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65章 高考结果

1月下旬,高考的喜讯传到缅北。

滇省招生办通过紧急电台的方式,向考生通报成绩。

齐聚学校的知青,躁动不安的听着广播所念的成绩单,大家议论不已,成绩超乎想象的低。

可和瑞丽考生对比成绩后,大家信心又回来了,因为对岸考得更差,很多人总分不到200分。

根据地考生,最低分也有210分,考最高分的尤立言,理科总分达到394分。

1月21日,入围(总分超过220分)的学生前往保山参加体检。

体检过后,就只等录取通知书。

录取前必经政审,知青们焦急的等待着最终结果。

2月6日,七八年春节的前一天,木姐中学敲锣打鼓,通知书终于由专程等在春城的司机带回来了。

望着操场上满怀期待的学生,潘红激动得无法言表,她没有辜负旅长的期望,教出一批大学生了。

“喊到名字的上来!”

尤立言,华清大学!

许文,西北工业大学!

...

一个个知青走上台,领取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大家心情澎湃,欢呼着拥抱在一起。

“老尤,你真牛!”

华清大学的名号,无疑是全场最闪亮的,大家纷纷恭喜军区状元郎。

有得意,自然有失意!

落考的知青,手足无措的站在一边,不知该如何是好。

性格豁达的,假装开心,恭贺同窗考上大学。实觉羞愧的,默默离开,找个地方抹泪。

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坎,似乎在这一刻,人与人的命运就此截然不同。

接到喜讯,张扬开心地唱起了小曲。

根据地一共235名知青参考,有71人考中大学,录取率达到30%。

全国范围一共570万参加高考,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才5%。

高于全国水平的6倍,当然值得骄傲。

木姐中学取得的成绩,轰动滇省,甚至惊动了京城的教育部。

如此惊人的成绩,居然出自人才荒芜的南疆,招生委员会的委员坐不住了。

这会不会有隐情?

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正义,委员们决定派人南下考察,探知真相。

这次高考,因时间紧迫,试卷由各省出题,滇省甚至允许学生带初高中教材和十一中会的文件进考场。

因为根据地考生的特殊性,考场是单独设计,且有公安和老师监考,不存在集体舞弊行为。

而且阅卷是滇省招生办主持的,从卷面上,更确信没有作弊行为。

滇省第一时间就确定成绩的真实性,直面厚厚的成绩单,春城教育界尤为震撼。

尤立言的成绩,排在滇省理科第二,差两分就成为状元。

这可把春城给羡慕死了。

相比于只是单纯羡慕,春城更喜欢主动出击,很快就想着怎么挖墙角。

大学生国家包分配,现在抢不到手,但教学生的老师却可以。

木姐中学的老师,可都是各地农场支援的“臭老九。”

现在不一样了,国家要恢复正常,被打倒的老师很快就会平反,可以回归原籍。

此时不挖墙角,更待何时!

春城非常自信,缅北的穷山沟,哪一点比得上滇省首府?

给点好条件,挖老师是分分钟的事情。

瑞丽江南,一对人儿望着江滩盛开的野花,喜悦中又带着些忐忑、迷茫。

何佳不甘心的拉拉男友的衣袖,不甘心的问:“通知书,给我再看看。”

许文无奈的递过去。

瑞丽县革委会 转许文同志 经春城招生办批准,你入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航空类(专业)学习,请于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前,凭本通知到校报道。

何佳死心了,对象真的要去长安上学。

“你考了好大学,不会不要我了吧!”

许文暗叹一口气,安慰道:“我又不是陈世美。再说了,根据地对我恩重如山,一定会回来的。”

许文是4046营战士,被俘后关押在古凯监狱,若不是被4045营解救,早被缅军枪决了。

救命之恩不能不报,自己还在根据地找到人生伴侣,根都长在了军区,怎能抛弃?

