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58章 迟迟不归的德钦巴登顶回来了

在修改错别字,一会再刷新阅读

看着连片的芭蕉林和散落的茅草屋,巴登顶顿时有了熟悉又陌生的疏离感,同时心生无比的失落感。

直观的失落感来自天差地别的景象。

接到外联部隐晦的劝解后,德钦巴登顶只能离开久居成家的京城,一路南下,回到真正的“家”。

鳞次栉比的高楼,延绵不绝的铁轨,低矮的砖房,密集的人烟,这些都消失了。

站在南卡河边,缅共总书记面前的,只有一派原始风光,毫无人间烟火气。

缅北太落后了,比起华夏,像是毫无文明进步迹象的蛮荒之地。

“总书记,对岸的同志来迎接你了!”

随从秘书催促上路。

犹豫半响,巴登顶踏出坚定的一步,随后一个踉跄,狼狈的抓住船舷才稳住身子。

小船靠岸,尼温为首的中央干部,列队欢迎总书记回到党中央所在地。

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让巴登顶忐忑的心安定许多。

精于政治的总书记先生发现在场迎接的只有中央委员,各大军区首脑并不在。

“前线战事如何?”

在场委员开颜大笑,纷纷欲答,尼温抢先说:“收复孟包了,北佤邦全境克复,人民军所向披靡。”

巴登顶只是笑着应付几句,并没有深入谈及战局,在场委员也只总书记脾性,也没有深谈。

75年,刚接掌缅共的德钦辛在战斗中牺牲,长期在华夏负责党的外交的巴登顶回国,接任总书记职位。

执掌大权后,巴登顶效仿前辈,发起滚弄战役,结果自是打了大败仗,差点将人民军家底打空。

灰头土脸的新主席先生,认清了自己不是军事人才的现实,自此不再亲自指挥作战。

76年北方剧变,华夏决定撤回教官、削减对缅援助,巴登顶为了稳住军援,决定亲自前方华夏首都,拜见土共高层。

经此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间,巴登顶可谓一无所获,回到邦桑时,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回半分援助物资。

在场的中央委员随心思浮动,但无人提问主席带回了什么,每人都面露笑容,其乐融融。

总书记一路舟车劳顿,众委员没有多打扰,将其安顿在竹楼内,就各归各处。

离总书记下榻竹楼不远的一处小院内,尼温和万古聚在一起,闲聊起来。

“看来德钦真的空手而归。”

“本以为能吃顿好的,没想到,哎!”

才说两句话,政务上别苗头的两人,居然有了同病相怜的感想。

“总书记没带回外援,局势要更艰难了。”

“下面的军队指挥员怨气不少,九旅还在外面虎视眈眈,可不妙啊!”

万古说完这话,尼温并不接话,反而古怪的看了一眼,暗想:

你万古就是九旅在总部的靠山、或者是代言人。

尼温不接话,只有两人的谈话瞬间冷场,万古哼一声,起身离开,两人关系并没因为巴登顶的回归而缓和。

新修竹楼内,巴登顶挥手让随从出去。

门关上,室内光线暗下,总书记先生脸色一跨,重重的坐下,竹椅为之发出咯吱声。

渡河后,虽脸上笑容不断,但巴登顶心里却紧绷着一根线,投入最大精力,斟酌每个人的发言与神色。

面壁沉思许久,巴登顶自言自语的说:“看来同志们没变,还是尊重我的。”

他在河边踌躇不登船,就是担心中央委员们不留情面,当众指责他的失职与无能。

现在看来,同志们并没有发难,看来回缅北的第一道难关过去了。

心头重石落下,巴登顶有了欣赏屋内装饰的好心情。

屋内很简单,一套中式原木沙发,其后是一个屏风,再后是大红木书桌,和一个书架。

摸着红木纹理,巴登顶心生豪情,这就是总书记的待遇,还真不错。

虽然竹楼比不上北京城的大房子,但也比以前好多了。

75年以前,别说红木家具了,就连竹楼都是又破又旧的,中央要员们要集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生活。

哪像今天,有宽敞的竹楼,和精致的家具。

巴登顶开心的拿起桌上的小巧收音机,心想:“没想到根据地进步挺快的,连最先进的收音机都有了!”

