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海南1939 > 分卷阅读190

有了村里老人的理解, 这个速度大大加快了,王六生也松了一口气,一营的干部战士分散在县里的各乡各村里做宣传鼓动,有了八路军正规部队的背书,当地的党组织做起工作来事半功倍,在6月份的中下旬,无数支大大小小的队伍行走在胶东半岛的大地上,从昌邑到高密、胶州一线,在预定的战场内,迁移的百姓数以十万计,与此同时,我军的各个主力团从相反的方向赶往战场,他们有的乘车,有的步行,还有的坐上了这个时代最快捷方便的运输线。

铁路。

“咣铛咣铛~呜!”

一列烧煤的火车冒着白色的蒸汽缓缓停靠在高密县火车站的站台上。

绿色的车厢里坐满了八路军战士,车门打开之后,梁兴初第一个跳下站台。

每个车厢是以连队为单位的,各连连长下车后马上集合队伍,到处都响起了口哨和命令声。

“快快,动作快点,立正,向右看齐,向左看,报数。”

“1、2、3、4......”

政委吕志恒、参谋长李梓斌带着通讯连最后下车,马上在车站的值班室里架起机器,向军区总部呼叫。

“我部已到达高密县城。”

“马上转移群众,注意警戒胶济线上的敌情,必要时,可以炸毁铁路桥。”

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地方武装高密县大队的领导在车站上迎接他们,梁兴初与他们一一握手。

“我是高密县委书记李振,他是县大队大队长李彬,梁团长,你们来得太好了。”

两人都是38年初就被党组织派到这一带来活动的,先后经历了果党、日伪和我党的统治时期,资格老人头熟,梁兴初也不和他们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你们有啥困难?”

这是主力团第一次乘火车到达,那些满车厢的战士,整齐的军容,还有货车车厢里一门门的大炮,都让二人信心百倍。

“高密县长期被敌人占据,地方宗族教会势力根深蒂固,土改推行得很艰难,百姓在他们盅惑下不愿意离开,我们正发愁呢。”

难怪,梁兴初看到城里依然很热闹,

“这样怎么行,敌人快到了,得马上让他们动起来。”

“怎么动?劝了劝了,没多少人愿意走。”

梁兴初脑子一转,计上心头。

“命令,炮连举行实弹演习,演习地点,城郊野地,注意疏散百姓,把北胶济河上的铁路桥给我炸了。”

不多时,城里的百姓突然听到“隆隆”的炮声,距离越来越近,我党趁机广为宣传,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这了近郊,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就这样,百姓们纷纷出走,比什么宣传都好使,那些走得慢的老弱妇孺,干脆上火车原地调头,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而城外的乡村动作更是快,他们亲眼看到铁路桥被炮火摧毁,这不是鬼子干的又是会是谁,于是,久劝不动的高密县也踏上了离乡之路,为战役的最后部署扫清了障碍。

第三百零三章增援

“张仁初的第9团已经掩护百姓全部渡过潍水河,敌第5师团停在潍水河西岸,看样子是准备搭浮桥。”

“梁兴初的第1团乘火车抵达高密县城,配合当地武装疏散了高密县的老百姓,他们炸掉了几座铁路桥,胶济线已经中断了。”

“我怎么听说,他是用大炮把百姓吓跑的?”

参谋长肖华解释道:“事出有因,当地党组报告,地方顽固势力极力阻挠我军的疏散行动,如果不出奇招,会影响战役部署,梁兴初事后补充了详细报告,我看过,没有伤害到老百姓,不算违反军纪。”

“我看他不应该叫梁大牙,应该叫梁大胆。”

罗荣恒摇摇头:“先记下吧,打完再说。”

“由于他的行动,敌人的前锋停在北胶莱河对岸,要恢复通车,恐怕时间不会短。”

“张仁初也是一样的,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能有效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为我们的战役部署赢得时间。”

副政委黎玉说道:“分局统计了一下,预计要提供20万人一个月的粮食,是个不小的负担,好在咱们从鬼子的仓库和清算土豪劣绅的行动中收缴了不少,不然真没法维持下去。”

“一定要保证迁移群众的口粮、住宿,这是我党的承诺,绝对不能打折扣,不然就没有人拥挤我们了。”

“放心吧,已经布置下去了,我会亲自去盯,分局的同志也很关心这件事,李书记已经做出批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前线。”

罗荣恒点点头:“支前、兵运工作就交给你了,老黎。”

“请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黎玉担任的副政委,其实就是政委的活儿,后勤这一块自然归他管,除了一线的9个主力团一个独立旅,还有以各县县大队为代表的二线部队,他们做为主力部队的补充,负责次要战场的作战和对战略要地、运输线的保护,接下来,就是由预备役战士组成的支前大队了,他们都是新入伍的战士,需要接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主要是体能、纪律和思想教育等方面,步枪等武器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大战即将开始,他们也不能闲着,于是就担负起了最为重要的支前任务。

所谓支前,就是把粮食、被服、弹药送到前线,同时把伤员抬下来,减轻前线部队的负担,我党的支前工作要从井冈山时期算起,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在巩固的根据地和革命老区,老百姓往往主动要求参加支前任务,许多人在部队伤亡殆尽时,拿起枪充当了战士的角色,因此由预备役部队的新战士来担任,是最合适不过了。

998团就接到了军区的命令,由驻地出发,徒步赶往前线。

他们没有武器装备,行军速度一点也不慢,几乎与主力部队同时抵达。

“这是青岛?”

