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26章 小水电开发

将志明发来电报,成功接到第三批轮换人员,请求回归九旅。

香江木西公司成立后,业务发展很快,业绩不断上升。解放木姐,九旅缴获2吨翡翠原石,由第三批驻港队员携带运去香江。

张扬接过电报,签上大名,“交给政委,让他签个字。”

九旅组织制度进步很快,现在有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像这类重要事项,需要旅部两人以上签字才有效。

李国成拿着电报,走到张扬办公室。

“回来的好!只在公文上了解香江是不够的。小将回来,给我们详细讲讲,大家才能更深入理解。”

“根据地变化那么大,离家太久了不好,可别生分了。”张扬对发小很放心,但该有的组织流程还是要有的。

严密的组织制度总是比人治好。

李国成:“回来怎么安排?”

将志明走时,一连连长一直空着,由指导员兼任,后来改编,升格为1营,营长自然不会留给他。

“回来再安排。”

职务安排要统筹安排,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用急着做决定。

让将志明回来,是为了明年香江布局,布置得当,未来几年根据地就不愁发展资金了。

埋首公文,时间过得飞快,谢小苗准点提醒:“旅长,上课时间到了。”

小谢不说,张扬还真要忘记了,下午他要给木姐中学的学生上一节课。

九旅上下都要重新学习,做一支学习型军队,作为旅长,张扬要以身作则,当不了学生,就给大家上一堂课。

张扬是九旅学历最高的那几个,他陪读仰光大学2年,前世上的211大学,虽然是万金油专业,但讲课没有什么难度。

张扬着重讲了近年中南半岛发生的大事。

今年越南排华,至10月已有一百二十万华人被没收财产、驱赶。

远在缅北山沟的张扬,只能和战士们分析排华事件背后的动机,对大局却无能为力。

学生们很是愤怒,更坚定发展根据地的决心,只有把自己的家建好,才有打得赢缅军,不被人欺负。

张扬让大家明白,过去进攻对进攻、打到南缅去、解放全缅甸的纯军事政治方针是行不通的,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安抚好激动的要发奋图强的学生们,张扬满意的走下讲台。

潘红等在教室外,“旅长,你讲得真好!”

“你别拍马屁了,我就只能讲点国外大事。”用信息差碾压别人,不用太自得。

潘红先前是女兵排排长,根据地稳定后,相比战斗第一线,医院、文宣等机构,更需要女战士出力,发挥半边天的才华。

根据地夜校时,潘红临时顶上校务的岗位,没想到她干得不错,教务安排妥妥当当的,由此升任木姐中学校长。

下午5点多,树荫下的校舍光线暗了下来,教师光线更差,教学工作只好停下,让学生到室外活动。

和姐告只是一墙之隔,但木姐却没通上电,根据地只有几台柴油机,实在不够分,学校暂时没能用上电。

跨国输电,涉及主权,输电协议,华夏只和当政的缅军政府谈,九旅没有资格谈判,更不可能从姐告拉电线,只能自己解决用电问题。

和刘援朝采购的12500千瓦水轮发电机,需要京城的多部委审批,审核流程很慢。

张扬索性先搞小水电,从春城采购2台二手2500千瓦的发电机,先解决有无问题。

孟牙河谷对外公路修通,下一步就是硬化路面,硬化工程不需要那么多人力物力。

水泥厂新产线建成投产,新增30吨日产能。

得益于雨季结束,水泥厂白天乃至夜间开工,两条产线全速运转,日产水泥达到50吨。

有了50吨的水泥产量,具备修建小水库的条件。

养殖场所在的小山谷,土路和堆场已经建好,工程队正在挖建引水渠,将坝区河床排干。

“计划修建一个基座宽20米,高8米,长85米的混凝土坝体,水坝设计两个发电机舱室,一个分水渠...”

工程队长兼总监王海带着安全帽,对着简陋却数字详细的图纸,给张扬仔细介绍。

“水利局的专家怎么说?”