一巴掌大的晶体收音机,可是京城都没有的,,这点很让他惊喜。

按下音键,传来清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

继盐荒后,曼德勒省、克钦邦又发生了米荒,百姓加数倍价格也难买一斤大米。

在这个曾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国家,人民居然要挨饿,真可谓天方夜谭。

是谁让百姓吃不起饭,要挨饿呢?

是当局,是奈温领导的独裁政府!

...

屋外听见播音,一名小卫生员

敲门进来,送上一壶热茶。

巴登顶关掉声音,好奇的问:“收音机从哪里来的?”

小同志爽朗的答:“九旅产的,他们给总部送了200台最好的红星收音机。”

他话里带着与有荣焉的强烈认同感。

巴登顶神色一凝,似是自语:“九旅啊!”

卫生员察觉自己多嘴了,低头不再言,悄然退出房间。

喝着热茶,巴登顶心绪就如同杯中苦茶,一样的五味杂陈。

在京城时,他就从外联部听闻九旅的消息,且消息是越来越多。

待到今年,京城的有关部门,在他面前,提及九旅的次数,远比党中央的频率高。

离京时,甚至有外交部要员暗示他,必须采取必要行动,约束九旅的简约之举,维护华缅两国和平稳定的大局。

自年初总部紧急请示,将张扬三人选举为中央临时委员后,总书记对九旅更为关注,每封提及张、李、谢的电文,他都要再三琢磨。

观察愈久,巴登顶对张扬越是看不透,九旅的行为完全打破了惯例,让人无从着手。

再三想来,张扬的最低限度,怕是要做个独立军阀,最高限度嘛?总书记先生不敢想。

不管如何九旅都在逐渐远离中央,彻底摆脱缅共的掌控。

关于这点,德钦巴登顶绝对不能接受。

只有九旅战斗在人民军旗帜之下,缅共在华夏才具有价值,他才能坐稳总书记的宝座。

华夏官员的多次暗示,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牢牢把握九旅。

九旅远比人民军,乃至缅共总部的价值大。

“刚见面,党内同志有意见,能做到暂时不表,可以后就难说了!”

作为党派斗争的好手,巴登顶并没有欢迎会上笑言笑语所迷惑,相反一直绷紧政治斗争的神经。

此次回任邦桑,他没带回承诺的外援,本就颜面大失。

离开中央多年,本就不牢靠军事指挥权,以及军内影响力,怕是大大衰减。

迎接会上,不见一名军区司令和政委,可见一斑。

内无影响力,外无华夏援助,可谓两手空空,作为政治生物的总书记,很快就察觉九旅具有更大的价值。

三天后,缅共中央会议召开,各大军区司令、政委都回来邦桑参加大会。

会上,巴登顶非常谦虚,只做了开幕陈词,就将会议主持权让了出去,他在一旁聆听。

议题很快提到军事、以及收复失地。

尼温激昂的说:“此次战役,我军先败后大胜,收复大量失地,只余老街等地,即可恢复所有根据地。”

“我党、我军应趁胜追击,光复所有失地。”

副主席的话说完,会议无人迎合。

在场委员皆是老油条,谁不知尼温将矛头对准的九旅。

老街被九旅所解放,现如今滚弄一带,大军云集,一场空前大战即将打响。

不断惨败中,人民军各部队早已残败且疲惫,各军区又如何敢去滚弄摸老虎屁股。

不管九旅还是缅军,都能轻易全歼人民军精锐。

各大军区恨不得离滚弄战场远一些,免得被战役余波给掀翻。

为了不让会议冷场,万古提出新的议题:

