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73章 迟来的大丰收喜讯

1月15日,张扬总算可以从繁忙的公务中抽身,到基层走走了。

往常,张扬每周都抽出时间下乡,和百姓、工人、基层干部坐一坐、聊一聊。

可自去年10月战起后,就只能专注于战事,至今已有3个多月没离开指挥部或旅部了。

走出旅部,看见青山绿水,张扬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不少。

“小苗,你说说最近的行程?”

留了胡子,看起来成熟不少的谢小苗翻开记事本,说:“今天视察木丝河大坝和南坎水渠。”

“今后三天视察根据地本部。然后是到兴威、滚弄等新根据地巡视,慰问各地工人、农民和战士。”

“以上行程大概需要7天,然后回到木姐开军政大会。再下一步行程暂定为北上滇省,与当地政府商议新一轮合作。”

谢小苗新职为旅部办公室主任,相当于从张扬的个人秘书,变成旅部大秘,负责张扬的行程是应有之举。

“那就出发吧!”

吉普车向南驶去,张扬打开车窗吹着风,惬意地望着远处连片的稻田。

此时的稻田已收割完毕,满田都是稻根茬子,和散乱堆放的禾杆堆。

农田间,一群群黄牛甩着尾巴,悠然地啃着稻茬刚生出的禾苗。

田埂上传来孩子的嬉笑打闹声,他们在用点燃干禾杆形成的浓烟抓老鼠。

袅袅白烟中,每当一只老鼠跑了出来,少不了一阵喧嚣,孩子们肆意的奔跑着,只为抓住那只肥硕的老鼠。

看到这些,张扬忍不住笑了,这也是他的儿时美好时光。

放牛时抓老鼠烤着吃,那滋味绝了!

根据地农村建设一年了,就有了华夏鱼米之乡的景象,张扬当然要为之高兴。

车驶离大马路,拐入向东的两车道公路。

张扬突发奇想的说:“先去农场看看,然后再进山。”

这条支路大体是沿着木丝河向东延申,先经过农场大院,再进山抵达水库大坝。

旅长最大,说去哪就去哪。

车到农场大门,惊醒了两只黄狗,狗吠声也引起了门卫的注意。

门卫一瞧车身,立马兴奋的喊道:“首长来了!”

说完,老门卫跑到车前迎接,看清车内身影后,更兴奋的说:“是旅长,旅长来看我们了!”

下车后,张扬笑呵呵地说:“老同,你的老寒腿好些了没有?”

老同激动地拍大腿说:“好很多了!自从不用到处奔波后,大腿就利索多了。”

老同没有大名,排行老七,大家喜欢叫他同星七,战友们更喜欢亲切的叫他老同。

星字是客家话的音译,意思是很厉害。

老同年轻时确实很厉害,会拳脚也会棍法,在茶马古道上曾经创下不少威名,后来机缘巧合下加入4045营。

战场上生死难料,老同就在第第二次滚弄战役中,大腿被弹片对穿,命硬的他被救回来后,也成了个瘸子。

只要还活着,九旅就不抛下任何一个战友。

老同腿脚不利索,那也要管他的饭,管他的后半生。

根据地稳定后,老同主动申请来农场干活,用他的话说,就是人老了就想着种点地,死了也方面埋土里。

于是老同就成了农场的门神。

像老同这样的老战士,根据地还有很多,他们虽然无法再叱咤战场,但依旧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发光发热。

谭木西快步小跑过来,高兴的说:“旅长,不是说过两天才来吗?”

张扬笑道:“我想吃农场大锅饭了,今天就上门蹭饭,不行吗?”

谭木西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当然行,同志们就盼着你来,好让你听我们的汇报。”

农场建设一周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大家就盼着给张扬表功。

“那就边走边说,我也想听听喜讯。”

一行人出了农场,沿着水渠走。

谭木西手指远方,激动地说:“一年时间,木丝河河口两岸,泥潭变良田,不再是令人畏惧的蚂蝗谷。”

“时至今日,农场一共开辟了2.6万亩土地,其中水田1.8万亩。”

听着老谭的讲解,张扬连连点头,农场职工超额地完成了开荒工作,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木丝河两岸2.6万亩土地的背后,是2道20公里长河堤、6条水渠和无数条引水沟构成的农田水网。

水网之上,是四通八达的机耕路。

纵横交错的水渠和机耕路,将两岸旧日的沼泽、泥潭,分割成一块块农田、草地。

开荒河流沼泽,最难的就是束水。

要顺服河流,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的与蛮荒作战。

如今,农场战胜了自然,将恶水变成利民之源泉,也度过了最艰难的开荒期。

现在开垦了2万多亩土地,剩下的未开垦土地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开垦、育肥就能完成垦荒。

今年年内,农场就能一举拿下木丝河剩余的垦荒地,一举成为拥有6万亩良田的大型农场。

加上瑞丽江两岸零散地新开垦“国有”土地,农场将拥有8万亩农田。

“去年秋收如何?”

