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游戏竞技 > 三国瑯琊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瑯琊学院

郑玄和蔡邕,他们到开阳城后,第一时间就先到了正在修建的瑯琊学院中去察看情况。

他们两人是朋友,又都是致力于学问研究的当代大儒,同样是学富五车的两人,这一见面自然就有很多共同话题。

所以,连刘容这个开阳城的主人他们都先放在一旁, 不怎么理会。

瑯琊学院并不在开阳城内。

开阳城,大约是位于后世临沂一带,是一个徐州、青州、兖州、豫州四州交界之地。

而本城地理位置,虽然北面、西面都是山岭,但其实是地处平原,尤其是由此地往南,一路到达江南东吴地区, 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开阳城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华东平原的北部地区,泰山山脉南部余脉山外平原。

当然, 虽然开阳城一带已经没有太多高山山岭,但是河流湖泊却是挺多的,在这古时代,河流也是天然屏障,并非真的完全无险可守。

开阳城便是在浚河、沂河等数条支流汇流之处。在沂河西岸。

就战略位置来说,有敌自北面来犯开阳城的话,那必须渡河才可以威胁得到开阳城。当初王度、张闿所率的黄巾贼兵,就是悄悄的渡河过来偷袭了开阳城。但后来携带财货撤走时,是沿着浚河往西北方向到达泰山郡的费县一带行走,这一带,也有沿河平原一路到达泰山郡城,如此就不需要渡河就可返回泰山山区。

现在,瑯琊学院,就修建在开阳城北面的数条沂河支流的交汇之处的河边上。离城约有四、五里之遥。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颜斐所选,他认为,学府应为清静之地, 如果建在城内,占地是一方面,主要是太过热闹喧哗,不利于学子静心学问。

那儿,有几个连绵小山坡,竹林清幽,外有众多河流交汇,有静有动,的确更适宜学子静心养性、潜心求学。

另外,黄忠练军的大营,也是在那附近,就在那几个小山坡的西北面。

如此,学子晨练时可跟军营士兵一起训练,平时往回城池,也可作往来锻练之途。

如果平时有什么危险的话,军营就在旁,可随时照应。

所以,就选了那儿修建了瑯琊学院。

为了方便往来, 还沿着沂河河岸修建了一条河堤观景行道。当然,这正在建, 还没有完全修建好, 计划铺设上青砖或石板,这样,沿河也可作为一道风景景观线。

瑯琊学院如今已经修建好了一部份学舍。随郑玄来的那些弟子,暂时被安排到了那些学舍当中居住。

学院有了,学子也有了,事实上一些夫子也有的。开阳城内,原本就有私塾,有一些教人识字的先生。且一个城池,读书人还是有不少的,早前,那些读书人其实都被临时征召进了开阳城的官府中帮忙办事。现在,也可抽取一部份有学识的读书人去担任先生。

郑玄和蔡邕现在回城来见刘容,其实就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快些开府开业了。

没想,这见到了刘容,发现了刘容另外的一些才华,便逮住了刘容就一通称赞。

这反倒让刘容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刘容所做的这些,其实一般的穿越者都可以做得到,只要他们如自己一样,可以掌握了一城一地之后,手上拥有一定的实力、人才之后,都可以开展同样的发展计划。

而关于瑯琊学院正式开学的问题,刘容另外有考虑的。

这个刘容也并不是太着急,因为瑯琊学院办起来后,要教学子们学些什么?如何教?教多久?启蒙小学院部、中学院部、大学院部,这些也得要分清楚,每一个附段学子需要学习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都需要刘容考虑好,因为刘容不可能照搬后世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又三年这样的制度,刘容得要根据这时代特性来制定一个教学的方向以及编定一些教材。

还有,随郑玄来的那些学子,他们其实大多都是成年人了,年纪小的,其实都已经有了十二三岁上下,年纪大的,都到了二十岁上下。这些郑玄带来的学子,他们无论年龄大小,其实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识,起码都识字懂墨,不用再进行启蒙教学了。

刘容认为,那些年纪大的,还继续学习那些四书五经这些的,其实就是在浪费光阴,二十岁上下的学子,是成年人了,他们应该开始做事了,而不是继续学习那些东西。

刘容现在,其实是想让郑玄、蔡邕先成立一个中、大学学院部,针对跟着郑玄来的那些学子进行一定的专业性的教导,然后再正式推出一个科考考试制度。只要考试考核合格,那就让他们毕业,开始出来为自己做事了。

但因为这时代性的问题,刘容却不可以直接推行一些东西。

比如直接抛弃四书五经直接上专业课,这是不行的。如此的话,估计郑玄、蔡邕他们肯定就不干了。

对于他们来说,四书五经这些就是一个读书人必学的基础,是读书人重点学习的书籍,在这个时代,四书五经几等于是传统教科书。

刘容敢废学这些,他们肯定就会跟刘容急。

所以,刘容得要慢慢来改变。

刘容制定的计划当中,把这当世的读书人传统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这些,全都划归为语文科,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了诗词歌赋、春秋、史记等等。

这些在名义上是必学的知识。表面上,刘容似把这些作为重中之重,上学子们必学的书籍科目。

但实际上,刘容开拓语文科,增设一些科目让学子选学。如,天文、法律、农学、医学、政治、外交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习的专业。这样,也可以让郑玄、蔡邕等人觉得只是把一些学问细分出来了,并不会影响学子们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如此一来,刘容对这大汉的一些教学改革就能在润物悄无声当中完成。

学习四书五经、通史春秋这些,的确可以让人明心见性,能学到很多做人道理,能从中学到知礼知义。

可刘容所需要的人才,是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并非是满嘴之乎者也,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

