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79章 借鸡生蛋

股市的钱不到手,永远是虚的。

相较资本市场,李国成更重视实业,更想脚踏实地地兴办工厂,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在根据地时,只通过资料了解香江,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站在高楼上,透过百叶窗,凝视车水马龙、霓虹璀璨,李国成才豁然开朗,对香江全貌有了清晰认识。

1978年香江产业格局,为序70年以来的惯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依旧是工业核心。

纺织业、制衣业、塑料业、五金、手表、机械为主的制造业,雇员达到80多万人,占全港就业人口的一半。

但迟暮的脚步却不断靠近。

60年代最为辉煌的纺织业,现在颓势尽显,失去往日荣光。

去年12月,欧洲共同市场跟进美国政策,进一步限制香江纺织品进口。

香江纺织业失去最惠国待遇,纺织行会估计今年起,每年将损失10亿港元,造成1万工人失业。

接替纺织业的制衣业,本有望进行产业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

可枷锁早就准备好了!

为了限制华夏进行转口贸易,欧美国家对香港制定了纺织业的出口配额。

配额权,也就是出口权,掌握在港英政府。

生死之权在主人手里,香江制衣业只能跟着指挥棒走。

1975年顺德人罗定邦搞到一份成衣配额,自此跃升为香港制衣业四大家族之一。

另外三大家族,全部和罗定邦一样,通过炒卖出口配额暴富。

能坐着收钱,又何苦埋首织布机。

制衣业进入内卷的红海时代,无论大小,所有的制衣厂都沦为代工的血肉工厂,再无树立品牌和产业升级的机遇。

塑料业在60年代中期迎来辉煌,全球的塑料花几乎都是made in hk。

70年代塑料花热潮降温后,欧美企业开始向香港发放塑料玩具订单,孟山都和陶氏化工布局香港,就近提供原料。

至近年,塑料业被玩具业取代,就连从塑料花起家的李某人,早就转型进入房地产等朝阳产业。

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玩具业也逃不开内卷化,早已成红海。

1978年香江产业最具活力的实体产业,是制造业和电子产业。

面对南韩、蛙岛、星城的追赶,五金等机械市场早就丢失,唯有手表业保住了产业地位。

去年全港出口手表4938.3万只,出口数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总值27. 33亿港元。

电子产业市场规模更大,去年出口额将近100亿港元,成为仅次于纺织业/制衣业的第二大行业。

以78年为分割线,旧的电子业以收音机、录音机、电子表、计算器为主。

今年年初,电子游戏机、bb call(传呼机)成为新风口,无数电子厂涌入新的蓝海市场。

纵观香江诸产业,张扬选定电子产业为突破口。

来到香江后,李国成更觉旅长决策是对的。

从59年起,香江就成为收音机生产基地,为索尼代工生产晶体收音机,诸多美国企业来港设厂,装配分立组件,如磁芯存储组件、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等。

越战时,香江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曾为美军生产一些国防用电子产品,装配过有线、无线两用电视机,火箭发射零件和雷达装置等。

某种程度上,依靠香江电子产业,九旅可以开发和生产具有70年代初水平的雷达、制导等高科技零配件。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电脑、电子表产品迅速增长,香江电子业迎来新机遇。

更多外资在港设厂,带来了用于装配集成电路、电子表、音箱器材、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香江电子产业紧跟时代发展,并不存在技术代差,反而积累了大量的代工经验,并储备了大量人才。

进入电子行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月20日起,李国成走遍香江各处工业大夏,深入了解电子产业的现状。

此时政委也变了模样,一副商业精英的打扮,穿西装打胎,戴上金丝眼镜,将锐气收敛心藏。

考虑良久,李政委决定从最成熟的产品-收音机入手。

此时的收音机行业,早就渡过厮杀阶段,进入微利时代。

活着走出无秩序竞争的电子厂,无力再发动价格战,整个行业默契的保持微利生产。

电话机、bb机等风口出现,无数电子厂舍弃收音机生产线,转入新行业。

这进一步降低了收音机业的竞争力度。

技术成熟、产业链成熟、市场竞争小,这些都契合香江办事处的要求。

“就这家吧?让代办出面收购!”

