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缅甸风云 > 第六章 政委归来

一抹红日刺破浓雾,孟牙河谷传来嘹亮的军号,张扬领头带着一连的战士们做军操。

操场很小,地面没来得及硬化,露出一丛丛的草根,但不影响官兵们的锻炼态度。

没有体能训练,做完军操,一连就地解散,站岗、修渠、营建等等,许多的任务,等着战士们去完成。

张扬巡查各处营地,虽然营房还是帐篷和木排,但官兵的状态很好,比刚回到根据地时,精神状态好多了,不再是一脸疲态。

“老谢,你工作很有成效!不愧是练兵老手。”

“9旅的架子是搭好了,但也就是个花架子。”此次初步整编军队,谢和华不太满意。

目前,全旅实编为一个营,2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1个侦察排,1个卫生排,全营392人。

张扬任旅长、政委陈国成、支部书记谢和华、参谋王飞、一连长将志明(虚任)、指导员潘国栋(兼代理一连长)、二连长易自如(兼指导员)、炮兵连连长刘援朝、侦察排排长李寒、卫生排排长潘红。

交流着整编工作,两人去往山谷最深处的炮兵连。

炮兵连和军火库,出于安全考虑,安排在河谷最深处。

刚走到炮兵哨卡,张扬就听到一声呼啸而来的炮声,是85毫米加农炮在试炮。

“刘大炮,我给你找的老婆够劲吧?”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张扬喜欢说些跳脱的话,让自己更能融入队伍里去,所以常用代称比喻同志们最爱的武器。

刘援朝是9旅炮术最高明,最爱打炮,张扬就戏称火炮是他老婆。

炮连上下都喜欢这称呼,每次遇见新炮,都重新排房,口径最大的,才叫大老婆。

刘援朝捡起一个药筒,大声地说:“大老婆就是够劲,下次打仗一定能炸缅狗子个人仰马翻。”

“老刘,这门炮能打7公里不?”谢和华更关心实际射程。

“碎甲弹能打7公里,全装药射程翻倍。”

朝阳射在脸上,张扬眯上眼,指着东边的山头,道:“看到山腰那个大石头了吗?来一发!”

山腰的石头,到这里的距离大概5公里,还有高度差,有一定的计算难度。

刘援朝拿出纸笔,边计算边教报班的学生,指挥他们调整炮口,一发半装药,填入碎甲弹。

示意旅长和支书退后,刘援朝拉动炮绳,山腰的石头炸裂,扬起灰尘,接着才是尖锐的炮声回响。

首发命中,用时2分钟。

“老刘,别自个打,让炮班试试!”

在人民军里,刘援朝的炮术是最高的,他可是教越猴打炮的真男人,自己打得准不算炮连的真实水平。

刘援朝嘿嘿一笑,收起笔记本,没再现场教学,完全让炮班自己来。

在旅长的注视下,新组建的炮班有点紧张,用了4分钟,才拉发炮绳,炮弹落点偏离目标10米。

如果山腰是敌人步兵阵地,10米是杀伤范围内,不算失手。

不过85加农炮的目标是缅军迫击炮阵地,偏离10米,就意味着反炮失败。

9旅只有一门85加,意味着反炮的窗口期很小,一发不中,敌人就转移了。

对这个结果,炮班很失落,班长脸色发红,低着头不敢看连长的脸色。

张扬微笑着握住炮班8人的手,鼓励道:“这才刚试炮,一发近乎命中,证明大家很用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谢和华温和的劝解班长,“打得不错,有你们连长的一半水准了,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作战中,反掉敌人炮兵阵地。”

安抚好炮班,三人走出试炮阵地,张扬回头对身后的刘援朝道:

“老刘,你回头可不许责骂炮班战士,更不许体罚。”

谢和华赞同道:“打不好就练,炮术是练出来的。你那炮仗般的脾气,可得改改,还没说话呢?就把战士们给吓的。”

刘援朝唯唯诺诺的点头,送走旅长和支书。

没过一会,炮兵连响起铜锣大的声音,“小仔仔们,你们打炮就这点力气?炮兵不是娘们,哭有啥用,给我练,往死里练!”

走在泥路上,听着身后急促的操练声,张扬苦笑道:“这老刘,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重拳出击。”

支书意会话里的意思,笑道:“论炮术,缅北谁比得上老刘,就打炮,他说话比你管用。”

“教导队的工作要加紧了!”

