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11章 炮兵侦察雷达

根据地南边一角,新建的厂房内,一群研究员围观一个大机器,却没有一人出声,生怕打扰正在组装机器的张扬。

这台机器很奇特,主体像一架钢琴,有着长长正正的背部,前边却连着一台电脑,电脑前有2块屏幕和1个键盘,键盘后面连着密密的线路。

机器上立着高高的组装天线,天线像一面风帆一样,直插天空。

将最后一颗螺丝上好,张扬按下电源键,电瓶发出嗡嗡声,屏幕跟着亮起,右屏显示出一个网格,网格上竖着坐标系和一根围着坐标系转动的指针。

从屏幕上就能知道,这是一台炮兵雷达,张扬牵头研发,属于这个时代先进技术的反迫击炮炮兵侦察雷达。

这样的拆解组装,张扬和小组成员重复了无数次,但愿今天能成功。

“装车,上试验场!”

9旅唯一一辆吉普车拉上雷达,直奔试验场。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预示试验即将成功。

雷达操作小组,熟练展开天线,启动雷达。

第9次雷达测试开始!

刘援朝拿起红旗,对着远处山头画一个圈,山头的信号员将信息传给更远的炮兵。

张扬拿起望远镜,死盯着靶场,只见生石灰划的炮靶扬起浓烟,接着才是尖锐的迫击炮声。

早有准备的雷达,一维电扫启动,屏幕上的指针不缓不急地转动,坐标系不断浮现光点,那是炮弹的轨迹。

可惜光点消失很快,雷达没能捕抓到完整的抛物线,电脑更没能完成计算。

操作员急得满头冒汗,连忙重启机器。

“不急,再来一发!”

过了一会,5公里外的82毫米迫击炮试射一发,电脑发出连续的嘀嘀声,屏幕光点连成一条线,抓到炮线了!

第二位操作员反应很快,敲着键盘输入高程、风速、气温、压强等计算因子,很快计算出炮兵坐标。

报告,发现敌炮兵坐标:a5。

张扬掐表,回头问刘援朝,老刘点点头,示意操作员计算正确。

“用时1分35秒,我宣布第一次炮兵雷达试验成功!”

大家举起拳头,以示庆祝,不大声欢呼,是怕雷达因震动而影响灵敏度。

研究员小心翼翼的举动,让张扬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微机课,也是如此的小心,生怕吵醒休息的电脑。

在雷达的研制过程中,雷达小组乃至全旅深刻明白雷达成功的意义。

它代表着,人民军首次在技术层面超过缅军,更能在火力上压倒敌人,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

刘援朝大笑的问:“旅长,雷达研制成功,你起个名字?”

张扬内心吐槽,自己有起名困难症,这不是为难人吗?

“就叫它三眼 ,编号mr-91炮兵侦察雷达!”张扬想了一会,给出答案。

大家很给面子的鼓掌,大声叫好。

张扬挥手压住掌声,“雷达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雨天、雾天等极端天气下,能否正常开机?要进一步测试。

它的重量达到280公斤,太重了,下一步目标是减重,减到100公斤。”

“雷达操作小组要加强练习,争取将响应时间压缩到60秒内,能30秒内响应,再好不过。”

mr-91缺点很多,它是张扬根据羊城军事博物馆那台辛伯林雷达,仿制加以改进的。

技术细节上,和辛伯林雷达相差不多,有些具体指标甚至更差,比如开机时间短,目前只能开机3小时左右,无故障时间只有可怜的十几个小时。

初步得到的指标,mr-91最大探测距离20公里,只能探测82毫米以下的炮击炮,对80、82毫米迫击炮,探测距离为10公里,60毫米迫击炮为7公里。

在实际使用中,缅北山区地形复杂,有效探测距离更短。

至于100毫米、120毫米的重迫击炮,9旅没有,也无从测试。

mr-91雷达问题很多,却是最符合根据地需求的炮兵雷达,缅北战场,缅军绝对主力火炮就是迫击炮,爱迫击炮到每战比用,这个风格一直延续到后世。

反迫击炮雷达的成功,意味着能够摧毁敌人6-8成的炮位,这是以前从未想到过的。

刘援朝搓搓手,拉着张扬,舔着脸问:“旅长,实弹来一次反火炮,就一次!”

张扬收回衣袖,笑道:“实弹射击反火炮,你会了?”

“不打怎么知道?我连85加农炮都拉上阵地了!”

张扬坚决拒绝,自家的火炮对着自己的炮兵阵地来一发,真不能马虎,会出大事的。

刘援朝不气馁,拉来雷达小组。

雷达研究小组梁思齐跃跃欲试,看样子也想来一发。

张扬无奈道:“今天不行!”

“你们得先提交演习计划,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将计划提交给旅部,要政委、支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