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 第1933章 王铎中风

看着面前毗邻的两块试验田,朱由崧问道:“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

皇庄管事急忙汇报道:“回皇爷的话,两块地的种子都是海外良种,之所以产出不同,主要是左边这块地施了海外运回来的鸟粪石粉和鱼骨粉,而右边这块地仅仅用了普通农家肥的缘故;不过,从结穗情况来看,即便是右边这块地,也能较先前提高半成的产量!”

如今大明控制着西太平洋一众岛屿,因此从海外获得鸟粪石是非常容易的;此外,内廷现在一年能捕杀至少一百头鲸鱼、五百头海豹海象,还能捕捞数不清的海鱼供应五洋水师及销往内陆,所以,也能搞到不少的鱼骨头磨粉;但问题是相关运力却没那么容易解决,毕竟有船的大多去跑海贸了,谁会愿意拉一船脏兮兮的鸟粪石或量大却不值钱的鱼骨粉回国呢;所以,好不容易搞回来的鸟粪石和鱼骨粉顶多满足皇庄的需要,并不能向全大明的百姓敞开供应;更不要说,苦巴巴的大明农民实际也没钱购买鸟粪石粉和鱼骨粉。

朱由崧听懂了皇庄管事的潜台词,微微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你们倒是用心了!”

说罢,朱由崧丢下脸上潮红的皇庄管事,问身边钦天监农桑处的官员道:“卿等以为,现在的麦种可以进行推广了吗?”

农桑处的官员回应道:“陛下,仅有半成增益,且未必不是皇庄精心看护的结果,推广至民间,未必会有相同效果,不如再缓一缓为妥。”

朱由崧也知道心急不得,便同意道:“也罢,且等同比增收一成以上再说吧。”

说到这,朱由崧手指左侧的田地言道:“可用这块地的麦子留种!”

农桑处官员齐声应是,于是朱由崧又问道:“关于土地改良方面,卿等有何进展?”

农桑处佥事虞处三报告道:“臣等根据陛下的指示,用泥煤改造红土地,又用煤灰改造南方水田,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正在扩大试点,若是普遍有效,会在各地皇庄首先推广,然后再进一步向全大明传播。”

泥炭、风化煤、褐煤中含有丰富的腐殖酸,而腐殖酸是土壤中有机质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土壤的“脑黄金”,能极大的提高改良后土地上的产出----其实腐殖酸的功效有很多,但在本时空中无法全面的加以了解和说明,就只能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展示----至于煤灰也能有效的中和酸性土质,提高水稻等农产品的亩产量。

朱由崧对着身后的内侍言道:“记得到时候联系东厂,让东厂在各地小报上加以鼓吹!”

还没等身后的内侍应诺,一名品级较高的内侍从远处小步跑了过来,然后凑到朱由崧耳边言道:“皇爷,太医院急报,贤妃娘娘再次晕厥了。”

朱由崧微微捏紧了拳头,貌似轻描淡写的问道:“太医院怎么说?”

虽然朱由崧说的没头没脑,但报信的内侍还是听明白了朱由崧的意思,回复道:“负责为贤妃诊治的太医说,最快五六天、最长也就十天半个月了。”

朱由崧叹息道:“希望能坚持到朕回南京!”

啥?朱由崧说的好听,实际十分冷血?

是,从朱由崧现在亳州,到南京的直线距离也就350公里,不用快马加鞭,只要日行100公里,三四天也就到南京了;真想看仲氏最后一面,也完全来得及的。

但别忘了,朱由崧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就算保养的再好,也是没办法在马上一骑就是几个小时的;再加上朱由崧还要考虑随行的黄皇后的态度,因此注定了他是不能脱队先行的;因此朱由崧就只能从亳州登船,然后顺着涡河-淮河-新三河-长江的航线返回南京,但这么走,其实是绕路的,总里程会增加到500公里,并且内河行船的速度不会很快,顶了天也就每小时0.8节左右,夜航还会因为安全的考虑,更慢一些;所以,等他回到南京,肯定已经是15天以后的事了,贤妃仲氏未必能坚持那么久。

内侍当然知道宫闱中的忌讳,所以听完朱由崧的话,不敢多说什么,直接就退下了。

但就在内侍将退未退的时候,朱由崧突然吩咐道:“明天一早登船,沿线各地不做停靠,直接返回南京!”

如果太医院没有给仲氏下最后通牒的话,朱由崧还会在中都停一停,但现在他已经失去了前往中都拜谒祖陵和皇觉寺的兴趣,只想着尽快回到南京。

内侍应声退下了,朱由崧稳了稳心神,便又旁若无事的与钦天监农桑处并皇庄方面交流起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朱由崧才跟农桑处的技术官员们又说了两句,又一名内侍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皇爷,南京急报,王老先生中风了!”

“王铎?”朱由崧眉头皱了起来。“他今年七十还不到吧?”但大学士中风了,哪怕再轻微,也是没办法让他继续工作了。“命太医全力救治,至于司职嘛,让马士英安排廷推!”

其实还不止是内阁需要补员,工部尚书袁继咸、学部尚书杨鹗也在之前告老了,所以,接下来明廷中枢会有一番不小的人事变动。

“对了!”朱由崧叫做了准备退下传旨的内侍,补充道。“让太子代朕去探问一下王铎。”

朱由崧不在南京,本人是没办法去探问王铎,不过他即便人在南京,也是不好随随便便的就去探问王铎的----朱由崧去给王铎探病的话,王铎就是病好了,也得自杀谢恩----就只能让朱慈焈代表自己了。

当然,朱慈焈也不是白代表的,少不得加一层礼重老臣的buff在身,让朝野对他这个皇位继承人怀有更大的期望----是的,朱由崧对士绅不是很好,且一贯实施高压统治,因此必然有人会把希望寄托在朱慈焈的身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朱由崧交班的。

内侍退下了,朱由崧再次看向农桑处官员:“水稻增产,目前有何进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