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三国之铁血战骑 > 五十七章 盗贼成大儒

“卓飞?那个黄巾余党,竟然能注书立说?看来,自己真的小瞧了他了。”汉灵帝若有所思的想着,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论语新注》。

袁隗的府中,袁隗正捧着一本《论语新注》津津有味儿的读着,一边看,一边若有所思。王允就坐在他的身侧,微微一笑说道:“太尉大人,想不到这卓飞竟然可以注书立说,现在这《论语新注》已是洛阳纸贵,街头巷尾,无不谈论啊。”

“想不到,这个黄巾贼,文章写的却是这样的好。”袁隗心中暗想,口中说道:“我本以为他不过是一武夫,不料却有这等才学,当今之世,若说起对这《论语》的精通,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了。”袁隗心中也不禁起了爱才之心,心道,要不是这卓飞出身黄巾,自己倒想去见他一见,可惜啊可惜。

“这书先放这吧,我先好好看看,然后再决定如何对待这卓飞。”

“好,那下官告退。”王允走了出去,不由长出了一口气,从袁隗的口中,王允可以听出他对卓飞的欣赏,看来,这卓飞倒真是个人才,逼入黄巾也是迫不得已,以后,自己要与他走的近一些才好。

《论语新注》一共手抄了三千余册,卓飞已经做了亏本的打算,不料一出售,立即好评如潮,一时间洛阳纸贵,三千册没几天就销售一空,外地的书商找上门来订货,而洛阳的书店又不停的来催,此时还没有发明活字印刷,书籍一般是用来抄的,一直之间也无法抄得这么多的书,所以,《论语新注》的价格直线上升,最后甚至涨到了十金一册,让卓飞直叹卖的亏了。

卓飞灵机一动,即然卖书这么挣钱,自己何不将那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然后将好的书籍印刷出来,如此一来,则必然大赚一笔。

一念至此,卓飞心中很是兴奋,从太原带来的金子,在洛阳这些时间,卓飞已花了许多,而自己以后是朝廷命官,再也不能靠抢劫大户为生,而事事用钱,所以,挣钱的方法却是当务之急啊,有了钱,自己就可以养更多的兵,有了钱,自己也就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想到这儿,卓飞立即下地取了纸和笔,连夜将记忆中的泥活字印刷术的图纸画了出来,然后他让田畴找来能工巧匠,立争在一个月之内建起一间印刷馆,刊印出第一批《论语新注》来。

田畴也是文人,一听卓飞的想法,心中极是兴奋,他知道,如果卓飞所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成功,那么,将对书籍是一个极大的革新,从此以后,人们就可以看一些便宜的书籍,这样一来,读书的人势必成倍的增加,于国于民是大大的好事。

田畴兴奋的拿着泥活字的草纸,连夜吩咐人去找能工巧匠,制出泥火字来。

过了约有五、六天的时间,田畴一脸懊丧的来见卓飞,向他说明,这泥活字没有实验成功,因为泥过于松软,无法长久使用。

卓飞一笑,口中说道:“那你们用火将这泥火字烤成瓷的,不就成了吗?”

田畴闻言一惊,心中大喜,口中说道:“主公真神人也!”

田畴转身向外跑去,兴奋的如同一个小孩子一般。

卓飞微微一笑,在宋代的后期,一般都是将泥活字用火烤成资或者是陶的使用,如此一来,就大大提升了活字的使用效率,可以反复使用,自己,不过是让这项发明,提前了一千多年而已,也算是剽窃了他人的成果吧,一想到,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要归属于自己的名下,自己将名垂青史,卓飞的老脸不由一红,不由微微笑了起来。

活字印刷术在田畴的主持之下很快研究成功,第一批的活字制了出来,卓飞立即让人将自己的《论语新注》刊印了一万册,然后叫人贩到全国去贩卖,结果,这批书出来的消息不易而走,很多外地精明的商人纷纷涌入洛阳,想要得到这《论语新注》,卓飞立即提升了价钱,大卖特卖。

一万册《论语新注》很快就销售一空,卓飞又加印了一万册,这才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如此一来,光是这《论语新注》,卓飞就赚了近万金,在随后的日子里,卓飞的印刷馆,不断的刊印一些新书热书,而金钱,也如流水一般进入了卓飞的腰包之中,不过,这倒是后话了。

