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晋烬 > 第二十二章:静室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其外别绝,不连他屋;其中清虚,不杂余物。开闭门户,不妄触突。洒扫精肃,常若神居。——陆修静:《抱朴子》

——

鸡鸣山,巍峨峥嵘,高耸入云,后世以“塞北第一孤山”的名号而著称于世,也是相传赵国一代明君赵襄子赵无恤拿铜勺给姐夫代王碎颅一击后,他姐姐摩笄夫人悲痛自杀的所在,山上还因此修建了代王与代王母祠,好年节时,该神祠香火还挺旺盛。不过,康朱皮既无心去欣赏鸡鸣山的风景,更无心以一个重度姐控的身份,去凭吊摩笄夫人及那段历史,毕竟他要操心的重要事情还有的是。

日复一日,康朱皮围绕着鸡鸣山下的几个村子修建的赈济中心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名男女的规模,这在“纳税人口”不足五千户的上谷郡,已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大聚落了。

为了容纳每天都在增加的饥民人口,以及防御小股饥饿乌桓马匪的频繁袭扰,康朱皮硬着头皮打着“以工代赈”的名义,将状态较好的饥民,以及几个不愿吃嗟来之食的破落大户儒生弄去搞土木工程。

康朱皮先是掘了许多半地穴式的窝棚来容纳饥民,又新挖了两道深沟,用挖出的土堆了两道护墙,还在山上临时搭了个应急的寨子,形成了山寨、三道护墙、两重壕沟,以及自然村本身有的村墙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还在进出的道路上插满了鹿角、拒马,壕沟里洒满了蒺藜和木签。

为了加快进度,监督工程,维护秩序,获取食物和打击盗匪,康朱皮的亲兵队也在壮大,赵桓是第一个加入的本地人,另还有孑然一身的青壮流民三个什也站在了同一面旗帜下。此外还有许多拖家带口的饥民想参加,因为凡是参与体力活的人就可以多领一份口粮,而由康朱皮亲自统领的亲兵队所承担的任务是最多的,粮食与康神仙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哪怕多发的口粮里有许多酸酪浆这种头疼玩意。

考虑到惊人的粮食消耗速度,康朱皮还是否决了扩编的计划。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快速提高战斗力,康朱皮将新亲兵们按照年龄重新编组,参杂一些老亲兵予以指导,分批出去打猎,巡逻和进行土木作业。

赵桓的夜间倾诉一事也提醒了康朱皮,绝大部分饥民在本次灾荒中都失去了至少一位亲人,这是痛彻心扉的悲伤记忆,不是靠康朱皮施舍一个人几碗稀粥就能削除的。原本饥民挣扎在濒死边缘,饥饿感挤占了大脑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还不会考虑这些。但一旦活过来,在生与死的强烈对比下,饥民失去亲人的忧伤便会无限扩大,如果康朱皮不及时疏导,饥民淤积的情感爆发出来便极有可能酿成营啸,进而连带导致上党人思念家乡与亲人,最终组织瓦解,折戟沉沙。

那么,怎么排解饥民的忧伤呢?光靠康朱皮一个人讲故事分散注意力肯定不行,而米薇带着巫师们成天四处晃悠进行宗教宣传也不好,一来康朱皮不方便监管巫师的个人行为,可能也难以覆盖所有饥民的需求;二来,康朱皮不准备把饥民变成崇拜康朱皮一人(有可能加上米薇,最多再加一个李丹英)的狂信徒,哪怕他们原本就很迷信,但也是康朱皮三观上完全不能接受的。

最终,康朱皮按照李丹英的提议,搞他笑称为“定点收容”的解决模式,即依据天师道的规矩,在康朱皮的住所附近修建一个静室,又称斋室——实际上主体建筑是拿代王和代王母的祠堂改的,反正现在也没人去里面祭拜,都在“讨好活神仙以换口饭吃”。

静室外围篱笆,四面紧闭,唯有东向开门,专供饥民们在室内倾诉,排解忧愁,化解郁积的负能量。静室墙上又开设一个小窗,庞存、康乌等巫师常在窗外旁听饥民的倾诉,视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理慰藉与疏导,其实就是和米薇解梦一样,把话捡好听点地讲。

因为静室地近康朱皮的居所,方便康朱皮会抽空去监督约束,以免巫师们胡作非为,搞出一些让康朱皮不高兴的事情。

修建静室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个小插曲。米薇要按照东伊朗民间密特拉崇拜祆教的套路,在静室里挂上面镜子,摆上圣火坛,而李丹英则要按照天师道的规矩放香炉、香灯、章案和书刀。康朱皮原本以为两个女神棍姐姐会因为宗教差异大吵特吵,最后难以达成一致,闹得他和李始之两个做弟弟的不能安生,逼得康朱皮搞些土味的缝合宗教习俗出来。

康朱皮却没料到,两个女子叽叽喳喳一番后,居然还达成了一致,当然也是“缝合怪”,即在静室里摆上祆教圣火坛当香炉,镜子作香灯,书案与笔也能发挥作用,因为房梁上要挂天师道的符纸,每隔几日便要更换一次。