“彭家声多次公开发表违抗中央、挑衅党权威的电文,我们该如何惩罚此等逆党叛徒。”

会场依然平静,一贯要先发言的军区首脑依旧保持沉默,以示对中央收回武器、补给命令的抗议。

眼见会开不下去,巴登顶突然站起来,慷慨激昂的说:

“今年的旱季作战,人民军取得了全所未有的战果。”

总书记语气停顿,与会委员很给面子的鼓掌。

“全体人民军将士奋勇杀敌,各部建功甚多,理应大为嘉奖,以鼓舞士气。”

这下掌声更大,尼温、万古等人脸色却更阴沉,散发的气质,以会场的热烈气氛截然不同。

“我要特别表扬西北军区,九旅一举解放兴威县等地,这是三十年以来,革命的新高潮。”

“我提议选举张扬、李国成、谢和华同志为正式的中央委员,并提高西北军区的政治地位。”

会议瞬间平息,比尼温、万古的发言还要冷场。

突然的寂静,将总书记挂在半空,巴登顶的黑脸发红,就要变成猪肝色。

一直不说话的伊迈说到:“我同意总书记的提议,选举张扬三人为中央委员,不过提高西北军区等级,还需征询九旅的意见。”

克钦族的伊迈是缅共老资格,早在72年他就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历任东北军区副司令、总参谋长等职位。

调入中央后,担任总政治部司令,虽然高升,却失去了军权。

作为克钦族在缅共中央的代表,伊迈向来保持沉默,以免成为大缅族主义者的针对目标。

伊迈罕见的发话,立刻得到

林明贤等军区委员的认同。

于是中央会议上,通过了选举张扬三人为中央委员的决议。

至于总书记的后半个议程,没人再提及,彷佛当它不存在。

邦桑的中央会议在召开,谢和华也在召开会议,但场面就简陋许多。

打落镇北边的界河岸边,伞盖大榕树下,一众人席地而坐,聆听上手的谢和华的讲话。

“空洞的,大而化之的官面文章,我就不多说了!”

谢和华笑着说:“九旅愿意以佤族为首的佤邦人民战斗在一起,分享工业化的丰硕成果。”

“旅部决定支援北佤邦同胞建学校,兴修水利工程,和提供更好的医疗援助。”

坐在芭蕉叶上的几名少民领袖激动站起来,上前握住谢和华的手。

“首长,佤族以后就跟着九旅走了。”

“佤邦泰族,决定跟着张扬司令走。”

“我也是!”

谢和华开心的与大家手握着手,“九旅向来务实,今天就支援各族同胞一批粮食、药品。”

佤族领袖黎来泥担忧的说:“军区怕是有不同意见。”

谢和华自信的说:“不用担心,我明天就与鲍旅长见面,黎族长,你们就多留一天,做个见证。”

“一定!”

“我死也要留下来!”

黎来泥坚定的说:“我提议召来一次各族盟誓,立誓团结在九旅的旗帜下,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场所有人神色立刻肃穆起来。

会盟立誓,刻石铭碑,是滇南、掸北各民族最为重视的仪式,具有非凡的意义。

51年,解放军进入滇南,佤族、泰族、粟粟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共同立下誓言,并铸成碑文,以承诺对新政府的忠诚。

立碑以后,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滇南各族同胞一直坚定的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严格恪守誓言。

同一个时代,北佤邦各族同胞也有类似誓言,不加入缅甸的压迫统治,始终与华夏同胞一起生活。

穷到吃不起饭的佤族,一直举旗反抗缅军,可见誓言的力量。

谢和华眼睛发亮,毫不犹豫的说:“我代表九旅,与各族同胞一起书写誓言,并永不背叛。”

听闻要会盟,北佤邦,乃至滇南边民立刻沸腾起来,奔走相告,为数十年以来的最大盛事而欢呼。

国界南北百万人民,无不万分期待盛会召开的那一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