根据地没有水利建设经验,特地请了保山水利局的老专家,让他们设计和监造。

“由于缺乏莱别山的水文资料,加上工程队没有施工经验,专家做了保守设计,多给了30%的设计余量。”

“就算遇到百年一遇的山洪暴发,得益于分水渠的漫顶设计,坝体也能保证安全。”

张扬满意的点头,“水库还没名字吗?”

“没有,就等着旅长你起个好听的大名。”汪海很识趣。

“那就叫胜利水库。纪念木姐战役的胜利,也祝愿以后一直胜利,直到人民事业的成功。”

在场的工程员大声叫好,掌声如雷。

胜利水库汇聚根据地大部分工程机械,前后3批机械,共5台挖掘机、16辆卡车,全面投入土方作业。

随着工程进展,从内地采购的国产机械到位,投入的机械会越来越多。

胜利水库的条件非常的好,西侧刚好是一座片岩石山,可以就地取石碎石,作为建筑用料。

更西边不到5公里,就是水泥厂,水泥随取随用,保证了钢材的供应,建设进度会非常的快。

“2个月能完工吗?”

作为工程兵,汪海没有含糊回应,直说:“2个月不够,3个月能立军令状。”

“那好!我给你3个月时间,你可以调动根据地所有资源,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坝体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张扬这份承诺,背后蕴含的分量极重,根据地不产钢材,滇南也不产,最近的大型钢铁基地在攀枝花。

九旅要用大笔外汇购买钢材,计划委员统筹生产计划,由攀钢或滇省小钢厂生产后,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到根据地。

这年代,钢材是紧俏物资,根据地下单采购,是从各地方政府手里抢肉,会遭人忌恨,运输过路时,更要预防各地强留。

其中的艰辛,说上三天也道不完。

动乱末尾,中央权威不如后世,地方政府独立性很强,并不是给了钱,买到东西就算是你的。

为了应对各种难题,根据地特意组建押送小队,由能吃、能喝、体格壮、能文能武的战士担任。

遇上大难题,吃喝请客不能解决,张扬和政委还得亲自北上,到人家地盘处理。

好在根据地需要的钢材等耗材不多,花钱打点,也能顺利采购到,并不影响工程进度。

根据地准备建厂搞工业建设,首先要解决能源问题。

莱别山乃至全缅,煤炭资源一般,大部分为低能值的褐煤,根据地连褐煤都没有。

能发掘的能源,只能是水电。

九旅只能全力支持水利建设,尽快建好胜利水库。第一座水电成功,才会后续的大规模水电建设。

有了电,规划中的岩盐厂、钢铁厂,才有可能运转起来。

从春城勘探局请来的地质专家,正在路上,盐矿储量勘探就靠他们了。

“杨教授,你刚从农场回来,不多休息一会?”一旁的勘探局职员问。

精瘦的杨修摆手道:“在农场呆了八年,我早休息够了。”

“九旅花钱请人,不是为了让我养病,而是要实地勘探,做出成绩来,早点动身的好。”

杨修心里很感激张扬,若是没有他的点名要人,自己还得呆在农场,臭老九当到臭了。

探勘队刚到木姐,只休息1天,就在巡逻队的带领下,前往莱别山探查盐矿储量。

“莱别山属于横断山脉的余脉,地形上又和掸邦高原一体,属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探查莱别山,对研究滇南的矿产分布,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爬着山,杨修却很有兴致,气喘着都要自言自语,时不时打开笔记本做记录。

一旁的学生只好扶稳老教授,生怕他站不稳滚下深谷。

探矿队进山,九旅派巡逻小队保护,尽力做好后勤保障,甚至把唯一的一辆吉普车供杨教授使用。

把杨修当宝贝,那是因为他老人家眼光非常毒辣,是滇省最强的找矿专家。

根据地能否找出宝矿,全靠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