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海南1939 > 第591章

更生,从无到有拼拼凑凑弄了这么个厂子出来,机器也是五花八门,从走锭机到环锭机,从剑杆机到喷气机、喷水机,简直像个大杂烩,这些机器各有特点,出产的成品也各不相同,有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一排机器只需要2-3个人值守,有的需要更多人力,不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起来比较方便,设备维护容易一些。”

总厂的精纺车间,到处挂着火红的标语,成排的机器整齐地排列着,车间宽敞明亮,只有不多的女工在当班,看到他们一行也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不认识啊。

当然了,经常来视察的海口市委代书记张蕾还是认得的,只是她多次要求工人不要影响工作,也不要搞什么欢迎仪式之类的活动,久而久之就成了定例。

这一次她接待的是纺织工业部组织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代表团,团长由副部长张琴秋担任,同行者有上海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宗铨、吴昆生等人,被称为上海纺纱大王的荣宗铨自诩见多识广了,当年为了采购洋人的机器,也曾出国考察,欧美都走了个遍,西方发达的绵纺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工业革命的象征,机器纺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先行者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化生产能力,轻而易举地打垮了国内的传统织坊,洋布大行其道,那是比鸦片还要赚钱的生意。

以荣氏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在上海等地大力开展纺纱厂,让华夏的纺织工业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民族优势产业之一,与正在扩张中的日本纺纱业产生了冲突,抗战当中,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上海的各大纱厂,他们不是被战火摧毁就是被日军强行接管,我军解放上海之后,接收最多的日伪产业就是纱厂,大大小小上百家之多,占了当时华夏纱厂总数的一多半。

这个时代的纱厂是不折不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纺织女工,千把人的厂子比比皆是,上万人的大厂也屡见不鲜,上海纺纱女工曾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过多次大罢工,是我党很早就开展地下运动的一个群众集体。

曾经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的张琴秋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道:“要是我们以后的纱厂都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女工们可太幸福了,你不知道,她们每天要工作多久,干的活儿有多累,本地人都不愿意做,外地的也很难招到人,洋人的纱厂更是大量使用包身工和童工,压榨她们的劳动获得高利润,她们住在鸽子笼一样大小的屋子里,简直像是牢房,吃得也是粗使杂粮,每年都有不少人病死,上海解放以后,很多女工被救出来的时候都瘦得不成人形,她们现在翻身做了工厂的主人,干劲可足了,就是工作环境依然没什么变化。”

荣宗铨坦白道:“其实民营厂也有很多包身工,不如此无法与日资厂抗衡,他们的生产成本太低了,当然那是不对的,现在已经全数解放,都是国家的工人。”

吴昆生对产量更感兴趣:“不知道这是多少锭的机器,一天能产几何?”

“我们目前看到的10万锭的中型绵纱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高档布坯1.98万吨,直接产生1500个工作岗位,包括管理岗和技术岗,间接解决约8000个工作岗位,包括三产、技校、工会、服务社、小学、幼儿园、零售行业等等,我们有详细的项目计划书,一旦通过立项,马上就可以开始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厂区设计和土方工程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常施工周期半年,设备安装到投产不超过10个月,机器定购需要排期,现在国家计委类似的纺织厂就有20多个,我们的产能很难满足需求,只能让国家统一来安排。”

代表团中的民营资本家们惊呆了,张蕾一脸的谦虚,说得轻轻松松,疏不知,旧上海最盛的时候,一共拥有纱锭243万多(1949年数据),占全国的47%强,但是整体产量呢,只有区区2万吨,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也就是说,旧上海以24倍的钞锭,百倍工人数量,只产出了差不多的粗布量!

全华夏的总产量,也就两间张蕾口中所说的中型绵纱厂而已!

这样的厂,共产党十个月就能完成从平整地皮到工人培训、机器生产、安装、投产的全过程,他们突然无比庆幸,如果没有积极地主动地要求公私合营,现在他们这些所谓的“绵纱大王”,将和从租界大楼上跳下来的米商一样,成为新社会的垫脚石,新华夏的车轮滚滚,碾过他们这些老式的过气的资本家,远远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头。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个奇迹,吴昆生暗暗在心里算了一下,这里的机器不仅转得快,而且跑得稳,断头率之低是最容易看到的指标,几乎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这哪里是在产布啊,简直就是在生产钞票好不啦。

更不必说,21支、32支、乃至上百支的精梳高支纱就这样一卷卷地生产出来,送到服装产业园的各个服装工厂,制成军服和各种成衣、纺织品,送到全国各地,填补巨大的市场。

以海南目前的能力,国内市场已经供不应求了,根本无力再去拓展海外市场,只有袜业一类的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市场又不怎么吃香的,才会拿去做外贸。

说穿了就是,不能什么东西都指望海南来生产,中央对这里的定位是小而精的高技术产业,母机制造、产学研一体化、技术研究、尖端学科的突破,像纺织业这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将来肯定是要转移的,现在只不过是做为临时的生产基地,顺带着搞搞技术培训什么的。

在考察团参观的同时,一些省份的相关项目审批在计委那里得到了通过,海南做为生产资料和技术的提供者,马上就要迎来更大一波的参观潮,这个过程被于铮形象地称为。

工业孵化器。

第九百四十一章 国家标准

与纺织工业类似的还有食品加工工业,上海老牌企业梅林罐头公司的董事窦耀庭、总经理冯义祥参观了已经归属于省军区后勤部的食品一厂,主要生产各类罐头、自热食品和袋装食品。

“这是牛肉?”