比如,在学识了字的情况之下,刘容并不需要他们再学习四书五经,不需要他们把这些书籍都背诵下来,不需要他们再深入去研究。如深入研究孔圣人一生事迹,到过哪里做过一点什么事等等,这些,有兴趣的可以在闲暇时研究,但并不需要当作是一门学术学问来研究。又有如那些诗词歌赋,这些也是全凭爱好,学子们能懂得如何作诗写文章就行,但并不要求他们人人都做写出花团锦簇的诗词文章来。这个时候,学子而是应该开始学习一些更加专业性的知识。

如学习管治、治理、法律、审案,审核统计等等,甚至更细化到一些手工手艺技术等等。当然,最终都会是向科研人员过渡。

这就是说到数学学科了。郑玄本身也极感兴趣的数学学科的开设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现在应该叫经学算术科。待推广了数字之后,再根据格物知致学设物理、化学等科目。这方面,以后也是刘容要侧重关注的方面,因为抽奖有可能抽得到后世的那些物理化学等等的教科书。对此刘容也是很期待的,希望可以尽快出现并抽取出来。

还有增设武科或到时候分出一个瑯琊武学院,主要就是讲武堂,教兵法,教实战实用的东西。

武功的真实存在,刘容认为有需要进行一个系统化教学的整理、训练,为自己培养出更多的武将、猛将出来。

天地玄黄化气功、百战刀法,还有手下武将的那些功法、武将技等等,都可以让武学院的学子学习修炼。

总的来说,瑯琊学院,其实就是将来大汉兴盛的摇篮,等于后世北大清华复旦外加黄埔(军)校的混合体。是刘容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郑玄带来的这一批学子,多达数百人,但刘容对这批学子的期望值并不是太高,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定势,刘容很难再对他们进行挖掘改造。但是,正巧刘容不久便需要一批足可以担当一县官吏的人才,这部份人的现有才学,基本上勉强够用了。

刘容并不担心这些郑玄的弟子不为自己所用。

因为这个大汉时期,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学子学习学问,也只是学,他们并不能直接通过考试而入仕为官。读书光宗耀祖、读书是寒门子弟唯一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在这大汉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读书人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明理知义,为了提升自我价值,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完善自我品格。

世人其实都知道读书好,但是却很难通过读书获得入仕为官的机会。当然,读书的话,却也是一般寒门学子的唯一机会。

因为如果学子们想要通过读书入仕为官的话,那么在学好学问的同时,有两个途径可入仕为官。一是察举制,另一个是征僻制。

察举嘛,就是举荐了,这就得要认识人,结交好地方名望或是贵族、官员。由地方推举入仕。

而征僻的话,就得靠学子个人自己,尽情的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打响了自身的名气知名度,获得官府官员或朝廷的赏识,直接征僻为官。好比现在的郑玄,就是被何进直接征僻为官。

又好比现在开阳城的诸葛珪、诸葛玄、颜斐、颜钦、王林等等,他们也都算是受刘容这个地方王爷征僻为官。

又有历史上的诸葛亮,他就是依靠扬名,人没有出山却有了卧龙之名。引得刘备三顾茅庐。

这里的举荐,一般来说,是由郡级官府举荐,此类称为孝廉,由州府举荐的人才称为秀才。没错,大汉时便已经有秀才之称了,但并非后世唐宋明清时期的秀才。

当然,科举制度其实在这大汉已经萌芽了。

主要是为了举荐的关系,一般的官员,他们并不知道地方有什么的人才可向朝廷举荐的。尤其是更多的学子在求学期间,他们并不懂得结交权贵,更不懂得如何扬名。如此,一般人如何得知民间有什么的人才呢?

于是,就有了一个类似于考试的考察制度。这也等于是后来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前身了。

一般县中的读书人,是可以由乡间的名望推举到县,由县官进行考察,这就是考察读书人的才学了,也就相当于考试。但这个考试,主要是由官府负责考问,然后或出题让学子笔试。

笔试不一定常有,也是由地方县官自行制定的。远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的科举考试那么的认真严格严肃。

真正有才学的,获得了赏识,就会被推荐给朝廷官府。就算不被举荐上去,也都可以获得一个差事,可在县中做一个官吏等等。这也包括了做一些官员的客卿、幕僚等等,有了机会,便可以正式的入仕为官。

这些就是大汉对于人才的使用制度。

实际上,大部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为不懂结交名望,不懂为自己扬名而一生不获得朝廷官府任用的。

说白了,一般的普通人,想要出仕为官,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大汉的朝廷官府的官员,大多都是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你捧我我捧你,互相吹牛逼,一起当官互相扶持。

好比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这么得来的,那些门生故吏不是得到袁家的推荐而为官,这推举的多了,袁氏一门的势力就大了。

郑玄被打为清流党派,被禁锢,不得出仕,那么跟着他学习的学子,也可说是清流党派,他们也都是出仕无门。

那怕现在已经解除党锢了,可郑玄本身无心出仕,因而也没法举荐自己的弟子出仕。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容征僻他们为自己办事,出仕为官,刘容相信郑玄的那些弟子们大多都愿意的。

所以,刘容计划,针对这些郑玄的弟子,先成立一个大学部,并且还是短期性质的,最多半年,就让他们毕业,开始为自己做事。

这为瑯琊学府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像黄叙、刘邈、诸葛瑾他们,也都让他们入学,成为首届瑯琊学院大学毕业生。

刘容先让郑玄、蔡邕等一等,自己会很快就拿出一个章程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