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55章 冬耕

蜿蜒的山路上,一家四口正在艰难地爬山。

申克挑着一担重重的货物,他婆娘背着一个大竹篓,双手牵着两个孩子。

小阿奈才12岁,瘦骨伶仃的,却有山民的顽强,遇上大坎,就挣脱母亲的大手,在泥路里攀爬,时不时拉一把8岁的弟弟。

“阿爸,下山真的有糖吃吗?”

申克挑着两百多斤的担子,喘气说:“有的,到了平原,阿爸给你买。”

说话间,前边山头传来响动,一个男子持枪窜出来,大声喊:“不许动!”

突然的响动,吓得孩子连忙躲在父母身后,忍住不敢哭,气氛凝固下来。

申克望着发小,苦声问:“阿力,你来抓我回去?”

昨天,山里下来人,到工地找到申克,让他回山开族会。

回到家的申克,才知道头人让各家出壮丁参加民团。

当天,村长找上门,抓住申克下山的把柄,要他交钱赎罪,交了钱,主才会原谅他犯下的罪行。

面对虎视眈眈的村长和打手们,申克只好交钱。

夜里,申克越想越不对,头人打的是克钦独立军的旗号,说要带大家抢大钱、发大财。

山下有钱的,无非就是人民军九旅。头人们针对的目标,不言而喻。

抢劫的风险不说,就算抢到钱,也是头人们的,轮不到普通人分,克钦族内部也分三六九等。

九旅那么有钱,没理由没钱买枪,武力不比民团差,不然头人不会上山拉人头。

不管那边输赢,只要参加叛乱,自己的工作都会丢。

下山见闻多了,申克自然懂了些道理。

深夜里,申克梦中惊醒,“不能参加叛乱!”

有了决定,他连夜收拾家当,只带上大米和被褥,天还没亮,一家人就偷溜下山。

可没想到还是被守夜人发现了!

申力捏了捏长长的三八步枪,冷声道:“你这是叛族,被抓住要上刀山下火海的。”

一想到巫婆搞的刀口火炭路,申克不由得打个冷颤,身后的孩子不由得哭出声。

“我不是叛徒,我只是带孩子下山上学。九旅的小学,也让克钦孩子免费读书。”

以前,申克不知道什么是好日子,只知浑浑噩噩的活着,但现在他知道了。

能让孩子读书识字,能吃饱饭,能住上好房子,就是好日子,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待在山上,治病只靠巫婆和鸦片,早晚会再失去一个孩子。

申力大声驳斥,“读书有什么好的?那是异教徒蛊惑你的。他们从北边来,早晚会夺走克钦人的土地。”

说到这里,申克自暴自弃了,大声反驳:“不是的。木姐本就不是克钦人的,九旅没抢过我们的土地,甚至要给我们分平原上的水田。”

眼见两个男人越来越激动,赤红着脸,鼻子都快对上了。

申克婆娘连忙拉住老公,对申力哀求道:

“阿力,我们只是下山赶集市,过几天就回来。你和阿克比亲兄弟还亲,就不能放过我们?...山路上,只有你,没人知道我们下山的。”

申力望着强忍哭腔的侄子,内中大为不忍,要是抓他们回去,会被头人公开处决的。

内心挣扎一会,他依旧动不起杀心,只好收枪,越过一家人,往山上走。

申克如梦大醒,望着山路上颓废的背影,大声喊:“兄弟,你别听头人的,上战场时,别跑前头...”

申力摆手,头也不回的消失在山的那边。

申克连忙挑起担子赶路,为了走快些,他让儿子坐谷箩里,一家人加快脚步,生怕后面有追兵。

走上水泥路,申克才放慢脚步,缓一口气,连续走了4个多小时,再怎么换肩挑,腰都快直不了了。

车声响起又停下,一个战士跳下车,温和的问:“克钦家的汉子,你要上那里?”

申克连忙起身,“我在工业园干活的。”

一看他连家带口的,小战士立刻懂了,“上车,我带你去第二工程团的驻地。”

靠近工业园的路,两旁是成排的木板房,远处的空地上,正在搭建新的板房。

修路时,要建搅拌场,和堆货场,路边很多地方得到平整,乃至硬化。

自从决定让山民下山后,旅部就在木姐-工业园间的公路,大量搭建木板房,用于临时安置。

申克一家被带到工程团办事处,又由安置办工作人员带到一处新的木板房。

“这是你们的临时新家,暂时住下,以后安排更好的房子。”

“这是4套衣服,大人和小孩的都有。这是香皂和毛巾,这是水杯,一定要喝白开水...”

