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悬疑 > 真相的救赎 > 第3章 迫在眉睫

泰林向来是一个情绪平稳,深藏不露的人。但当他听见李方文愣头愣脑地说起本案的凶手在短短一周之内就完成了一种犯罪行为特征的建立,还是忍不住大汗涔涔,目光闪烁。

李方文看出了他的不安,也跟着惶恐起来:“师兄,您这是……”

泰林摇摇头。

此时,荧幕上的照片滚动播放停止,王良的声音响了起来:

“死者一,郑承斌,男,30岁,于本月9日晨5点钟被发现死于开发区建瓴公寓后的小公园内。死因为细绳索勒毙,死亡时间初步判断于8日晚上11点到9日凌晨1点。”

“死者3二,刘太和,男,29岁,于本月16日晨4点被发现死于广厦庭语小区沿河步道边,死因也为绳索勒毙,死亡时间也是当日零点左右。另外两起命案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人均供职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游戏公司,有相似职业,年龄也相仿,因此判断两起命案为同一人所为,需引起高度注意。”

话音落下,会议室中响起众位警官的交头接耳的讨论声音。而泰林此时看着手上的资料,竭力寻找凶手留下的可疑线索,从而勾勒出一条清晰明确的嫌犯侧写。

“方文,你说的对,这个凶手的确具有连环杀人犯特定的行为模式,甚至他的犯罪幻想已经越来越具体了。”泰林小声说道,“这个发现,我们得先进行小范围的讨论,而且要快!”

泰林的想法很简单:如果等到凶手的犯罪幻想日渐成熟,以单一目标为对象的杀戮将不能再满足他的犯罪欲望。整个城市危机四伏,势必也终将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之中。

但是仅凭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要想在凶手下一次动手之前就将其精准定位并一举拿下,却并非轻而易举。

要知道,一个普通人将自己简单的幻想经过填充并打磨,最后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尚且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更不要说连环杀人犯那充满诡异和残忍的罪恶幻想,如果付诸实践更是需要精力耐力双重考验,非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可成。

而泰林认为,这两次凶杀案,应该已经是凶手将罪恶的幻想进行最后的付诸实践,却非缓慢积累的过程。那么之前呢?凶手有没有曾经试图实践过他诡异的幻想?比方说,对别人动过手?

快速的联想和思考让泰林深感憋闷,他低下头,看着手边杂乱的资料,想立刻捋出一条有用的线索,却毫无头绪。

正沉默间,泰林突然听到有人叫着自己的名字。一抬头,正看到王良站在讲台上看着自己,不由得一怔。

“泰教授,您对这起案子有什么看法?”王良眼中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更让泰林觉出警队上下对这桩案子的重视程度实在非比寻常,而他的心理学分析也将对破案思路和方向产生关键的引导作用。

泰林站起身快步走到台前,面向刑侦大队各路精英干警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两桩案件的看法,以及对犯案嫌疑人的一些猜测。

“我同意连环杀人的说法,就目前掌握的犯罪特征,我猜测,第三次的谋杀已经在凶手的计划之内,并很有可能缩短间隔时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凶手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和行为特征来寻找破案的关键线索。”

“首先,凶手趁两具尸体的面部肌肉还没有尸僵之前将其恢复看似平静的表情,并且还对第二名死者刘太和的尸体进行最后的修饰。将其摆放至安详睡眠的姿势。这说明凶手意在主导死者,即使在他们死后,也要行驶控制他们的权利。”

“按照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这种凶手在自己现实所处的环境应该时常处于被动打压的情况,比如不被家人尊重,没有私人空间,或者在职场上屡受压迫。这种情况往往从他们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逐渐造就他们扭曲的世界观。”

的确,在某些犯罪行为特征比较明显的案件中,凶手在积年累月的幻想中,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一种独树一帜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里,世界围绕自己而形成,而他们幻想自己就是万物的主宰,能够惩恶扬善,代表公平正义。而与自身利益相悖的所有个人和行为,将不被原谅,并会受到惩罚。

泰林顿了顿,接着说:“但是,就目前所掌握的线索来看,我们对凶手的作案动机还缺乏明晰的描画与解释。在明确他的动机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答案,”

“比如,为什么两次作案地点相隔这么远,而作案时间和死者职业却如此相近?凶手若非有特殊的原因怎么会瞄准这两名死者下手呢?”

“另外,第二次命案的现场要比第一场精致讲究得多,说明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像对艺术品一样在欣赏,而且,我能感受到他从内心希望得到提高和进化。可第二名死者的安详睡姿对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他想要表达什么?”

“其实我对两起案件的了解不多,”泰林微微颔首,“不过,综合以上犯罪行为特征,我认为凶手的犯罪手法已经逐渐成熟。而且他在第一起命案之前,一定表现过犯罪欲望,但却没有被周围的人所重视。”

“不过,”泰林愁眉深锁,忧心忡忡地说道,“现在的凶手已经从杀人当中获得快感,并更有表现欲。因此,我才说,凶手极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再次犯案,可能一周,甚至,更短。”

他说完,立在旁边。而整间办公室却一时鸦雀无声。没有了平时的交头接耳,众位警员面面相觑,谁都不愿第一个发言。

泰林看向王良和李方文,又抬起头面向台下,微微颔首道:“连环杀人本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谋杀行为,但它和一般类型谋杀不同,杀人者与被害者之间可以说毫无利益往来和纠纷,单纯是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只要我们能找到他的心理需要,就能够预测他的下一步犯罪方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