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45章 亮相春城

春城理大会议室,在专家和官员的注视下,林智贤走上讲台。

“自今年6月起,九旅设计出新式快速煅烧立窖水泥生产法。先后建设了4条生产线,总日产达到100吨以上。

在建设中,我们不断摸索新技术、新工艺,掌握了新式湿法水泥技术,效率远高于旧式技术。

而且我们成功掌握一种可以大规模提高产量的新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这是一项划时代意义的技术。”

林智贤展示了一叠生产图纸,里面详细标注了生产流程、能耗等技术指标。

拿到图纸后,专家们不由小声惊呼,忍不住围起来,共同研讨,话声越来越大。

在场官员成了局外人,互相对视时很是尴尬,只能用喝茶掩饰。

冯大明扶一下眼睛,喊来林智贤,“林处长,技术上我不太懂,我想问的是,立项后多久能投产?”

冯大明是滇省工业局的副局长,也是新式水泥项目组的组长。

“技术和工艺都很成熟,施工阶段可以和四通一平结合在一起,最快半年就能投产。”

两人要说下去,却被打断,郑明德拉住林智贤,“小林,真的能做到机械化生产?”

“能!我们已经把一条新线改造成机械化生产,虽然日产只有40吨,但复制到200吨的新线,乃至更高都没问题。”

“生料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70%?”

“生产的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高到 52.5?”

专家们围住林智贤,七嘴八舌地问。

林智贤只好离开人群,重新走上讲台。

“一期建设目标是日产200吨,获得成功经验后,将进一步提高到日产800吨、1000吨,甚至更高。一期的碳酸钙分解率为70%,二期将达到75%以上,乃至80%。”

“在生产中,试验线出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达到42.5,且用于胜利水库的大坝建设,欢迎专家们到现场考察。”

林智贤顿了顿话,“生产特种大坝水泥,从工艺角度看,已不成难题。”

台下专家发言,一位老专家激动的说:“真如图纸所诉,新式水泥法技术水平远高于国内水准。”

郑明德大笑道:“何止超过国内,我看比计划引进的日本立窖水泥线还高。”

去年,国家组织力量攻关日产4000吨的水泥产线,虽然产量高,但机械化程度低,且能耗高,技术层面属于旧代。

而国外的新一代立窖水泥法早已成熟,日本攻克了5000吨级的纯电立窖法,开始进入新的回转窑领域。

华夏若不引进吸收新技法,不久的将来,水泥生产技术将落后西方两代,而不是现在的一代。

冯大明神色激动,“也就是说,我们手里的技术,不比国外的差?”

专家们神情一滞,不敢说出心中的判断。

在国内外技术对比中,国内要赶超西方等豪言,他们听过不少,也曾经说过不少违心话,后来都成了“罪证”。

折腾了十年,才重回岗位,专家早就成了老油子,下判断的话要记在本子里,都不愿意表态。

林智贤不怕因言获罪,铿锵有力地说:“技术层面,和日本现有的立窖法并无差别,甚至更为成熟。”

根据地的香江办事处,一大任务就是追踪国际上先进技术,为根据地的科研人员开拓视野。

林智贤尤为关注水泥行业新闻,他知道日本目前的水平,甚至知道京城正在和日本协商,计划引进水泥生产线。

得到想要的答案,冯大明眼睛发光,心想一个可以震惊中央的大炮,就要在自己手里打响了!

滇省科研人员,拨乱反正后,以全新的面貌投入科研中,成功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法。

滇省人民拥护中央精神,排除万难,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斗志,攻克了水泥产业的最新技术。

这是多大的卫星啊!

冯大明面色赤红,拍一下桌子,兴奋的说:“这个项目,我们滇省接了!”

他拉住林智贤的手,“林处长,我回去汇报领导,水泥厂一事有任何困难,你来找我。”

林智贤笑着和各位官员握手,好话说一箩筐。

送走冯大明等干部,专家们却不愿意走,拉着林智贤讨论技术细节,一直到肚子咕咕叫。

郑明德笑道:“吃饱饭再探讨不迟,理大食堂做好饭了!请大家务必赏脸。”

蹭到一顿饭,大家乐呵呵地答应。

刚从农场的困苦中脱离的他们,吃饭最积极,前呼后拥地走出会议室。

郑明德鸡贼的拉住林智贤,“小林,你妈让你回家吃饭。”

专家们没多想,得知林智贤的身世后,纷纷感慨,又是一顿忆苦思甜。

走过转角,郑明德却没往家属楼走,拉着林智贤上校长办公室。

“小林,不介意上我那吃碗米粉?”

