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九章 雨季大学习

7月,西南季风盛行,印度洋的水汽,沿着伊洛瓦底江北进,给瑞丽江带来连绵不绝的雨雾。

连日不断的雨水,让缅北战事彻底停歇,缅军对根据地的情报刺探也停了下来,根据地的大建告一段落。

大练兵强度降下来,训练改成屋内学习,由各级指导员现场教学,给战士们补军事知识课。

室外锻炼,只能挑在雨歇的间隙,如果遇上一天都天晴的好日子,那就加练一整天。

清晨雨幕下,新修好的大教室,张扬站在木台上,给全旅班长上课。

“今天,就讲缅军难得一见的地空协同作战。1975年大明山攻坚战,我4045营担任攻克大明山堡垒,以达成解放滚弄的任务... ”

“在敌人飞机轰炸、炮火覆盖下,营长、指导员战死,全营战损达56%...”

“火力劣势的条件下,不能一味强调精神的作用,要发挥灵活的战术,应利用烟雾弹干扰敌人轰炸指示烟,善用工事抵消轰炸……”

下了课,望着热烈讨论,大有收获的学员,张扬让出教室给王参谋,自己出门披上蓑衣,冒雨前往矿区。

6月水泥厂全速运转,水泥立产即用,根据地的营房、道路、水渠等重要设施都用上了水泥,张扬才能雨中沿着水泥路去厂区。

雨季阻断敌人的进攻,也停滞了水泥厂的运行,整个根据地的建设随之停了下来。

雨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矿坑内,纯人力挖矿难,烧窖更难,建起厂房的水泥线更没法开动。

在没有更多的机械投入前,整条水泥生产链是没法运作了。

生产线动不了,那就趁机做技术升级,为旱季的产能爆发做准备。

一个多月的调试,自造的快速煅烧立窖水泥线技术更为成熟,技改小组根据成功的经验,计划将产线升级为日产20吨。

技术升级是知青们的练手之作,张扬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更大,这些天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新水泥线的研制。

从保山订购更大的磨球机,到春城冶金研究所请教,到滇省各地搜集打造技术部件,新的产线一点点成型。

抬头仰视特大号的磨球机,林智贤骄傲地问:“旅长,我们的生产线是不是缅北最大的?连春城也没有?”

张扬笑道:“胆子放大点,别说缅北,连整个缅甸都没它牛的。”

1977年,全缅甸的水泥产量不到30万吨,都是一些落后的小水泥厂。

正在研制中的立窖水泥线,设计日产量为200吨,预年产量达5万吨,一条线就占全缅总水泥产量的16%。

受雨季影响,新线生产天数远不及祖国北方,但有了原始线,后续生产线的制造就简单许多,几条线累加起来,明年产能超过30万吨不成问题。

林智贤:“雨季烦人啊!真想早点拉出去,大干一场。”

造了一个大家伙,却不能立刻惊艳所有人,着实让人心急。

“不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把个部件拆开,组装上老生产线,利用天晴时开机试验,争取做到熟练在心。”

新的技术、工艺,小问题一定很多,前世张扬也不是业内技术专家,全靠强大的记忆力,一点点将技艺打磨出来的。

脑子里想得再好,但手上不一定到位,技术和工艺是两回事。

趁着雨季无法开工建设,用笨方法多做试验,不止能改进设计,也能锻炼人才。

等过了雨季,技术工艺到位了,建设投产速度更快,产能也能快速攀升,将生产进度追回来。

屋外雨幕中传来谢小苗的喊声:“旅长,巡逻队遇上滑坡,政委让你去医务所。”

“我马上就来!”张扬戴上斗笠,边对李明贤道:“接下来的试生产,你多把关,有问题及时找我。”

说完,张扬就踏入雨幕中,留下一群呆头鹅样的知青,不知怎么送别旅长。

9旅共1600余人,年龄平均不到24岁,以知青为主体,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没形成迎来送往的官僚作风。

张扬不讲排场,在根据地内办公,连警卫都不带,想去那就去那,不讲排场更不许搞接待仪式。

技改小组没有形式主义地拥送出门,只是目送旅长离开。

组员心神不宁,时不时抬头凝望窗外,林智贤劝道:“有旅长在,出不了大事!你们就别操心了。”

“组长,旅长会不会淋湿啊?”

