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大明1805 > 第五五四章 核动力舰艇

大公三年十一月五日傍晚,应天府新都城文华殿皇帝办公室。

朱靖垣收到了天南大陆发来的喜讯。

聚变炸弹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聚变炸弹在实验中释放出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五百万吨标准炸药。

朱靖垣非常满意的暗自点头,亲自动笔写了一封嘉奖和鼓励的诰书。

给相关的机构下达命令,整理好现有的实验和生产数据,尽快生产一批测试型号同款的聚变炸弹。

同时继续准备在更多情况下的实弹测试,寻找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合适的当量。

尽快设计生产出针对不同用途的新式聚变炸弹。

朱靖垣写完了这些理所当然的命令之后,把文件交给通政司的去向下传达。

然后拉开抽屉,拿出另外一封自己专门放在手边的报告,和刚收到的聚变炸弹实验成功的报告摆在一起。

那是“一型战略弹道导弹”的海上实弹打靶验收报告。

大明第一种战略导弹的设计目标,是最大射程三千五百公里,最大载荷两吨以上,误差一公里以内。

报告上说明,设计生产完成之后,连续试射了十枚同型号导弹,取得了全部合格的成绩。

误差将近一公里,载荷只有两吨的导弹,用来投射常规炸弹的话,在实战中的作用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命中率和使用成本以及打击效率,都远不如用轰炸机直接投放铁炸弹。

但这种导弹本身就是为了装载核武器而准备的。

装上最新完成的五百万吨当量的三相弹,不到一公里的误差已经不是无法接受的了。

五百万吨级的核弹周围一公里内都会被直接抹除的。

这时候,弹道导弹相比飞机而言,还有打击速度更快,更加难以防御,以及不需要让飞行员涉险的优点。

真正进入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层面。

这个世界上,自己的认知中,能够成功制造出来的武器,终于被自己掌握了。

在纯粹的武器威力的层面,大明现在已经几乎走到头了。

后续的攻关目标,就是让弹头进一步小型化,不断地提高命中率和可控性,不断地提高射程和有效载荷。

走向多弹头、多载具、全天候的全面打击模式。

朱靖垣盯着两份报告看了一会儿,交叠在一起递给身边的牛鉴:

“复印保存,送入社稷库档案馆存档。”

然后靠在宽阔舒适的椅背上,非常惬意的端起茶杯了喝了一口,心情很不错的看向窗外的天空。

朱靖垣登基至今已经满三年了。

三年前制定的各种计划和目标,在今年开始陆续落地实现了。

第一批专用的火箭发射基地已经完工了,运载火箭的技术验证实验已经做了好几次。

正式的运载火箭设计在今年下半年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已经在专门建设的火箭制造工厂开工生产了。

等过了年就可以进行正式的“假月”发射实验了。

现在最重要的战略导弹和氢弹也完成了,实验性质的核潜艇应该也快要下水了。

这些东西真正实用化,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也仅仅只需要时间了。

不过泰西方面的战争,也已经到了新的关键节点。

如果战争在两三年内结束的话,这些新东西应该就没有机会上战场了。

朱靖垣心中盘算着局势,继续处理自己的公务。

朱靖垣的猜测没有错,在氢弹实验成功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时候,军械部送来了新的消息。

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可以在年前下水,询问朱靖垣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指示。

比如说亲自主持下水仪式。

因为核潜艇工程能够如此顺利的提前完成,有朱靖垣亲自指导和决定的功劳。

朱靖垣三年前亲自拍板决定,将核动力反应堆的陆上实验,与核潜艇本身的设计和建设,这两个工程同步进行的工程管理方案,最终基本没有出现纰漏。

舰用核反应堆的陆上的测试堆顺利通过了验证。

实际装船用的反应堆成品,也在潜艇建设的最后节点上完成了。

本来按部就班的执行,可能需要五年的目标,最终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朱靖垣看了之后,没有想着去造船厂主持下水仪式,但是却直接去了一趟军械部。

把军械部的负责人,核动力项目相关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了个会。

让他们现场给自己详细说明了一下具体的情况。

军械部尚书李锐首先给了朱靖垣一份文件,关于核潜艇及核潜艇用反应堆的简要说明。

大明的第一艘,也是这个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在设计之初当然也有朱靖垣的直接指导。

