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大明帝君 > 第411章

第411章

夜月爬上房顶,大雪又停了下来,外头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气温再次降低,比之前更冷。

此刻所有人都安睡着,唯独暖阁还灯火通明。

朱正夜不能寐,总觉得整个人却浑身哪哪都不舒坦,呼吸间冒出的白汽在空中打着旋儿,映着帷幔上精美的花纹,虽美,朱正却没心思看。

极端的天气,在这个农耕时代,简直就是一场异常艰难的大劫,稍有不慎,便能演变成灭顶之灾。

没有粮食,就会饿死人,到时候无米下锅,易子而食,甚至举旗造反,发生民变也未可知......

这些沉重而惨烈的字眼,不断在朱正脑子里闪现。

他翻来覆去,最后一掀被子,将正在打瞌睡的王吉喊醒道:“沈荣可出发了?”

王吉一个猛子睁开眼,怔了怔,这才清醒过来。

又赶忙道:“回陛下,沈大当家的前儿便出发了,算算脚程,此时应该刚到沧州,到湖广怕是还要些时日。”

湖广,是大明的粮食基地,沈荣此去,是为了找民间富商买粮,替朱正提早囤下粮食应对倒春寒。

“这么慢......”朱正心中默默盘算一下,又无比地思念起现代的飞机、高铁来。

古代到底是落后的,不像现代,出门海陆空随便选。

明朝的出行,普通人靠脚力,有钱人靠马力,路程短点骑着马便跑,路程要是长点,那就只能靠马车。

但说实话,坐马车比人走快不了多少。

一天最多也就七八十里,别看电视剧里的马带着马车飞奔,都是骗人的。

一是古代大部分的路没有那么宽,也没有那么平;二是马那么跑上三天基本就废了,毕竟它也是动物不是机器。

何况,人也得休息。

所以,这一算下来,沈荣从京都出发到湖广,一路买粮,少说也要一个月。

但这不是让朱正头疼的地方,根据锦衣卫的密报,全国多地已经有了倒春寒的苗头,形势极有可能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而朝中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看清其中的凶险!

筹粮运粮起码还要三个月时间,时间异常紧迫。

更让他头疼的是,他给沈荣的那点钱能买到的粮食,远不足应对这次大范围的自然灾害。

根据史书记载,这次倒春寒引起了严重的饥荒,继而引发了几十万民变,差点让整个大明朝覆灭。

如今之计,或许还要兵行险着,在那些粮产大省调粮。

《知上犹县方君传》上就曾说过:“建社仓以备荒年,创书院以兴文教。“

这个时代的人们基本靠天吃饭,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各州府都会建造粮仓,用来储备粮食。

只要及时把大明粮产大省的余粮,调往史书上记载的那几个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或许就能把史书上记载的民变灭杀于无形。

只是,现在饥荒还未显出端倪,无缘无故调粮,朝里那些臣子们只怕会群起而攻之......

朱正思索着对策。

外头的夜色渐渐变得如同浓墨,黎明前最是黑暗,但很快,天边便迎来了第一道曙光。

一夜未眠的朱正,却没有时间休息,任由宫女伺候洗漱完毕,换上龙袍便上朝去了。

今日的朝会,主要就提一件事,从湖广地区调粮一百万石,北上赈灾。

“调粮赈灾?”

当即便有人站出来质疑道:“如今北方太平,各地也未曾上报有异动,何来灾情?”

朱正神色如常,也不知是喜是怒,缓缓道:“今年冬日里大雪连下了好几场,只怕是会引起极其严重的倒春寒,到明年春天全国耕种无法进行,便会有大面积的饥荒,这囤粮便是为了早些应对。”

所有人俱是一愣,互相对视一眼,半晌才有人站上前去答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