总的来说,最近的卓飞真是春风得意,一部《论语新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一些达官贵人,清流帝党,开始与他相接,这让卓飞很是感慨世事变化无常,几个月前,自己还是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却变成了整个洛阳城最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而卓飞开始时还是耐心接待,但来访的人太多,所以,对于一般的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卓飞一般都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了,要不然,自己也真的接待不过来。

这一天,蔡邕请卓飞去吃酒,卓飞当即答应了下来,别人的面子不给,但蔡邕的面子却不能不给。

于是,卓飞来到了蔡邕的家中,此时的蔡邕,虽然依然是一介布衣,但在大汉朝却享有巨大的声望,乃是天下鸿儒,特别是清流中人,人人争先与蔡邕相交,很多人向朝廷保奏蔡邕,希望蔡邕出山为官,但蔡邕都拒绝了。

卓飞来到了蔡邕的府上,一打开房门,只见一名精神矍铄的男子正坐在那里,蔡邕虽是主人,却坐在了他的下首。

卓飞心中一动,看来此人身份地位不低,不然以蔡邕的声望,绝不至于坐在下首。

“来,我来引见一下,这位便是近来名满京城的卓飞卓大人。”

“这位,是王允王大人!”蔡邕一指那精神矍铄的男子说道。

“王允王大人?”卓飞心中不由一惊,王允,其诚府之深,深不可测,不然,不会连董卓那老狐狸都骗了,最后身死王允之手,想不到王允竟然在这里见自己,不知王允有何事。

王允向卓飞一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久仰卓大人乃是大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卓飞微微一笑,一拱手说道:“多谢王大人夸奖,在下不过粗鲁武人,又何来大才,倒是让王大人见笑了。”

“卓大人谦虚了,你的《论语新注》,我已拜读,里面的新鲜思想,确实有独到之处,非我辈中人所能想及,这天下如果说起《论语》吗,卓大人若为第二,岂无人敢为第一的喽。”

卓飞微微一笑,并没有做声,而是看向了王允,只见王允眉目之间,颇有些高傲之色,心知此人倒很是清高。

对于王允,卓飞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潜伏于朝廷之中,布置了连环计,除了董卓,为大汉迎来了一线曙光。

可惜,四百年的大汉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若不是他心胸狭窄,杀了为董卓哭了几声的蔡邕,从而惊的西凉卓将皆反,杀入长安,大汉因此而气运断送,他自己也身死长安城墙之下。

王允这个人有心机,有城府,但就是心胸太过狭窄,又忠于汉室,自己与他之间,可以相互利用,但却不可以成为知己。

一念至此,卓飞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在蔡邕的介绍之下,与王允不咸不淡的谈一些文章,谈一些诗词,卓飞一直都小心翼翼,对于这个影响了大汉走势的臣子,还是不得罪为好。

王允与卓飞说起了《论语新注》,说自己看了《论语新注》之后很有感触,但里面却未免有一种偏颇之词,思新过于标新立异,卓飞也不与他争辩,只是含笑解释了一下,说自己的《论语新注》还有待于完善云云。

就这样,三人不咸不淡的聊着,王允倒是觉的卓飞这个人才学很高,心中对卓飞也不禁起了好感,自己之所以通过蔡邕与卓飞见面,也是最近卓飞风头正劲,自己倒是见识一下卓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总的来说,王允对卓飞的印像不错,觉的此人虽然出身黄巾,但却才高八斗,又出淤泥而不染,很会做官,未来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官场上,都是一个可造就的人才,心中不由起了招揽之心。

当下王允一叹气,口中说道:“当今之世,宦官当道,虽圣主在朝,但却被蒙蔽,我辈之志不得施展,可悲可叹啊。”

卓飞不由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圣主在上,平灭了黄巾,虽有宦官为祸,但百姓却也各安其所,这国家也算是稳定,不过,圣主是万万不可能摒弃宦官的。”

“这是为何?”王允眉头一皱说道。

卓飞笑而不答,心想,自己就向他展露一下见识,也省得王允小瞧了自己,想到这儿,卓飞说道:“当今天子,最为亲近的人就是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而这睦宦官为了生存下去,也必须依附于天子,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对天子最最忠心的人了。

对于他们的过失,天子心里是明白的,但是,却不忍心对这些宦官有所处罚,如果处罚了这些宦官,那就是动摇了天子的根基,天子聪颖,岂能做这样的事情。”

王允不由一愣,转即大悟,一拍脑门儿说道:“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

“听卓大人一席话,一语道破了这天下宦官为祸的本源,哎,可笑我辈日夜想着扳倒宦官,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那依卓大人之意,这宦官,就无法扳倒了?”