“恩,安格斯小牛肉,新鲜宰杀,零下15度急冻锁住水份,全程冷链到岸,一部分供应国内市场,一部分做成罐头、干货和零嘴,出口赚取外汇。”

后勤部长何涛带领他们换上全套防护服,清洁要求堪比手术室的无菌车间,全程自动化的罐装机、抽真空器、封口机,让整个生产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地赏心悦目。

第二批贸易船队回程的时候带回来大量冷鲜肉,其中又以牛肉为主,于是在这批军用口粮的加工中就增加了牛肉制品,基本上,不论是哪里人,哪怕是某教,牛肉都是适宜食品,很少存在不适的问题。

窦耀庭等人看到,切好的肉块或是肉丁从送料口送到反应釜中,与其他的配菜一起加热翻炒,制成诸如土豆烧牛肉、洋葱炒牛肉、番茄牛肉之类的熟菜,然后经过分割、打包、真空处理,就形成了一包包的自热配菜,全程不见人工干预,包括最后的压制装箱过程。

目前的原料中,肉制品以牛羊肉为主,这是因为海贸的大批量和低成本,到了不易坏的冬天,这些冷鲜肉可以通过供销社系统进入全国销售网络,当然,在冷柜和冰箱还不曾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做成成品熟食更方便售卖。

“目前我们可以提供79种菜系的2000多个品种的菜肴,保证一个月内的伙食不重样,口味上使用的是标准化作业,经过特级大师的精心配比,包括温度都有严格地控制,保证一定的口感,当然了,人的口味各异,所以我们尽量选取了传播比较广泛的家常菜,摒弃了很多地方特色菜,因为我们的战士来自于五湖四海,众口难调嘛,如果有什么特别挑剔的,也会在部队的大家庭中慢慢同化掉,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提高产量,以食品一厂的月产量来算,每月产能一百万标准箱,每箱20盒,正好是一个标准班一天的口粮,战斗的时候,每个战士背上一箱,就能达到10天的作战周期补给量,如果省一点吃,最多可以坚持20天,特别适合敌后无基地作战,这些食品箱还可以装入空投专用箱,为部队的空中补给作业提供方便,标准化就是我们正在向全国推行的生产制度。”

何涛解释说:“执行国家标准是生产的前提,无论自动化程度高低,都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经过质量检验才能算合格品,我们保存熟食不需要使用添加剂,而是抽真空,这样能减少化学药品的对人体的伤害。”

在技术培训的同时,推广国家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是海南工业孵化的主要目地,以保证从这里生产的每一套生产线都能生产出同一规格、同样质量的商品,做到零件互通、部件可换,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哪怕在美国,以军标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无法完全做到互换,这是手工生产很难避免的公差,而苏联更是离谱,公差往往大到要靠使用者自己来磨合,先进的质量标准检验,是海南商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特征,从一件军服到一盒自热口粮,严格的尺寸大小让他们可以堆放整齐,放入标准的包装箱里,极大地减轻后勤压力,这一点,很多国家都做不到。

也就是说,如果梅林公司想要竞标军用口粮的生产,就必须要做到生产标准化,严格的卫生标准,近乎苛刻的质量检测等等措施都必须要跟上,否则生产出来的商品也不可能通过部队的验收。

代表们看到,这样的生产贯穿海南所有的商品生产,一本厚厚的国家标准执行方法,规定了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准则,也让他们大开眼界,因为这些标准就是即将在全国推行的《新国标1941年执行办法》。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机械地照抄后世的手册,而是根据目前的现实做了大幅度地调整,执行标准首先强调的是可行性,其次才是差异化,即使打了折扣,比起世界平均水平,也高出太多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新的标准会持续推出,不断地加快速产业升级换代,从国家层面,推动技术升级,同样也是海南这个产业孵化器的作用。

与生产线一同建立起来的这套标准,从他们立项开始就与技术培训相挂钩,大量的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他们这些经理人、工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将与工人一起接受培训,然后在海南的工厂和生产线上实践,直到合格通过,这个期限与项目的建成日期差不多同时完成,有点像后世的进口生产线引进制度,到1940年底,整个海南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培训机构,从海航飞行员到流水线工人,军用、民用的各种技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出发,与生产线一起运到各个省市,也将这里所发生的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