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50章 从零起步的盐工业

盐工业小盆地(简称盐盆)的山坡上,一群人围在一起,听拿着图纸的总监讲解。

拿到岩盐的分析报告后,九旅提出外汇换盐厂的计划。

这一新式援助计划,完全区别于旧有的免费工业援助,还是用外汇做交易,国内非常的感兴趣。

由外联部牵头,根据地和轻工业部达成一揽子合作,预期投资2000万采购盐工业设备和技术。

轻工业部指定距离缅北最近、且具备强大盐岩开发实力的川省盐务局,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川省拿到第一笔拨款后,立刻调派韩驲为首的团队南下,长期驻扎盐盆,直到项目完全投产。

韩驲是川省盐务局的资深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岩盐开发经验,是盐盆的设计总师,也是施工总监。

韩总监的图纸里,描绘出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盐工业蓝图。

目前建设中一期工程,占地6万平方米。

将建设卤水净化车间、制盐车间、反应桶、办公楼、包装储运车间,及其他配套设施。

这只是盐厂自身的建设项目。

由于根据地毫无工业基础,一切都要从零起步,为盐厂建设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

配套公共基础,一共分三大系统。

给水系统,项目一期预计日耗水50m3,项目完全投产后,新鲜用水量将达到20万立方米?/年。

供电系统,一期用电300万 kwh,预计总年用电量达到3000?万 kwh。

即将建成的胜利水库电力,将投送到孟牙河谷和木姐,没有余力供电给盐场这个耗电大户。

探察盆地上游来水量后,项目组决定就近修建一个小水库,一举解决用水和用电问题。

小溪的来水量很大,山谷长且深,足够建设一个和胜利水库同级库容的小水电站。

有胜利水库的成功经验,工兵营有信心3个月内完成水库建设,4个月内实现供水、发电。

小水库的进度,并不影响盐厂的投产,一期预期到78年4月才试生产。

除了给水和供电系统,还有供热系统。

盐厂用湿盐法生产,要大量的热气蒸发卤水,一期预计消耗蒸汽量5万吨/年,总消耗蒸汽量达 53万吨/年。

项目组要在盐厂附近,建设一个供热厂,用锅炉烧水,通过管道输送给盐厂。

川省不缺煤炭和天然气,锅炉大多烧煤、天然气,而这两样根据地都没有,若是从滇省运煤,会让运力本就紧张的保瑞公路更加拥堵。

好在根据地不缺木材,韩总师将锅炉改造成烧柴的。

这不难改,国内很多偏远小县也用不起煤炭,都是用木材烧锅炉,来完成工业生产的。

韩驲感慨:“新华夏成立,工业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工业化,走得非常的苦。来到缅北山区,才发觉还有比祖国更落后、更艰苦的地方。”

张扬大笑:“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有决心再走一次老大哥的路,从零开始搞工业。”

李国成握住韩驲的手,“盐厂就拜托韩总监了!”

韩驲左手回握,大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绝不辜负使命!”