“扳倒又怎样?自和帝以来,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今天扳倒了宦官,那明天外戚又会抬头,我辈之人再去扳倒外戚,则宦官又会抬头,周而复始,我大汉的国运,也因此而奄奄一息。”

“哎,难道是天数如此吗?”王允叹道。

“非是天数,而是人祸,要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法律,以法制国,而不是以个人的喜好而治国,这才是根本所在,这个观点,我在《论语新注》里面有所阐述。”

“哎,以法制国,那岂不是成了先秦时的法家学说?”

“法家学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大汉,当儒法并举,方为治国良策。”

“这么说也有道理。”王允沉默不语,他想不到,一个二十几岁,出身草莽的青年,竟然有这样的见解,自己原来一直以来,这《论语新注》也许是卓飞欺世盗名之作,现在看来,自己真的是小瞧了他,这个年青人,绝对是个不世出的人才,而且是个天才。

这样的人才,幸好迷途知返,归顺了大汉,看来,大汉有望了。

想到这儿,王允向卓飞一拱手,口中说道:“卓贤弟的话极有道理,只是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虽难而吾往矣!”卓飞朗声说道。

“好个虽难而吾往矣!”王允精神一震,他觉的,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自己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提拔于他。

又聊了片刻,王允对卓飞很是满意,见天色不早,王允这才与卓飞告别,二人同时离开了蔡邕的府中。

从蔡邕府中出来,卓飞长出了一口气,与王允这样的老狐狸说话真的很国,即要表现出自己的忠君爱国,又要体现才华,还不能让王允看出自己不想得罪宦官的心思,这三国时期的人杰,果然是不凡。

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现在,声望已经有了,这《论语新注》的发行,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现在,在仕人们的心里,自己与郑玄、卢植、蔡邕这样的大儒之间,相差也不算太多了,而且自己只有二十几岁,所以更加引人注目,那自己就赚足人望,在未来的乱世之中,多吸引一些人才吧。

卓飞回到了北部尉府,一进府,田畴就走了进来,说今天又有很多人想见卓飞,但被田畴挡了回去。

卓飞漫不经心的看了看来人的名单,当看到其中一个名字之时,卓飞眼眸之中精芒一闪,口中问道:“他来过?”

田畴看了看那名单上的名字,见上面赫然写着“颍川荀彧”四字。

“不错,下午是有个叫荀彧的青年来过,不过见你不在,就挡了回去。”田畴说道。

“他现在住在哪里?”卓飞问道。

“荀彧刚刚来到洛阳,据他说,正是客栈之中休息。”

“立即让人找到荀彧下榻之下,我要亲自见他。”卓飞急道。

“这个,主公,荀彧虽然有些名气,但年纪青青,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吗?”田畴问道。

“此人,乃是人中龙凤,未来必成大器,我一定要见到他!”卓飞说道。

卓飞心里明白,荀彧是什么人物?那是曹操手下的头号谋士,其智谋,在三国前期乃是顶尖儿的,如果能将这样的人收于麾下,那何愁大业不成呢?所以,现在,自己必须要见荀彧,将他笼络住,未来再次他收于帐下,则自己事业的成功,则又多了几分胜算。

这就是名望的好处啊,有了名望,就会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主动来找自己,而不是自己费尽心机到处去找他们,试想,如果自己一直背着黄巾贼的名声,那如荀彧这样的人才,又怎么会来见自己呢?避之还唯恐不及呢。

第二天一早,田畴红着眼睛来见卓飞,显然,田畴是一夜未睡,眼中布满了血丝。

田畴打了一个哈欠,口中说道:“主公,那荀彧,我已经查到了。”

“查到了?在哪里?”

“在同来客店。”

“好,子泰,你这就随我去见荀彧。”

半个时辰之后,一辆两匹马拉的马车停在了同来客店的门口,卓飞与田畴从车上走了下来。

“主公,荀彧就住在这间房间里。”田畴一指楼上的一个房间说道。

卓飞点了点头,敲了敲门,房门应声而来,一个青年走了出来,只见这青年身材适中,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袍子的衣襟上绣着纹饰,打扮的干干净净,一看就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

“请问二位找谁?”