或者可以说是指示,在总体方向上的提醒和建议,以及在规格和参数上的要求。

单就核潜艇外形方面,直接抛弃了已经成熟的柴电潜艇的外形。

改用了完全针对潜航设计的拉长的水滴形态。

也就是朱靖垣前世那些成熟的核潜艇和aip潜艇的最终形态。

螺旋桨在潜艇的正后方,而不再是舰体的下方。

潜艇完全潜水航行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螺旋桨全部的功率。

在水面航行的时候,由于螺旋桨距离水面过浅,反而无法释放全部功率。

在排水量数据上,潜艇与水面舰艇不同,不采用空载和满载的区分,而是用水下和水上来区分。

水下排水量相当于水面舰艇的满载排水量。

根据浮力原理,舰艇的“排水量”,等于舰艇排开的水的重量,等于舰艇本身的总重量。

水面舰艇不会全部没入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远小于船本身的体积。

潜艇潜航时完全没入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船的体积。

大明第一型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直接达到了六千吨,相比以往的传统柴电动力潜艇直接翻倍了。

相比朱靖垣历史上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与后世成熟的攻击核潜艇基本相当。

朱靖垣这个皇帝在海军上的观点,一贯都是喜欢稍微搞大一点,同时喜欢搞快一点。

同时也知道,六千吨也是比较合适的早期攻击核潜艇的吨位。

吨位太小的话,在功率和武器上限制都太大。

吨位上去了,相应的配套的核反应堆经过轮机输出的轴功率,也达到了四万马力。

是历史上最早的核潜艇鹦鹉螺的二点六倍。

这个功率和动力比,能让这艘潜艇的最大潜航速度达到35节。

比绝大部分水面船舶都要快。

同样排水量的船体,使用同样功率的发动机,潜艇比水面舰艇要快很多。

因为水面舰艇的排水量,航行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就是它水线以下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体积还是不规则的倒梯形。

潜艇的排水量,排开的水的体积,就是潜艇本身的全部体积,还可以是阻力最小的水滴形。

所以现代水面舰艇大部分都追不上放开了跑的核潜艇。

只不多现代水面舰艇基本都有直升机,潜艇跑的再快也跑不过直升机的速度,一个反潜导弹下去潜艇就没了。

而且,潜艇噪音级别是与速度的立方成正比的。

潜航速度一旦超过二十节,那声呐反馈就和水下开火车一样,已经根本没有任何隐蔽能力了。

现代的核潜艇潜伏和隐藏的时候,通常都会将速度控制在十节以下。

理想目标是将噪音水平控制在海洋底噪以下,也就是让被动声呐完全无法发现的程度。

理论上极限三十五节的速度,实际上只是用来在非战斗状态下快速赶场,以及能够跟随航母编队作战用的。

大明现在这第一艘核潜艇,对于噪音控制这种“高端”需求,也并没有做很高的追求。

甚至于,对于噪音控制相关的研究,都还没有形成很完善的体系。

再加上,现在这艘潜艇,本来也是技术验证和实验用的,甚至都没有做量产的准备。

以后根据服役之后的测试反馈,再设计用于量产的核动力潜水艇。

朱靖垣翻着手上的文件,也听着李锐在旁边做了简单的说明和介绍,了解了目前的核潜艇的情况。

朱靖垣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之后,对相关人员表示了赞赏和鼓励,然后问了另外的问题:

“水面舰艇用的大型反应堆的情况和进度如何?”

李锐马上如数家珍的报告说:

“禀陛下,设计动力输出功率八万马力,用于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核反应堆。

“陆上试验堆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完工了,预计年后开工之后就可以正式点火测试了。

“陆上反应堆持续运行半年之后若没有问题,或者解决了出现的问题之后持续运转三千个小时的话。

“将进入舰用反应堆的实际生产环节,预计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可以装船。

“核动力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的作图题设计也基本完成。

“若陛下有令,在一年内就可以正式开工。”

大明的科研计划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潜艇用的中小型反应堆进行陆上测试的时候,大型水面船舶用的大中型反应堆也开始了设计。

潜艇用反应堆装船完成,大型舰艇用反应堆的陆上试验堆也完成了建设。

如果按照核潜艇的工程管理方案,现在开始设计核动力航空母舰,那最快三年之后就能下水了。

核潜艇用的反应堆,与核动力航母用的反应堆,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核潜艇的反应堆装到航母上当然也能用。