旅部还有一堆工作,张扬和政委在现场解决一些问题后,就离开工地。

韩驲望着两人的背影,心中由衷地升起敬意。

盐工业项目,川省盐务局反应这么快,人力和首批设备只用一个月就来到缅北丛林。

这一切的背后,是西北军区大笔撒钱。

工业部刚指定川省为乙方,第一笔现金就打到盐务局的账上,指明为所有援缅的工程师提供开拨费。

华夏工业部、省盐务局、基层的技术工人,各级链条,根据地全用钱开路,才换来极快项目进度。

根据地不是要当傻大户,是只知花钱当凯子,而是受现实所迫。

旱季的工业建设窗口很短,马上就进入78年1月了,缅北将迎来热季,这时还能强行施工。到了6月雨季来临,一切户外施工都要停止。

现在,可用建设周期只剩5个月左右。

若不快马加鞭赶工期,盐工业极可能变成半截工程,要在雨季里淋半年,等明年10月再复工,投产日期更遥遥无期。

1978年,全球政局变幻莫测,迟则生变。

记忆里张扬知道,78年1月卓希贤将出国访问,第一站就是缅甸。说起来好像很远,实际上就是下个月的事。

老卓以卖队友出名,项目的钱都花了,张扬当然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到手。

缅北山区非常的缺盐,缺到有些少民用树叶的苦味当盐吃。

盐厂一期年产量10万吨,投产了不怕卖不出去,相反代表着源源不断的财源。

内外局势都促使着张扬必须加速盐厂建设,早一天投产,早一天获益,早一天安心。

从盐盆出来,张扬和李国成顺势到南坎考察。

两人长期呆在孟牙河谷的旅部,出门考察大多去木姐,来南坎镇的次数很少。

随着盐工业落脚南坎附近,也要将注意力南移,这次恰好有时间,两人就在南坎待久些。

根据地的小公路网建成后,南坎繁荣了很多,街上人流不息,行人大多是克钦族百姓。

南坎渡口对面就是克钦邦,这一带自古就是克钦族的活动范围,人口占优势是理应的。

南坎镇长兼民兵营长杨开元,在街口迎接旅长和政委。

“开元,你和我们介绍一下南坎的发展。”

杨开元是张扬旧部,长期一起并肩作战,并不搞官僚那套虚的,就在路边,边走边汇报。

“11月根据地大建推进到南坎,特别是修建到渡口的公路后,市面恢复极快。南坎恢复了集市,比以前还繁荣。就连西渡口,也自发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李国成主管民政,对商事尤为注重,“自发形成的,我们去看看。”

渡口很近,才5公里,顺着公路,一行人很快来到瑞丽江东岸。

隔河望去,西岸草坡上,百姓们就在草皮上摆摊,人来人往的,甚是热闹。

张扬拿起望远镜,估测西岸炮台到集市的距离,“两地距离大概1.5公里,是不是太近了些?”

“哦?”李国成接过望远镜,扫视西岸的高山。

“堡垒矗立在小山上,迫击炮覆盖集市。远处的高山,架上一挺重机枪,也可以扫射集市。”

张扬考虑一会,对杨开元说:“集市几天一次?”

“克钦族学了我们的历法,农历一三七开市,今天是农历十七日。”

克钦族的风俗很杂,上层人受西方传教士改造,信仰基督教,向往西式生活,底层的百姓则什么都信。

在老百姓的朴素哲学里,什么好用就用什么,他们不讲信仰更不讲主义。

莱别山克钦族与景颇族老表很亲,文化风俗比较接近华夏,行商多为汉人,开市规律自然是学国内。

“自发的集市,不缺小偷小摸乃至收保护费的,我们不介入,早晚成为黄赌毒窝点。”李国成一阵见血的指出后患。

张扬点头:“开元,你下午邀请坐市商人过来,让他们接受根据地管理,顺便把地点改到更北的地方。”

集市发展下去,会越来越靠近炮垒,将威胁到防线的安全。

缅北到处是乱匪,形成集市时,老百姓处于安全考虑,尽可能的靠近炮垒,以求庇佑。

现在南坎镇要介入管理,自然再无顾虑,可以搬到北边更大的地方。

铁厂出产的农具,从华夏进口的小商品,根据地物资日益丰富,已经成为方圆几百里山区的产品提供者、商品集散地。

廉洁且安全的环境,促使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来根据地打工、买卖。

小集市的商人和百姓,没理由拒绝根据地的接收。

对克钦族百姓,张扬没有任何歧视,他们和景颇族百姓并无区别。

面对民族问题,尤其是上层西化的克钦族,旅部的政策是明确的,要把上层食肉者和贫民切割开来,一分为二的对待。

根据地通过发展经济、革新社会,引导更多的底层人民改变贫穷、愚昧的面貌,寄希望于他们自发地跟着人民军走。

至于上层人物,则不主动接触,也不主张立刻消灭。

军区欢迎头人们来木姐做合法生意,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坚决打击贩毒制毒等犯罪活动。

目前看来,根据地的政策卓有成效,来木姐买卖的马帮越来越多,马帮的背后就是各族头人和土司。

只要不违法,不搞分裂活动,军区欢迎所有人,包括缅族头人。

只可惜的是,顽固的旧势力,不甘心退出舞台,依旧想当主角,贪婪地攫取一切权力和利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