农户扣除口粮、饲料粮、储备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富余。

农民工申克家,和种田户阿力家就是典型案例。

申克一家不耕田,更不饲养牲畜、家禽,夏收余粮有3000斤,以一年两季稻谷计算,一年余粮6000斤。

申克一家在城里生活,没有谷仓用于储粮,只能卖掉大部分粮食,预计夏季会出售不低于2000斤稻谷。

姐告村的阿力家,一共五口人,三个壮年劳动力,耕种15亩稻田,养有2头猪、30多只鸡鸭。

这样的人家,一天大概要煮4斤米,一年用米量大概1500斤大米,约为2500斤稻谷。

粗略算下来,阿力家一年余粮大概有7000斤稻谷。

这只是基层干部的大略估算,算不得准,但每家农户有余粮可售是现状,是余粮收购计划决策的基础。

农民家里有充裕的粮食,必定会出售,要买农具,就只能卖粮食换钱。

自古以来,粮食售卖定价权就不在农民手里,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和农户被粮贩盘剥,根据地必须收购余粮。

不过以何等价格收购粮食,就成了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地内的农民以往很穷,根本没有粮食可售,也就没有约定成俗的粮食价格,和粮食交易市场。

九旅向滇省购买库粮,价格基本在0.45元/斤以上,上等的稻谷价格甚至高达0.8元/斤。

通过走私渠道,从掸邦、克钦邦购入的走私稻谷,价格更高,不能作为参考价格。

缅甸国内稻谷官方定价是另一个极端,低到令人发指。

六十年代,奈温政府推出统销统购政策,稻谷定价为每缅升最高价为5缅元。

缅升约合2.12公斤,折合统购价约为0.58缅元/市斤。

如此无耻地低价,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迫使农民选择少种粮或不种粮食来抗议。

这样的统销统购政策,造成的恶果非常大,以致于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连年下降,稻谷出口总量一度下跌到80万吨,比顶峰期少了将近一半。

大米出口是奈温政府的第一大外汇收入来源,为了挽回出口颓势,当局只好提高收购价,提到10缅元/升。

提高收购价后,全缅水稻产量才逐渐回升,稻谷出口量重回100万吨以上。

近些年官方收购价起伏不定,在1.2缅元/市斤上下徘徊。

这个价格,肯定不能作为根据地收购价的参考。

九旅向农民采购农产品,早就不用缅元计价,统一使用人民币结算。

若按照官方汇率折算,1.2缅元约为0.6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更没有参考意义,黑市的人民币汇率早就跑到1:200元,甚至1:300元。

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最有参考价值。

经过比照十多种主要商品后,计算得出:

缅甸的一斤大米约为0.01元人民币,也就是一分钱。

敲定这个计价时,九旅全体高级干部全都难以置信,太不可思议了,怎会如此的低。

可事实就是如此,在曼德勒黑市,一百斤大米还不一定能买到价值一元的锄头。

越往南走,越靠近伊洛瓦底省的大米种植区,这样的价格扭曲就越严重。

实际上,大米就是大米,一碗大米的食用价值是恒定的,缅甸孩子吃和华夏孩子吃,饱腹感一样,带来的碳水化合物也一样。

可大米走上货币市场后,价格扭曲如此巨大,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华夏再如何剪刀差,压低粮食价格来发展工业,稻谷收购价也稳定在0.15元左右。

缅甸的大米却只值0.01元,差价达到15倍。

同一袋大米,为何差别如此悬殊?

九旅党员干部对军政府残暴统治的理解,由此大大加深,更认识到当局的腐朽与落后。

近些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奈温政府出口稻谷收入随之增加,达到1亿-1.5亿美元。

大米换来的美钞,每一美分都沁满了人民的血泪。

缅甸人民极其困苦,换来了奈温的独裁统治资本。

各族党员和战士更加坚定了推翻独裁政权的决心。

比照国内外大米价格,经过多轮讨论后,民政部初步确定大米收购价格,定为0.05元/斤。

这个价格比政府收购价高5倍,比滇省低了3倍。

价格这么低,农民愿意吗?

很多党员干部很是担忧。

讨论许久都没定论,张扬一锤定音,决定立刻公开收购价。

物价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听人民的声音错不了!

价格刚公开,农户就奔走相告,卖粮积极性比交公粮时还高。

土改以前,头人收租时代,根据地山民卖粮食价格奇低,而且粮钱还不一定能到手,要先扣除另立名目的债务、杂税等等。

就算换了钱,也是一堆不值钱的缅元,甚至是冲抵钱鸦片。

种田难,卖粮更难!

不脱几层皮,老百姓就别想顺利拿到卖粮钱。

新社会就不一样了!

买粮给现钱,给的还是北边值钱的人民币。

交公粮时,征税小队留下的口碑,让农民相信公家不会刁难百姓,更不会不讲信用。

面对农民蜂拥而来的卖粮热情,民政部迅速改变策略,不再一村村上门,而是在大队设立收购点。

由供销社主导收购计划,税务局监督,粮库负责运输、晾晒、筛选、入库。

供销社收粮就挑剔许多,只收中等稻谷,让农户在家筛选一遍再运来售卖,或者在收购点,免费借用柴油鼓风筛选机,再行出售。

免费筛谷这点好处,很快就让农民钻了空子。

很多农户将家里的稻谷都拉了过来,全都筛一遍,收好干瘪谷子,再决定卖多少粮。

只要愿意卖粮,供销员也乐意替农户免费筛谷,就当为人民服务。

农民爱占便宜,但吃到甜头后,也容易因小失大,上了当,吃了“大亏”。

趁着农民卖粮有闲钱的大好时机,供销社大搞农村临时集市,以6折起的低价,向老百姓兜售商品。

凡是有交公粮条和卖粮条的百姓,都可以享受全场优惠,平时几块钱一把的锄头、刀具,全都打骨折出售。

这样的喧嚣场景,遍布根据地每个村大队,热闹到像是过大年。

至9月20日,余粮收购行动大体完结,一共购得900吨稻谷,购粮总款不到10万元。

收购粮食的同时,供销社商品售卖极为火爆,刚发出去的钱,大半又回到手中。

旅部投放的货币,完美地走完一次流通,激活了根据地农村经济。

更让人欢喜的是,当初制定的粮食自足目标实现一半了!

加上公粮、农场产粮,夏收获得2000吨稻谷,加上走私粮、滇省进口量,粮库一共储备了2500吨稻谷。

加上粗粮储备,根据地总储量超过5000吨。

遇到粮食绝收,和华夏禁售粮食,这种极端情况时,九旅凭借储备粮,也能自持90天。

从粮库回来,当天晚上,张扬睡了个安心觉,醒来时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努力种田一年有余,粮食自给自足可算踏出里程碑的一步,现再不怕挨饿了!

4045营时代,一到雨季就断粮,全营在雨林里挨饿,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是啥都吃过,活成猴样。

饥饿的记忆,刻在了每个战士的骨子里。

从现再穿越而来的张扬,对饿肚子的感触更为深刻,对粮食自主的渴望也更为迫切。

吃饱饭,比啥都强!

打胜仗、发展工业,所有的事业都离不开粮食,离不开根据地的每块农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