而镜子得到了两个姐姐的一致好评,强调要在静室内多放几个铜镜。“密室悬镜燃灯作光明”是密特拉神崇拜仪式的主要特征,镜子是祆教密特拉神的重要礼器,这是康朱皮穿越后耳濡目染,早已烂熟于心的宗教知识,故对米薇强烈要求在静室内置铜镜不以为怪。

而李丹英也引经据典,继上次“上党赵神仙御风疠”的典故后再次盛赞铜镜在道教仪轨中的重要作用,说什么镜能照鬼妖,能辟魅祟,能见人真心是正是邪,还能护人平安,“山中老精,能假托人形,眩惑人目,唯有镜能现其真形,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九寸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仙人及山中好神,顾镜中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权貌皆见镜中。”

而上谷郡饿死这许多人,冤魂厉鬼徘徊不去,更是容易干涉妨害活人,或进入与鬼神相沟通的静室内,故自然要在静室内多挂几面铜镜,配合符箓来镇鬼安魂。

当然,她俩整个讨论过程的气氛也没那么平和。首先,李丹英说她供奉的天师道不设任何土偶木雕以蛊惑人心,不能像尔等胡人与愚民男女那样,将石头朽木当作神明去供奉。米薇则争锋相对地说祆教贵人的祭祀核心本就不是木偶石像,而是火与光明,只是凡夫俗子迷恋看得见碰得到的偶像,上次还在雁门弄个左白虎右方相的密特拉神像恶心人!

“呵,原来有些早期道教不搞神像崇拜啊,那怎么后来道观里到处都是神像?”

听得康朱皮抠耳朵,忙着出来打圆场,说你们两个实际说的不是一回事?祆教和天师道都不重视偶像,这不是共识么,还吵什么?

“二位阿姊,不要吵架,不要吵架,不拜偶像好处都有啥,二位阿姊说得都好,咱们进入下一个论题好不好?”

“谁、谁是你阿姊!”

“你叫她阿姊?”

“够了!都听我的,下一话题!”

接下来两人“交流”静室陈设的宗教含义,结果李丹英把“邪魅”、“妖祟”几个字词咬的极重,还用她那对冰冷的眸子和米薇对视,语气中带着一丝高傲。米薇也毫不相让,瞪着眼睛紧紧盯着李丹英,大谈特谈密特拉的神镜拥有的驱邪除秽之威能,“那些真正信奉妖邪的人,被密特拉的神镜一照就会痛苦不堪,显出原形,接受神明的公正裁决!”

最后静室一成,两个女人就跑进去照镜子以“辨真邪”。对此,康朱皮只得抠耳撇嘴,与李始之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当然,两人不忘践行不崇偶像的宗旨,径直把代王和代王母的木雕给扔了出去,还说“这救不了百姓的东西,不如劈碎了当柴烧得了”。

而在庞存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原本笃信代王夫妻神的村长寇弘竟是第一个鼓动饥民们真的把神像当柴火烧掉的人。当然,寇弘是不是把康朱皮和米薇当成了代王与代王母的更新迭代产品,那就犹未可知了。

其他饥民也热衷于拜新的神明,中国农民的实用主义精神再一次占据了绝对优势,去静室不收钱,不要米,还有人给你讲好话听,很多没力气长期做体力活的饥民,以一些幸存的中老年妇女为主力,老是喜欢往静室钻。有时静室塞不下,她们就在外面排队东家长西家短地聊个不停,也算给赈济寨增添了许多生气。

在静室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始运行后,这段风波正式告一段落,康朱皮认为这只是暂且缓解灾民的精神压力的权益之计,粮食消耗才是他要面对的最关键问题。

几百匹马,上千张人嘴,消耗粮草的速度超过康朱皮的想象,尽管康朱皮已用尽一切手段来开源节流,例如亲卫队主要食用马奶和乳酪,经常去射猎野狗和大雁,回来煮一大釜肉汤来充饥;又控制那些不参加体力活的饥民的配给,重体力活的人每天一斗粮还未尝饱,非体力活的饥民却只能一日两碗稀粥,或者两三个裹了黍米的菜团以充饥;最后康朱皮还命令杀光了所有用不到的驮畜,不仅为制作干肉以应急,而且要节约草料,因为附近积雪下的杂草正被他带来的马牛快速消耗着。

但康朱皮与李政计算后,估计现有的粮食储量按照现在的每日消耗,估计再撑二个多月就会见底,而饥民人数还在增加,意味着这一消耗速度只会加快,不会减慢,更别提开春后的种子问题了。

康朱皮正急得快不到二十岁就要长出白头发了,上谷本地豪强就又来添乱了,他们并不会坐视康朱皮继续开展免费赈济,那无疑是对地头蛇权威的挑战,更极大的损害了他们来年的预期利益。

这不,豪强们主动地找上门来“买粮”,只见数百骑从如云卷至,在土墙外按宗族部落排成七队,旗帜飘扬,刀枪铮亮,正在叫门咧!

——

我正心烦,结果望见那些土豪旗帜,当时最想说的便是“你阿翁我有三百口横磨大剑,要粮不给,要命也没有!尔等鼠辈欲战则早来,不敢战则滚回家吃桃子吧。”——《往事录·卷二》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