最大的问题是核潜艇用的反应堆输出功率对航母而言太小了。

朱靖垣前世的早期核潜艇用的反应堆,功率甚至不到两万马力,目标仅仅是让几千吨的潜艇跑二十五节。

八到十万吨级别的大型航母,要达到最少三十节的门槛,至少需要二十万马力。

所以航母要用潜艇的反应堆就必须堆更多的数量。

朱靖垣前世第一型核动力航母企业号(65),使用的反应堆就是在潜艇反应堆基础上修改而来的。

为了满足航母的航速需求,直接装了八个潜艇用反应堆,就传统大型舰船的锅炉一样多了。

而这么多的反应堆也让让企业号成了有史以来航速最快的超级航母。

以后得尼米兹和福特级的速度都不如企业号。

企业号的缺点是反应堆数量太多,占用了大量的舰体内部空间。

关键是建设成本异常高昂,几乎是一艘小鹰级的两倍,维护起来也是非常的麻烦。

小鹰级四号舰肯尼迪号(cv67),是在企业号服役之后开工的,本来计划是在建设过程中改成核动力。

结果国会山的老爷们被企业号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吓怕了,最终继续作为常规动力航母建成。

到了尼米兹级设计的时候,他们更是坚决不同意采用冗余度更高,设计难度更低的四个中型反应堆的方案。

要求使用设计难度最大,冗余度也较低的两个大反应堆的方案。

反例是法兰西的戴高乐号航母,只装了两个潜艇用的反应堆,最多只能跑到二十七节。

放到二战的舰队航母中都是垫底的存在。

大明现在的第一代潜艇用反应堆,功率就已经达到了四万马力,但对于航母而言仍然不太够。

至少要六座反应堆,才能把十万吨航母的速度,推到三十节的及格线以上。

这个建设和维护成本仍然会比较难看。

再加上对核动力战舰的需求并不迫切,也不需要马上拿潜艇用的反应堆来凑合。

所以就开了一个专门的项目去单独开发。

不过现在的大明,也还没有实际去折腾八个反应堆的企业号,关键是在财政上比美利坚当时更加宽裕。

所以朱靖垣不追求极限的用两个大型反应堆,而是给出了四个以内的相对宽松标准。

在冗余度和技术难度以及使用成本上都比较合适的数量。

在这样的基础上,大明的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和建设难度,显然会比尼米兹的时候更加轻松一些。

虽然“核动力”与“核武器”根本不算是一个类型的东西。

核动力船舶并不会发生核爆炸,当然也不会起到核武器的作用,也不会拥有无限大的能量。

单纯的对比轮机的能量输出功率的话,核动力航母其实并不比常规航母更高。

核动力航母相比常规动力航母的最大优势其实是续航能力。

核动力航母可以始终保持尽可能高的航速,可以保持二十五节以上的速度跑遍全球。

常规动力航母平时只能维持二十节航速以节省燃料,基本上只有在在战斗状态下才会把速度拉满到三十节。

主要是普通人看到名字里面有核,多半都会理所当然的相互联想。

随着核武器在战争中直接使用,“核动力”三个字的威慑力和鼓舞作用,也会随之直线上升。

再加上随着战舰的尺寸越来越大,常规动力的缺陷也越来越大。

需要用于储存燃料的空间和重量也越来越大。

所以哪怕核动力船舶维护起来比常规航母麻烦很多,终身使用成本比常规航母高很多,实际部署时间比常规航母低很多。

但是拥有近似无限续航力,拥有超出实际能力的威慑力的核动力航母,仍然是未来海军的必然选择。

朱靖垣在这件事情上基本没有怎么犹豫,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准,军械部组织人手,开始核动力水面舰艇的详细设计,图纸完成后报朕审阅。”

李锐和相关人员立刻起身答应着:

“臣等领旨。”

朱靖垣微微抬手,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开始讨论规划细节。

朱靖垣要回忆和说明前世的经验,提出一些明确或者不明确的细节要求。

也听取工匠们的奇思妙想,如果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做出判断的,就直接做出决定。

自己无法直接判断的,就拍板拨款让他们去做实验来验证。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