林智贤心想鱼儿上钩了,嘴上平静的说:“米粉好啊!过桥米线多少年没吃了。”

推开门,林智贤不由得乐了,刚才说着要去食堂的3位理大专家也在。

大家也不觉得尴尬,就在小会客室坐下,端起碗嗦粉,一时间满屋都是米粉的香气。

大碗挪开,郑明德在饭桌上铺开图纸,提问刚才没弄懂的细节。

林智贤一一作答,很多几位不懂的工艺细节,都做出详细的解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阔别科研岗位,就算是担任重职的郑明德,对新知识的渴求都是无比的积极,不放过任何的讨教机会。

“小林,后续设计交给理大主持,有多大成算?”

从设计图和林智贤的描绘里,目前日产200吨只是小甜点,后续升级设计才是大头。

立窖水泥法不是止境,从九旅的规划里,众人还看到了下一代回转窑技术的曙光。

这么有前途的项目,如果被理大把握住,十年内不怕没活干了。

郑明德还知道,九旅在大批量采购汽车、机械、发电机等工业设备,运货车队都成春城一景了。

若是搭上南边的线,理大不怕没钱途,随便捡个发电站项目,就够吃一年。

林智贤不推脱,直接说:“九旅不指定设计方,由项目组决定。”

郑明德嘴角一瞥,他才不信,甲方怎么可能没有决定权。

“小林,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当年那事,我早就被批臭,没能保护你...”

林智贤不愿意听“掏心话”,“过去的就过去了,要朝前看。”

教授们纷纷点头,“你还年轻,还能做出一番成绩。可我们呢,花甲之年,已半截黄土,干不出啥成绩了。”

人又有多少个十年可以荒废,一时间屋内弥漫着凄凉的气氛。

林智贤不待见这种气氛,起码他们比自己父母好,昨晚睡在儿时的床上时,他清楚的听见父母翻身的痛声。父母的脊椎早就在劳作中压弯,连睡硬板床都疼。

“理大能给九旅多大支持?”

郑明德神色一变,心想有门,“理大有的都可以。”

林智贤直截了当:“根据地知青参加高考,若是考上理大,不会有阻力吧?”

郑明德肯定的说,“谁敢下绊子,全体理大师生都不答应。若是省里有阻力,我就找省委闹,甚至去教育部提意见。”

林智贤点点头,“考不上的知青,来理大当旁听生,没问题吧?”

郑明德有些为难,迟疑地说:“大学生要发补助,学校财务困难,可能饭都吃不饱。旁听了也不包分配。”

“旁听生自带干粮,毕业后回缅北。”

一听不用自己花钱,郑校长就乐了,一口答应下来。

两人达成初步协议,明年春理大开学,九旅会选派6-12名落考知青到理大当旁读生。

理大负责解决教学、食宿等问题,根据地则提供赞助费。

协议达成,林智贤稍为松口,答应在选定设计方、监理方时,多考虑理大专家。

作为回报,郑明德默许林智贤接触理大师生,不会加以阻拦。

滇省政府大院内,冯大明给一众领导汇报工作。

“这么说,新技术没有问题了?”

冯大明谨慎的回话:“专家们一致认同。”

坐上手的书记笑道:“资金上,九旅出大头,我们只需出人出力,帮忙采购产线设备。就算上当,吃不了大亏。”

一边的副书记附和,“九旅的物资都要省里转运,出了问题,要账容易得很。”

滇省两大领导统一意见,新式水泥厂正式落地,开始前期勘察、选址等一系列工作。

离省政府不远的军区大院内,几位将星也在讨论西北军区。

缅共晋升九旅一事,已经和春城军区报备。

“要给些支援的,若是局势崩塌,边防军的压力太大了。”军区王司令表态。

1912年出生的王竟成,已近古稀之年,将战起的南疆,他是没有机会指挥作战了。

留在春城的时间不多,他更要坚守岗位,替国家和人民守好南天门。

南疆的东边乱了,若是让西边也乱,这是极大的失职。

缅共费拉不堪,禁毒无能,现今更是人民军亲自下场运毒,眼看滇南就要祸乱四起。

幸好烂泥潭里,生出九旅这朵奇葩,让春城军区又多了份念想。

自生根瑞丽江南以来,九旅剿匪禁毒最为坚决,共缴获一百多吨毒品。

禁毒作战中,15名巡逻战士为之牺牲,他们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中央下令不许支援缅共,但军区处理剩余物资的自主权还是有的。

“后勤补给物资都卖?”

王竟成点头,“不敏感的物资都可以。”

中央命令不支援军火,军区不违反禁令的前提下,灵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