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44章 回乡探亲

12月10日,第一批探亲假的战士踏上回家的路。

除了发工资和平价猪肉外,旅部还为归家战士准备一个大礼包。

礼包全是根据地的特产,腊鸡鸭等土货不稀奇,最用心的是一个工具箱。

工具箱是一套五金工具,有扳手、钳子、螺丝刀、卷尺、克丝钳、尖嘴钳、斜嘴钳等十多种用具,是铁厂制造车间用特种钢打造的。

七八十年代,五金工具可是稀罕货,作为礼物,牌面不比三大件差,就算自家用不上,转手出去也值不少钱。

收到礼包的战士反馈,工具箱远比肉类受欢迎,羡煞了还没请到假的同志。

没请到假的战士不担心,旅部会统一安排探亲时间,保证每个内地的战士明年都能回家。

本地的战士更不担心,每个月的月假,他们都能走出军营,回家休息一两天。

唯一不能回家的,只有下缅甸的各族战士。

有张扬这个旅长做榜样,战士没有怨意,反而更坚定打回家乡的信念,总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风光回家。

旅部安排了回春城的车队,接送回家战士,保证送到离家最近的地方,直到汽车到不了。

林智贤坐上卡车后车厢,他是这批战士里军衔最高的。

半年时间,从水泥生产线技工起步,到水泥厂厂长,再到现工业处副处长,林智贤完成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履历。

望着车尾的灰尘,回想这半年来的梦幻经历,他满腔积郁,一时间不知如何抒发。

林智贤家世很好,父母都是春城理工大学的老师,自己师承家学,从理大学生变为老师,前途一片光明。

67年时,刚成为青师的他,卷入运动风潮,被和睦共处的学生和同仁打倒,后被下放农场。

到了边境农场,年轻力壮的他成为小鬼的针对目标,农活翻倍,整天埋首黄泥。

人的适应能力远超想象,满腔怨恨的他,逐渐放下愤恨,安心做一个农夫,主动替年老的教授分担劳动之余,还给小孩上启蒙课。

本以为还要煎熬下去,可没想到很快就迎来了转机。

1970年人民军声势浩大,攻下大片土地,雄心勃勃的向华夏请求人力支援,建设根据地。

当时缅共大有成事的气势,林智贤不由得心动,他不想一辈子都玩泥巴,趁年轻还能搏一条出路。

缅共来者不拒,林智贤顺利的加入4046知青营。

可惜命运向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72年起人民军东征西战,地盘却越打越小,陷入内斗中。

整风运动一波又一波,比华夏还残忍酷烈,连知青都逃不开屠戮。

就算跑到异国丛林,也改变不了自己运动员的命运,林智贤绝望了,变成一具没有理想的躯壳,浑浑噩噩的打仗,直至被俘。

被解救的那一刻,林智贤无比希望能逃回国内,哪怕当个盲流,也好过烂在缅北丛林。

加入4045营后,林智贤发觉这支部队和人民军完全不一样,简直像戏剧里的红军。

活过来的他,被选入技改小组,凭借扎实的理工科知识,很快脱颖而出。

只用不到半年时间,林智贤就成为张扬的得力助手,直至任职工业处副处长,成为根据地的头面人物。

水泥厂的每一个进步,林智贤都亲历其中,从工业建设里,他感受到澎湃的生命力。

有时,站在高处俯视根据地,林智贤似乎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他无比地坚信革命一定胜利。

得知春城理大复学,父母平安回到校园的消息,他那颗思家的心,沉寂已久后再次触动。

共建新式水泥生产线的工作,需要军区派懂技术的专家去春城协调。

张扬脱不开身,余下的人里,就他最懂水泥生产技术,这才有林智贤回家之路。

春城理工大学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且是离根据地最近的理工科大学,早被张扬给惦记上了。

林智贤恰是理大人,打前哨的最佳人选。

张扬问他是否愿意回家探亲,并与理大管理层联系。

那一刻,林智贤思绪万千,不知该如何感想,但出于战斗本能,他没有迟疑,坚决服从命令。

这些天,林智贤不断想起自己被插木板游校园的画面。

前一年还是亲爱的师生情谊,后一年却满是面目狰狞、恨不得吃了他的学生。

不止学生翻脸,连同僚也在大会上检举自己,所有人都变得那么的陌生。

批斗了,游行了,自我检讨了,林智贤像一条烂狗一样,被赶出校园,耻辱刻骨铭心。

开启更为辉煌的人生后,林智贤以为自己早已放下这一切,或许如小说里所说,感谢这一切磨难,和带来磨难的人。

劝人大度,天打雷劈。

这句话,林智贤觉得无比的正确,他做不到大度,可以坦然的放下过往。

相反他更希望再见

仇人,看看那些丑恶的嘴脸,今时今日他们又是如何下场。

车停理大校门,林智贤收回心绪,跳下车厢,拍拍衣摆上的灰尘,气势宛如将狩猎的伤愈狮子。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再凶狠的战士,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都会变成人类幼崽。林智贤放下行李,抱住白发的母亲痛苦。

林爸擦着眼泪,“保山发来公文,指明要理大招待南边来的专家,我看到了你的名字。”

彭丽坤帮儿子擦眼泪,“老头子看到名单就四处打听,还真在保山老李那里打听到了,真的是你。”

“我俩一夜没睡着,一早就搬板凳,坐等在大门口,都被别人笑话了!”