工作人员细致的交代物品的使用方法,和营地内的制度。

申克一家是懵逼的,给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他们都没用过。

“对了,下午有宣讲课。有克钦老师上课,

你们一定要去听。”

回头嘱咐一番,工作人员才离开。

望着新亮且清香的木板,申克最为激动,恨不得亲几口木板,新房比山上的家好太多了。

木板房占地30平方米,室内很简单,一个大客厅和独立的大房间,另有一个杂物室。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板房都没有厕所、浴室和厨房。

有工作的山民,统一上工地食堂吃饭,不能干活的小孩,则在学校吃饭。

统一上公厕,利于保持卫生,也利于收集农家肥。

浴室更简单,工业园有锅炉房,统一供应热水,一起上澡堂洗澡。

终于吃到心念的蜜糖,阿奈开心的问:“阿爸,我真的能上学?”

申克摸摸女儿脑袋,欣慰的说:“能的,明天你和弟弟一起上学。”

安顿好新家后,申克出门和工友打听清楚了,只要愿意上学,没成年的小孩都可以免费读书。

而且早晚两餐免费供应,傻子才不送孩子读书。

在缅北乃至华夏南方很多乡村,一般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早上起来煮饭,喂鸡鸭猪,到菜地淋水摘菜,干完活就到9点10点了。这时才吃早饭(没到12点,习惯叫早饭)。有条件的家庭,则中午2点吃剩饭加杂粮,例如番薯,但不是正餐。下午忙完,6点左右吃晚饭。

……

外面的纷扰,并不影响根据地的建设。

十二月十八日,张扬亲自到农场,和农场职工一起完成冬耕。

其实冬耕早就开始,农场陆续种下土豆、番薯、玉米等主粮,一共播种3000亩农田。

番薯和玉米不挑地,最先种下,番薯苗都蔓延半米长了。

农场剩下一片沙土农田没种,恰好可以让旅长体验农活,同时验收冬耕成果。

种马铃薯,张扬也懂,前世他的老家也是秋收后种,过年时收获。

发芽的土豆,可以切下2-4块带芽的茎块,作为种块。

切面,也就是见到土豆肉的那一面,抹上一层厚厚的熟草木灰,作为营养基,然后种地垄上。

大家其乐融融的分工,三人一组占一条地垄,比谁快,谁最先种完一垄。

“旅长,你快点!”

“你要落在最后了!”

大家齐声鼓劲,吆喝声不断。

张扬弯腰低头埋种,警卫谢小苗负责开坑、回填,农场长谭木西负责撒农家肥,三个老中青,干活慢的很,根本追不上别的小组。

别人都干完一垄,他们还有半垄没干完。

好不容易种了一垄,张扬才起身直腰,自嘲道:“我啊,也就只能叉腰看别人干活!”

谭木西笑道:“革命分工不同,我老谭要是有旅长一半聪明,我也能当个营长,去带兵打仗。”

张扬大笑:“老谭,当年你端掉敌人炮垒时,可比营长威风。”

那是1972年,张扬前身是新兵一枚,谭木西还是排长,大家一起打仗,转眼间,老谭就老了。

想起当年的壮举,连旅长都是自己手下的兵,谭木西得意极了。

剩下的地不多,张扬不让同志们帮忙,坚持干完自己的那份,绝不弄虚作假。

“老谭,忙碌几个月了,冬耕也忙完,就放几天假,让大家歇歇。”

谭木西连连点头,“大家领了工资后,都没时间上木姐逛逛的,这次就让他们多撒欢两天。”

“冬耕这么辛苦,特批10只鸡鸭和半只猪给你,今晚给农场职工加餐。”

特批也是要钱的,钱从张扬的工资里扣。

得了便宜的谭木西,当场向同志们公布大好消息,农田里一片欢呼,惊起河滩的白鹭。

旅部还有工作,张扬没留下吃饭,挥别战士们,就上车离开。

老谭是个通透的人,当晚给旅部送来一盆红烧肉。

为了不让旅长一人接受贿赂,李国华带头瓜分红烧肉,旅部见者有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