“安排!”

两人深知9旅乃至人民军的弊端,尤其在兵员素质这点。

张扬是缅甸华人,谢和华是“裤脚兵”(中国志愿兵,知青洗干净裤脚的泥土,越境自愿参军),两人参军后,只有短短3个月的新兵训练期。

绝大部分志愿兵训练期不超过半年,没来得及掌握全套步兵技能,就被投入战场,白白消耗在丛林里。

机枪射手、炮兵这类的技术兵,训练时间更短,因为他们也要参加

步兵训练,再进阶到专业的技能训练。

整个人民军的训练水平非常低下,士兵的作战力,别说北越游击队,连缅军主力都比不上。

士兵作训能力低,战场生存能力就低,也就逼着高层打人海战术,用知青和华人的血肉去取胜。

一环扣一环,形成恶性循环,人民军的战斗力一直保持低劣水准,一直打不过缅政府军。

以往兵员训练由总部和顾问团掌握,张扬无从插手,只能在战斗的间隙,临时教一些活命小技巧给新兵们。

现在得以独立发展,是纠正以往练兵的陋习,重新整训部队的时候了。

成立9旅教导队,张扬担任队长,从自己开始到每一名士兵,都要回炉磨炼,按照pla的作训大纲,脚踏实地的完成整训,改掉人民军旧有的、浮躁的、流于表面的部队作风。

张扬眼中,承袭于抗美援朝战场的pla作训大纲,是最符合9旅的训练法,能达到地表最强轻步兵的7成功力,就能无敌于中南半岛。

打缅军这种殖民军,简直不要太简单!

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第三世界那么多国家学pla,又有几个学得几分真传的,大多连个阅兵都走不齐。

不过在缅北山区,9旅却有很大的优势,当年的老兵传承还在,参与越南战场的顾问团刚回国,积累了很多丛林作战经验。

这些积累,全都可以通过老兵学习到。

一边练兵,一边建设营地,伤兵不断的康复,9旅一点点的恢复元气,孟牙河谷愈发浮现新生机。

“旅长,政委回来了!”

谢小苗拿着电文,兴奋的推开竹帘,和张扬报喜。

张扬看完电文,递给一边的支书和参谋,“老李收获很大,我们得去迎接!”

传阅着电文,木棚内喜悦声不断,大家的心情得到很大的放松。

这些日子,不停的有小队知青,走一个大圈,绕道国内来到根据地。

人是越来越多,可粮食却越来越少,除了私下和克钦寨子购买大米,根据地再无其他渠道补充粮食。

李国成一直呆在怒江一带,也带上根据地的浮财,全旅就指望他能带回大批粮食。

孟牙河河口,响起别样的马达声,河湾拐角处冒出两艘怪模怪样的木舟,正是怪声的来源。

站在船头,吹着清风,看到河口处熟悉的身影,张扬不由得大声喊道:“老李,你看我这艘坐舰怎样?”

李国成没等船停,跳上船,张扬连忙扶住,两人拥抱一下,分开时互相拍打肩膀。

“旅长,你那弄来这么怪的木筏?”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筏。”

为了自己的肩膀着想,为了更好的解放生产力,训练的同时,张扬抽出时间,修好从瑞丽收来的2台废弃蒸汽机。

修好机器后,一点点地减重,配上螺旋桨等外挂件,张扬领头的技改小组成功制作出两台船用马达,单台动力达到15匹。

木筏制作更简单一些,四个铁桶当作浮力来源,在铁桶上铺设木板骨架,骨架上再铺木板。

成品的平板木舟,颇有福特级航母等比例模型的模样。

它看起来很矮丑,但运货能力很强,一次能拉2吨多粮食。通行能力更强,水深超过半米的小溪,它都能行驶。

两艘“航母”可以从根据地的小溪码头,直通瑞丽江,甚至上溯到保山市。

当然,木筏受限于动力和甲板高度,只能充当短程的交通运输艇。

但这是巨大的进步,根据地终于摆脱肩扛稻谷的落后交通方式,进步到机械动力时代。

“旅长,你这小船还真不错!我可得回你一个大惊喜!”

“是吗?不止小船,我也有个大成果,让你开开眼界。”

打着哑语,两人相视而笑。

“回根据地再说!”

小河飘荡着欢快的气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