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大明帝君 > 第838章

第838章

这时的炒铁炉,炒出来的所谓熟铁,是所有含碳量百分之二以下的铁,也就是说,根据后世的熟铁与钢的定义,这个熟铁的意义同时包含了后世的熟铁与钢。

但是,因为明朝的火炉是开放式的,所以内部温度远远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这也就是所谓的冶炼出了液态钢水,并不是真正成型的能够完全利用的好钢。

液态钢水,的确是历史上炼钢的一大步,也是想要炼钢的第一个必要完成的基础。

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这样才能基本具备钢形成的基本要素,而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

朱正很清楚,明朝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达到钢铁冶炼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但还差临门一脚,还没有到能够把钢融化成钢水的程度。

以后世的历史记载来看,要在1740年,也就是600年后,欧洲才会有更高的技术出现第一次获得了世界规模中的钢铁技术上的优势。

而欧洲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一种新的成就——坩埚炼钢法。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高温耐火砖。

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

想到这些,朱正皱了皱眉。,

实际上,大明这时候早已有坩埚了。

不过炼的是铁而不是钢,也不叫坩埚,而叫方炉。方炉可化铁,但是却没有办法化钢。

因为,这时候的方炉,都是开放式的炼铁炉,虽然有人力与畜力鼓风,但是光用眼睛看就知道他的热效率不高,没有办法有效聚热与留热。

大明到了他这一代 开始,火炮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红衣大炮和火铳都渐渐没有了进展空间,即便是弄出了火神炮,却也有致命的缺陷。

这有两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大明朝储藏铁矿石与煤炭的磷与硫含量都比较高。

因此炼出的铸铁性脆,作为火炮的性能往往比较差,要不就是比较容易炸膛,要不就是要用较厚的管壁厚度与较大的重量。

也就是说,现在朱正若是想炼出钢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炉子的问题。

而这,恰好是他曾经研究过的一个大项!

坩埚的生产原料,可概括为三大类型。一是结晶质的天然石墨,二是可塑性的耐火黏土,三是经过煅烧的硬质高岭土类骨架熟料。

这些,都是大明现有的东西,只要他画出图纸,做好规划,很快,便能开始投入生产,而钢铁的精炼,则会成为整个大明再次飞跃的一个巨大契机!

想到这里,朱正迫不及待让赵宏善退下去,立刻着手进行铁矿的整治和挖掘。

而他自己,则是直接伏在案上,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起来。

很快,那张泛着些许金箔的宣纸上,便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团,旁边,还备着密密麻麻的注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