想到要去北方上大学,一年只能回来几次,许文更加不舍,要是根据地也有大学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心中一时的妄想。

“你啊,就别卖乖了!”许文恼怒的揉揉女友的头发。

何佳眯着眼乐了,“谁让你填志愿这么远的,就不能学我。”

高考前填写志愿时,三个志愿,她都选了省内大学,最后被理城师范学校录取。

何佳创下了一个新纪录,她是离根据地最近的大学生。

保山往上走就是理城,近的很

,天天都有车队路过,回根据地最方便不过。

许文没有回答女友的问题。

学习之余,同学之间畅聊理想,大家都想着当作家、老师之类的,没多少人想考理科,因为复习时间太少,文科更好考一些。

回忆战斗画面,最让许文记忆深刻的,是缅军的飞机,它可以肆无忌惮地俯冲轰炸、射击,带走无数同志的性命。

根据地建立后,一直被飞机骚扰。一遇敌侦察机,学校就要组织防空撤离,大家只能带着书本跑出教室。

敌人的飞机偶尔会扔炸弹下来。地上的人,永远不知道何时头顶落炸弹。

如此憋屈的境地,一直到导弹部队部署后,才得以改变。

导弹一亮相,立马引起许文的极大兴趣。

因保密条例,不能见到实物,但不妨碍他在脑海里畅想导弹的作用。

若是飞机装上导弹,空中发射,远远的打掉敌机,根据地就不怕被空袭,大家可以安心读书。

幻想越多,许文对飞机就越感兴趣,心中生出一股无法遏制的冲动,想要去学习航空专业,学成归来保护根据地的天空。

能参加人民军的知青,最不缺的是追求理想的行动力。

许文在女友的鼓励下,勇敢的填下志愿。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何佳后悔了,男友跑太远,她舍不得分开。

“何佳同志,我向你郑重承诺,四年后一定回来,一起为革命奋斗终生!”

“许文同志,我向你承诺,不负如来不负卿!”

两人执手相依,共立誓言。

有的人爱情事业双丰收,更多的人,因落榜而彻夜难眠。

潘红来到旅部,向旅长汇报:“落考的学生,情绪非常低落,好些人哭了。”

张扬很能理解他们的低落情绪。

参考知青里,年纪最大的30岁了。

三十而立,却未成家,更不立业,老家远在几千里之外,父母都已白发苍苍。

参加高考,无疑是根据地大龄知青,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张扬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知青只想回家,只想自己前途,选择抛弃战友和根据地。

军区蓬勃发展,机会却不是均等分配,不是每个人都走上更高的岗位,更多的人默默无闻,成为一名普通的战士。

一个组织,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对失意的、不甘普通的知青来说,高考不失为更光明的道路。

收回心绪,张扬说道:“高考又不止一次,有恒心就再考一次,旅部鼓励落榜知青再战一回。”

这次参考的知青,成绩都很不错,但在5%的录取率面前,不错的成绩,远远不足以打败海量的竞争者,必须考得更好,才能鱼跃龙门。

潘红为难道:“受尤立言影响,余下知青很激动,很多人下定决心要进学校学习,备战今年高考。”

木姐中学老师有限,并不能无限接收学生,学生多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张扬:“最公平的办法,就是一视同仁。愿意学习的,都招进来吧。”

旅部早做了摸底,有意愿的知青,不超过五百人。

五百人脱产半年去学习,咬咬牙还是能支持的。

首届高考,木姐中学就获得了好成绩,没理由半途而废,再困难也要坚持办学。

张扬:“老师是这次成绩的最大功臣,除了奖励,你可要多关心他们生活。”

获知高考喜讯后,张扬立刻奖励老师们半年工资,每个教师都拿到300元以上的奖金。

除了奖金,张扬还承诺分房,小区建成后,每位老师都分一套新房子。

物质奖励的效果非常显著,老师们立刻放下疲惫,投入新学期的筹建中,殷切地期望新学生入学。

每个新生,可都是行走的人民币。

因为旅部承诺,以今年录取大学生为基数,七八年高考,每多培养一名大学生,每位老师各奖励10元,且不设上限值。

金钱的动力是无穷的,可敬的老师们已经在遥想下次高考的巨额奖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