“刚才我就该把我雨衣给旅长,加层防护能少湿一点。”

到了医务所,看到歪着胳膊的巡逻兵,张扬大松一口气,万幸只是受伤。

按住伤了右手,却要用左手敬礼的战士,张扬温声问:“貌麦同志,你坐好!”

“旅长,你记得我吗?”貌麦又站了起来。

“当然记得,你们每一个人我都记得,你妹妹玛敏不在医务所,下连队了?”

“旅长,她去一连给同志治皮肤病。”

外面下着雨,张扬索性和貌麦握手详谈,与医务员和伤员们开谈心茶会。

一听名字,就知道貌麦和玛敏是缅族人。

缅人有名无姓,习惯在名字前加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貌是青年人的自谦,玛则是年轻姑娘的自谦。

根据地是个各民族参与的大家庭,主体是华人,但不缺受压迫而觉醒的各族同志,貌麦就是典型代表,他是侦察排的老战士,一直战斗在最前线。

9旅成立后,被抽调到巡逻队,他带领一支5人巡逻小队,冒雨巡逻各地,以保护根据地安全。

“旅长,我们能解放下缅,打回家乡吗?”

貌麦父辈曾跟随德钦丹东主席战斗在勃固山区,那里是下缅甸的腹心,可以直接威胁仰光。

50年代末,德钦丹东战死,勃固中央根据地被毁,缅共一路退到缅北,60年代初,逃到华夏境内的残部,被安置到川贵两省。

貌麦兄妹跟着父辈一路战斗,最大的信念是打回勃固老家。

但信念光芒越发暗淡,首长们不再提南下解放了。

今日激动之下,貌麦将心中积累已久的话说出。

张扬没有立刻回答,审视在场几乎和自己同龄的战士,同志们是如此年轻,如果不是为了革命理想,又是谁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貌麦同志,你家乡的风景不错吧?我的家乡在仰光,离勃固山区不远,革命胜利的那天,能上你家喝杯茶吗?”

貌麦有些迟疑,想了会才答道:“我...我的家没了,烧不了茶。”

旁听的战士们为之沉默,想起不能回去的家,年纪小的不由得抽泣起来。

“同志们,过去有太多的人,说了太多解放缅甸、实现共产世界的演讲,却没有兑现半分承诺,让大家厌倦了。

但我们不一样,不到2个月,我们有了水泥厂,有了漂亮营房,有了新根据地。这一切都是大家一点一滴建设的。

掌握了全新的工业力量,我们前所未有的强大,我们要建更多的工厂,修更多的路,学习更多的知识,造更多更强大的武器,去打倒万恶的军政府独裁。

解放缅甸不再是空话,而是在不远的明天就将实现。”

不知何时到的李国成带头鼓掌,战士们热烈的鼓掌欢呼,他们愿意相信旅长,坚信他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

政委适时地接过舞台,做起同志们的思想工作。

安抚住越聚越多的同志,回到旅部,张扬忍不住抹一把额头不存在的汗水,激情昂扬的演讲,不是他所长所愿。

张扬更愿意脚踏实地地做事,用看得到的成绩带领同志们前进,把红旗打到印度洋。

过去有太多的缅共慷慨激昂,留下许许多多的名场面,现在他们全躲在邦桑,抛弃了广大的人民军战士。

“政委,思想工作你在行,我啊,就是赶鸭子上架。”

李国成笑道:“刚才的演讲,我看行,不比我差!”

张扬摆摆手,“貌麦不是个例,部队不安的思潮在积累,不止要练兵,还要加强学习教育。”

“没错,早该如此,趁着雨季,展开学习运动,帮助同志们进步,不落下每名战士。”

思想教育,张扬真不在行,大学时马哲课他是能逃就逃,现在也要补补课才行。

除了战斗技能学习,全旅多了一门思想教育课,有张扬坐台下,战士们倒无有怨言。

“旅长,特大好消息,香江特遣队回来了!”

“到保山了?我这就去迎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