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锦衣长歌 > 《刘伯温案》_第359章 偏执的洪武帝

老友相见,自然要对酌几杯。刘、宋二人在饭厅内喝酒叙旧。

宋濂问刘伯温:“你入京后圣上召见过你么?”

刘伯温微微摇头:“圣上对我很冷淡。并未下旨召见过我。”

宋濂给刘伯温添上一杯酒:“怪了。你怎么说也是吴王府时期圣上身边的第一谋士。还乡五年再返京城,圣上应该召见一下你这个功勋老臣啊。”

刘伯温苦笑一声:“宋兄过誉了。吴王府时期圣上身边谋士如云,怎么排我也排不上第一。再说了,圣上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抽不出时辰来召见我这个闲散伯爵很正常。”

这时,一个仆人进得饭厅给两人端来新菜。这个仆人是常歌的手下,刘伯温心知肚明。

刘伯温连忙将话题转移到文章上:“宋兄最近可有什么好文章让我拜读?”

宋濂笑道:“最近我在国子监收了一个学生,名叫马从政。这人勤勉好学,像极了年轻时的我。他还是我的东阳老乡嘞!我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赠给了他。若刘兄不嫌我的文章浅陋,我愿背诵于你听。”

刘伯温做了个请的手势。

宋濂吟诵道:“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而还。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便观群书.......”

宋濂的这篇序,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十分贫穷,为了送还抄书,身陷大雪之中被冻僵的故事。背诵到“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时,宋濂颇为动情的留下了眼泪。刘伯温亦大为感动。

这篇洋洋七百字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坎坷和学习的勤奋。描述了自己饥寒奔走,借书求师的人生经历。劝勉当下的年轻人要珍惜如今的环境,专心治学。

宋濂背诵完,刘伯温脱口而出:“传世佳作!”

宋濂谦卑的说:“刘兄过誉了。”

刘伯温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说是传世佳作,就一定是传世佳作。六百多年后,《送东阳马生序》被载入了初中语文课本。华夏不知道多少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恨透了书本上那个叫宋濂的老头——因为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是全文背诵。然而等这些学生成为中年人,再想起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却是感慨万千......自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刘伯温道:“宋兄,我时常想,咱们十年寒窗是为了什么?金榜题名?建功立业?成为留名青史的名臣良相?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宋濂反问:“难道不是么?”

刘伯温叹道:“其实都不是。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应该是四个字——‘天下太平’!凭借着自己的学问勇于任事,惠及天下百姓!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求学时经历的那些磨难。”

宋濂笑道:“刘兄今日感慨颇多啊。”

刘伯温一声叹息:“自从告老还乡,我就有了大把的时光回望自己的过往。说实话,我这个人以前做过不少错事。譬如醉心于权柄,深陷于党争。圣上圣明烛照,早就看透了我,一直没有对我委以重任。圣上做的对啊!唉,等到告老之后,想明白了这一切,我悔之晚矣。”

宋濂劝慰刘伯温:“往事不提也罢。今日老友相逢,我给你背诵了一篇我最近的文章,你是否也该拿一篇诗文让我拜读拜读?”

刘伯温吩咐一旁伺候的仆人:“去取纸笔来。”

不多时仆人拿来了纸笔,刘伯温挥毫泼墨,写了一首名曰《乙卯岁早朝》的诗描述自己今日参加早朝的观感。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旗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霄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从臣才俊俱杨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乙卯岁早朝》不是刘伯温最好的一首诗,却是他最后的一首诗。

仅仅半个时辰后,饭厅里的那位“仆人”就将此诗写在了纸条上,交给一个跑腿的力士,送到了亲军都尉府中交给常歌。又过了两个时辰,这首诗呈到了洪武帝的御案上。

洪武帝看完这首诗,细细咀嚼着最后“白首无能愧老身”——难道说刘伯温已经放下了自己的野心,只想安安稳稳做个告老还乡的白首之人?若真是那样,朕倒可以饶他一命。不对!刘伯温才智超群,最善于伪装。他是不是在故意向朕示弱?

四十八岁的洪武帝越来越偏执,遇事越来越爱钻牛角尖。他沉思良久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刘伯温居心叵测!想用这首诗打消朕对他的戒备,妄图重新进入朝堂,追逐权柄!

想到此,洪武帝问跪在他面前的常歌:“刘伯温回京后都见过哪些人?说过哪些要紧的话?”

常歌道:“浙东籍的官员前来拜会他,他一律拒绝了。只见了宋濂大学士一人。哦对了,他们喝酒时,刘伯温曾说后悔当初醉心于权柄、深陷于党争。”

洪武帝微微一笑:“他应该知道这些话都能传到朕的耳朵里吧?”

常歌不敢隐瞒:“回禀圣上,是。他主动要求微臣替他找十几个仆人,他必定知晓这些仆人是亲军都尉府的耳目。”

洪武帝低声骂了一句:“老滑头。”随后他吩咐常歌:“给我盯紧了刘伯温。自今日起,诚意伯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你都要及时告诉朕。”

常歌拱手道:“微臣遵旨。”

常歌回到亲军都尉府。贺升迎了上来:“浙江盐运使贪污纳贿,被御史告发。圣上夺了他的官职后他自尽而亡。地方衙门派了一百多个衙役抄他的家,却没找到藏银。刑部那边让我帮忙去一趟杭州抄他的家。常大使您看.....”

常歌笑道:“仪鸾司的贺副使精于抄家,连刑部都知道了?杭州你就别去了,最近你只负责盯紧了刘伯温。这是圣上的旨意。”

贺升惊讶道:“刘伯温现如今已经没了职权。自杨宪被杀后,浙东党的官员也早已贬职的贬职,流放的流放。圣上对刘伯温还是不放心?”

常歌一脸严肃的对贺升说道:“办好差事,莫问缘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