“敢问,足下可是荀彧荀文若吗?”卓飞问道。

“正是,你们是……”

“在下卓飞。”

荀彧的眼睛一亮,口中问道:“你就是最近名满洛阳的卓飞卓大人?”

“正是。”卓飞含笑点头。

“快请屋里坐。”荀彧连忙将卓飞与田畴让进了屋中,三人席地而坐,荀彧连忙吩咐店小二送茶过来。

不一会儿,小二拿过来三张小几,上面摆上了茶与糕点。

三人一见面就聊了起来,在场的三人,无论是田畴还是荀彧,都是饱学之士,就连卓飞,也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三人谈天说地,从古谈到今,最后聊到了卓飞的《论语新注》之上。

“卓大人的《论语新注》我已经看了,果然是见解独到,精辟,非我辈人所能启及的啊,想不到卓大人有所此大才,真叫文若叹服。”荀彧恭恭敬敬的说道。

卓飞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在下自幼就喜欢论语,看的多了,想的也就多了,所以心血来潮,才写出了这部东西,倒让文若兄见笑了。”

“或连《论语新注》都是卓大人心血来潮之物的话,那卓大人的高才,文若只能仰瞻了。”荀彧说道。

话里字间,可以听出,荀彧对卓飞的《论语新注》很是钦佩,于是卓飞,但是崇拜。

“卓大人,能在双十年华之时而著出此惊世之作,只能称为世之天才了,古今少有啊,今日能与卓大人一会,真是小可三生有幸啊。”荀彧说道。

荀彧说的是心里话,现在的他,在读了《论语新注》之后,对卓飞真的很是佩服。

卓飞不由一笑,问道:“不知文若兄今生的抱负是什么?”

“抱负?自然是复兴汉室,让百姓安居乐业,住有所居,穿有所衣,吃有所食,老有所养,这就是荀彧的抱负。”荀彧说道。

卓飞点了点头,口中说道:“我与你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让天下长治久安。”

荀彧连连点头,直觉卓飞与自己志气相投。

“文若,你观这天下,未来几十年的气数如何?”卓飞问道。

“哎!”荀彧长叹一声,口中幽幽说道:“以现在的情况看,这天下大乱,将不久矣。”

到底是荀彧!竟然能看出天下即将大乱!卓飞之所这么问荀彧,也是起了考较之心,看荀彧的眼光是不是真如史书上所讲的那么独到,现在看来,这荀彧能看出天下即将大乱,倒真是大才啊,史书并没有骗自己。

卓飞接着说道:“我辈当以匡扶国家为己任,就算是天下大乱,我也要将这天地乾坤扭转过来!”

卓飞的话慷慨激昂,荀彧听了也是热血沸腾,心道,这卓飞真是一个有大志的人啊。

“文若,若将来有一天,朝纲崩塌,天下大乱,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匡扶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卓飞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他没有说匡扶汉室,而说的是匡扶国家,他知道,荀彧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而自己,将来必然要篡了这汉室的天下,又怎么能匡扶汉室呢?

匡扶汉室,不过是一个名头而已,将来也许会成为自己的招牌,但骨子里,汉室是不可能再兴起的了,但自己不想骗荀彧,所以,只能说匡扶国家了。

“若真的有那一天,我荀文若必然助君匡扶天下,为百姓黎民的丰衣足食而奋斗。”荀彧朗声说道。

荀彧此时对于卓飞的学识与志向,已是极为的崇拜,一心认为卓飞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所以自然是一口应了下来。

卓飞大喜,口中说道:“若如此,天下虽乱,但百姓有望矣!”

当下荀彧立即叫人摆上酒菜,与卓飞和田畴痛饮一番,卓飞约荀彧到自己的北部尉衙门居住,荀彧心想自己本来也没有住的地方,就答应了下来,痛痛快快的与卓飞和田畴来到了北部尉衙门,在此住了下来。

原来荀彧来到洛阳,不过是为了求学,而卓飞通过《论语新注》一书,已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儒,荀彧能与卓飞昼夜相处,觉的对自己的学问必然有所精进,所以这才答应了卓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