去年11月的农忙收割季,九旅主力正忙着打仗,张扬也没法到农田边考察。

张扬只大概知道根据地迎来一次大丰收,农场和农村的亩产都超过春耕的均产。

“农场一共播种水稻8500余,亩产达到370斤,一共收获稻谷1400余吨,入仓1200吨。”

“番薯、土豆、玉米三大杂粮,一共入仓4000余吨。”

谭木西又道:“今年春耕,农场稻田将扩大到1.6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翻倍。到秋耕时,超过2.5万亩农田改旱为稻,亩产将再翻一番。”

听着数据,张扬也在心算。

农村农业部汇报的数据里,根据地农村亩产低于农场,但受益于化肥的使用,也实现了大丰收。

预计可以获得抵税稻谷约300吨,粮食收购可再获得800吨以上。

乐观估计,去年秋收,根据地可获得2500吨以上的稻谷,另有杂粮8000吨。

因为战争缘故,大量民兵南调,根据地秋收被耽搁了一些时间。

好在秋收时雨水稀少,稻谷晚收几天问题不大。

针对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各基层组织号召村民互助,劳动力多的家庭,主动帮扶劳动力少的家庭。

同时,农场还组织数支收割机队,奔赴各大农村,免费帮助军属家庭收割稻谷。

即使如此,秋收也晚了将近一周时间。

去年11月底,秋收过后,12月起,旅部又号召广大百姓修复轰炸造成的建筑、道路损失。

到了今年1月,旅部又展开招标大会,将修路工程分包给村集体。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下,奔赴各公路工地。

此时,民兵也在休整,与发放补贴,暂时没能回家。

出门打工的、当兵的当家人都不在家,民政部也就及时调整政策,将秋税和征粮行动推后。

计划等到3月,农村劳动力都回家准备春耕时,再行收税和粮食收购。

目前的税收和征粮工作,只能缓慢展开,能收多少是多少。

所以秋收所获得的库存粮,张扬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只能基于农场提供的准确数字进行评估。

民政部预估入库稻谷为2500吨,张扬认为偏于保守。

就以2500吨稻谷和8000吨杂粮为基准,那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这些粮食,足以支持根据地本部十万人口的温饱了!

刚解放木姐、南坎时,大家觉得有500吨粮食就非常满足了。

如今才一年时间,就超过预定目标十倍以上。

但革命形势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去年这时,大家就没想过能出山,解放更多的根据地。

就连政委和支书都很保守,认为能守住根据地本部,就是最理想的目标。

可如今,九旅接连夺取兴威盆地、果敢地区全境,根据地扩大了十余倍。

九旅治下人口,也远非本部人口,而是本部十万,加上新解放区的20余万。

由于新解放区土改未完成,今年大概率是没法收上粮食的。

根据地本部收取的粮食,大概率要供应新解放区的二十多万人口,直至年底的秋收。

如此看来,大丰收的粮食,可能就不太够了!

走到一处分水口前,张扬沉声问:“老谭,有没有信心接受更艰巨的垦荒任务?”

谭木西立刻立正,敬礼后大声说:“农场三百八十六名职工,坚决执行党的命令!”

“小苗,上地图!”

地图就在分水口的闸门上铺开。

张扬捡起一根树枝,指着滚弄以东说:“这里是南定河汇入萨尔温江的地方。”

“侦察营考察得知,南定河流出边境后,从清水河开始,大概有5个大河道蛇曲,小的河湾无计其数。”

“清水河到滚弄,直线距离20公里,河湾湿地宽度约为5公里,初步估计可垦荒土地为14万亩。”

“这片土地开垦痕迹比木丝河稍好,果敢族百姓在河谷边缘零星开垦了不少土地。”

“但河湾附近的自然环境,比木丝河口还差,蚂蝗多到贱人就成团,泥潭也更多、更大、更深。总的来说,开荒难度比木丝河还高。”

“你有没有信心将又一个蛮荒之地,变成缅北江南?”

谭木西神色坚定的说:“有信心!面对丛林,农场人无所畏惧!”

张扬满意地点头,说:“即日起,农场抽调骨干,组成新屯垦团,开赴南定河!”

“旅部将采购新一批垦荒机器,陆续调配到南渡河流域。农场有任何需求,你可以直接找我。”

交代着新垦荒任务,两人慢步走回农场。

张扬瞧一下手表,皱眉说:“一说话就忘了时间。我就不留下来吃饭了,还要去下个地点视察。”

“老谭,你明天上旅部,我们再详谈。”

挥别十分想留人吃饭的谭木西,张扬上车前往木丝河大坝。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