“把我们早准备好的管理、技术团队派出去。”

去年,

木西公司就在内部培训管理人才,以孙国立为首技术人员,也从根据地调来,共同成立属于自己的管理团队。

收购事项很快完成,观塘工业区的一家50人的电子厂,成为木西公司的下属产业。

走进工业大夏的5楼,李国成看了眼牌匾,“换个招牌吧!就叫一新电子厂。”

早有准备的新班子,很快接管电子厂,隔天就恢复生产,显示出这个时代的香江速度。

香江制造业的形态,和大陆完全不一样。

建立一个小型工厂,只要租一个工业大厦里的车间,招聘和安排工人,原料从附近的工业大夏配给。

工人就住在附近屋邨,招人方便,面试一过就上工,用计件或计时结算薪水。

如此高效配置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人力优势,支撑起繁荣的香江实体经济。

一新电子厂生产的产品,依旧是落后的半导体收音机,和香江本地产业比较,半导体收音机是落后了。

但却又比大陆先进了一代,有更小巧、音质更高等优势。

相比之下,根据地组装的收音机,起码落后两代,也都买得火爆。

一新公司产的收音机,运回缅北无疑是降维打击。

两代收音机高低端搭配,足以横扫中南半岛内陆的落后市场。

熟悉香江产业链后,也更有利于木西公司采购电子设备,运回根据地发展自己的电子工业。

望着忙碌的工人,李国成自语:“这叫借鸡生蛋!”

孙国立敲门进来,“总经理,一新恢复生产7天,一共生产825台收音机。工人磨练完成,预计下周起,月产量1200台。”

李国成李总笑着问:“质量如何?”

“工人是成熟的组装工,零配件采用上好的,产品质量和主流收音机并无差别。”

“孙经理,一新生产电台、电话机,乃至bb机,有技术难度吗?”

孙国立肯定地说:“获得相关技术,没有任何难度。”

这时的香江,根本没有专利的概念,每家电子厂要生产新品,只需到街上买台回来山寨。

“我说的是在内地自主生产。”

到香江后,战士和上级之间不再称呼军职,尽量用企业职位,和香江市井流行的名号来称呼。

九旅、军区、根据地也用指代,此内地是指根据地。

孙国立:“内地没有成熟的产业链,目前只能来件组装。”

李国成没有失望,反而开心地笑了。

“那就扩大公司的产品线和工人规模,采购两套设备,一套给一新,一套运回内地。”

“计划不用急,我不做时间要求!”

孙国立忍住敬礼的冲动,转身出门。

李国成留住他,“要加快新管理层培训,总公司计划派你回内地管理新厂。”

孙国立惊喜的喊出声:“真的吗?”

李国成大笑:“新婚在即,可不能让你出差太久!”

按照约定,新小区建成之日,就是孙国立和吴晴新婚之时。

根据地电子人才奇缺,恨不得将每个人培养成全能人才。

孙国立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又是基层军官,就被选派到香江,进入一新担任采购经理一职。

实际上几乎所有岗位,孙国立都轮训过。

为了不耽误婚姻大事,旅部决定下个月调他回根据地,督办新厂建设。

被大好消息砸晕,孙国立乐呵呵的笑着。

李国成调侃道:“回内地前,记得发喜糖。我是没机会见证新人礼成了。”

按照军区常委的共同安排,政委要到年底才能回根据地。

“政...总经理,我一定发喜糖给你!”

“去吧!出了门就将情绪收敛好,别忘了纪律。”

“是!”

李国成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高楼,“真是一座魔幻都市啊!”

灯红酒绿,霓裳羽衣,黄赌毒,黑帮火并,连绵死寂的笼屋,半山富丽堂皇的别墅。

这一切是那么割裂,又那么的和谐融汇。

若是张扬在此,肯定说:初代赛博朋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