“嗯,街上好热闹。”

任常伦好奇地看着那些西洋式建筑,他的班跟在连长王金宝身后,位于整个团的前列。

连里的文书王永乐有些见识,远远看到几个身穿八路军制服,背着一种短步枪的战士走过来,赶紧上前联系。

“你们是栖霞来的?998团,跟我走。”

他们连气都没喘匀就被带进市区,任常伦发现街上来来往往的全是兵,大部分都是和他们一样的预备兵。

预备兵的标志就是穿老百姓的衣服,但是队形整齐,纪律比较好。

他注意到,不少市民从自家的屋子往外望,显然对此见怪不怪了。

不时走过的游行队伍,短发制服或是短发裙装的男女学生,向他们热情地表示欢迎。

看着伸过来的一双双白白嫩嫩的手,他只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更怪的是街角有一群人在摆弄一种机器,为首的女子身材高挑打扮入时,手里拿个棒槌,说话声音很好听,是那种很标准的广播话。

“小同志,请问你们来自哪里?”

任常伦猝不及防,那个棒槌突然伸到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好闻的香味。

“俺们是栖霞的998团,刚到青岛。”

“谢谢,看你年纪不大,怕鬼子吗?”

任常伦挺起胸膛:“俺17咧,爹被果民党抓壮丁害死了,俺娘也得病走咧,俺进了部队啥也不怕,鬼子伤天害理俺就和他们干。”

徐丽英一边跟上他们的步子一边还要采访,闻言微微一怔。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有什么话留下来,我帮你。”

他想了一会儿,抬头说道:“俺叫任常伦,啥话也不用留,能不能帮俺要支枪,不行,梭镖也成。”

徐丽英停下脚步,看着这支农民组成的队伍远去,她满足不了这个17岁少年的愿望,搞不来枪也搞不来梭镖。

“对不起,我只能记下他的名字,请观众朋友们也记住,他叫任常伦是个孤儿,我相信在这支队伍中,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他们义无返顾走向战场,连一枝梭镖都没有。”

转过身,徐丽英抹去泪水,迎接下一支经过的队伍。

10多分钟后,998团到达青岛港码头。

“左边,二号码头,排好队等前面的队伍领完了,你们再上去。”

许是看他们走得有些喘,带路的战士问道:“是不是没吃饭?”

连长王金宝答道:“天末亮就出发了,中途歇了一会儿,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

“瞧我,那边有军粮发放,你们边吃边等吧,吃饱了,也该轮上了。”

于是,全团1500人以两列纵队走向堆栈区,码头上到处都是同样的队伍,相对之间仅有很小的间隙,好在纪律执行得不错,在各个区域协管员的安排下,一切显得紧而不乱。

“998团,有了,你们稍等,先填饱肚子,不要乱跑。”

傅胜蓝身穿蓝色工装,小臂箍着一块红色的袖章,拿起厚厚的簿子翻到他们的名字,在上面划了一个圈。

身后的空地,工作人员早就准备了馒头、骨头白菜汤等食物供这些刚刚到达的队伍食用,每人领到两个馒头一碗热汤,就在空地上盘腿坐下,狼吞虎咽地大口吃喝。

傅胜蓝阴沉着脸,他分明看得出,这里的所有人都是最普通的泥腿子,是华夏大地最勤劳也是最懒散的一群人,共产党只用了一招就让他们令行禁止。

他们或许根本不懂什么主义,只知道谁能让他们吃上饭,便甘愿为之去死。

看着码头上热烈而不失秩序的场面,他心里有一种彻骨的寒。

“嘘!”

大概十五分钟后,哨声吹响,吃饱喝足的998团战士起身来到栈桥边,直接从货船上领取物资。

轻便的帆布担架、长条形的弹药箱、包装严实的医用品、绿色的军用应急口粮箱......

由于运力有限,这些东西下了船就直接分给支前队,由他们徒步送往前线。

回到家已经半夜了,丁履贞从床上爬起来为他开门。

“老傅,怎么这么晚?”

傅胜蓝一言不发地脱掉衣服,看他脸色不好,丁履贞很担心。

“听说来了很多增援,你是不是担心日本人?”

傅胜蓝看了她一眼:“给总部发......算了,睡吧。”

他不知道电报内容该怎么写,也无法判断,这场战争,共产党和日本人究竟谁能胜出。、

如果说之前还很有信心,现在心里头真没底了。

第三百零四章渡河

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走进昌邑县城的时候,还能听到不时响起的爆炸声,他知道那是支哪人埋下的地雷。

从淄川皇城镇追赶到这里,一路上他的部队就在与不时出现的地雷和冷枪做伴。

“卑鄙的支哪人!”

参谋长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