见到儿子,彭丽坤话头忍不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让他们笑,我儿子出息了,要回来找他们了!”

彭丽坤没让林老头说下去,拉着儿子衣袖,“回家,妈给你你煮饺子吃。”

“哎!”

此刻,啥都不想,林智贤就想吃那碗香味扑鼻的饺子,已经十年没吃到妈妈做的饭了。

吃过饭,彭丽坤不让儿子帮忙,林智贤只好陪老爸下象棋。心中有事,又怎么安心下棋。

“爸,你恢复工作了?”

“是的,我回物理系任教。可是连学生都没有,没法工作。”林家明甚是淡漠。

彭丽坤放下抹布,“要我说就别急着开课,先把身体养活了。”

林家明这回急眼了,“都耽误十年了,再不开学,国家人才就断档了!”

“那是上面考虑的事,你急啥?万一又搞事呢?”

未发生的事,林家明没法反驳,毕竟学校还是两套人马办公,当年的一些人还在。

林明贤给父母倒茶,“现在主管恢复教学的是谁?”

彭丽坤没好气的说:“是郑老头!”

屋外传来爽朗的笑声,“彭老师,我俩同年的,我老你也老。”

进门后,郑明德上下打量一遍林智贤,“小林,你变化真大,差点没认出来。”

彭丽坤给他搬椅子,“没认出来更好!”

儿子刚回来,还没坐热屁股,她不想有人打扰一家人团聚。

得到父亲提示,林智贤笑道:“郑校长,你老人家耳朵真灵!”

“能不灵嘛!学校就等你的项目下锅。”

除了要给上级拨款外,复学后他没有做出真正的政绩。

月初上级发文,要求有关大学和设计院群策群力,共同设计新式水泥生产线。

这是和国外共建的项目,资金肯定少不了,得到消息后,郑明德如获至宝,若是抢下项目,不止能擦亮理大招牌,更能获得一笔资金。

有额外的现金来源,不用再求着上级拨款,近些天每日去市委、省委要饭,老郑早就厌透了。

四人坐下喝茶,郑校长转来转去,都想把话题转移到项目上。

刚回到家,林智贤不想谈工作,只想好好享受亲情,所以避而不谈,一点口风都不露。

知事不可违,郑明德没多待,一壶茶喝完就告辞。

一家人送走客人,彭丽坤笑骂,“郑老头真是聪明过头,该吃瘪了吧!”

说完一句,她回头担忧的问:“儿子,不影响你正事吧?”

林智贤握住母亲的老手,“妈,我自有主张,正事哪有在家里说的。”

在郑校长眼里,水泥项目是块大蛋糕,在军区眼里,何尝不是一个诱饵。

钓鱼不能急,要慢慢的来,等鱼儿集在一起,着急的要吃时,再收杆最好不过。

如果只是喝一杯茶,甲方就将底细和盘托出,那才是大傻子。

这次理大不出血,休想从他嘴里套到半分消息。

要吃蛋糕,那就拿点真东西交换。

“政委,回家的战士,最远的也该在火车上了吧?”

李国成惬意的喝口茶,“送上火车了,不过路途遥远,要几天才到家。”

这年代,滇省铁路只有成昆线和贵昆线沟通内地。

回家最远的孙国立,要回到临安,预计3天3夜才到,若是火车遇到滑坡等意外状况,时间更长。

滇南通往祖国腹地的交通,要到九十年代才能改善。

很长时间内,西南三省以外的知青回家,都将是一场耗时耗力的长途跋涉。

“政委,你说我们修个机场怎样?坐飞机回家快多了。”

李国成给一个大白眼,“张大司令,你喝多了?你有飞机吗?机场修好了,给缅军起降?”

张扬不觉得打脸,“不想怎么可能实现?反正,机场我早晚要修。”

建个小机场,没啥难度。目前最大的难题,无非是无法保证领空安全。

缅北战局稳定后,缅空军恢复战备巡航,以密支那空军的单薄实力,只做到一星期飞根据地一次。

虽然不会影响根据地的建设,

但要建机场那就过分了,会让敌人炸毛的。

早在十月,张扬就组建防空武器小组,预研地对空导弹。

可惜根据地人才储备稀少,张扬前世又没接触过导弹,所以研究进展缓慢,还处于图纸阶段。

不过香江办事处,已找到门路,即将获得红眼睛导弹。

若是获得一批地空导弹,根据地的防空能力会大大提高,有了实物,也利于研发小组山寨,乃至改进。

机场总归要建的,现在先做气象资料收集、前期勘探等工作,免得要建时手忙脚乱。

作为土共的继承者之一,张扬善于超前规划,更善于将设想落实,一一去实现别人所说的不可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