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82章,它能决定人类航天的未来

江苏宿迁。

“e on!伙计们,我都没有感到沮丧,结果你们像是犯了什么大错的样子,事情并没有这么糟糕嘛。就算是犯了大错,我在中国一个月都没有看见秘密警察出没。”

英国气象学家詹姆斯?斯塔格和国家气象局的几位工作人员在宿迁气象局考察,他现在就如同在英国那样,拽着翻译参加气象预报会议,有啥说啥,不把自己当外人。

3月24日中国放出消息邀请世界范围内的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来中国观摩考察,这在冷战时期可是少见的学术交流,尤其对于中国,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用了一个月,igy才确定完报名人员名单,4月底出行,5月初抵达中国。

气象学的观摩考察团一共8名科学家:日本1人,英国1人,印度1人,冰岛1人,西德2人,法国2人,此外这些科学家还有6名助手要入境。

5月10日,气象学考察团在南京拿到了新一期的黄淮中长期天气预报,之后考察团就兵分四路前往淮河和黄河流域,人肉验证这份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到5月24日,5月10日预报的情况已经基本得出来了,这回有点儿马失前蹄,综合准确率55%,低于原先的估计准确率。

这就比较让国家气象局的同志们犯尴尬了。竺可桢说过,60%准确率是一条及格线,虽然还有不小的误差,但至少有点儿能看出来是进行了科学演算。55%的准确率……要是有人硬说这是瞎蒙的,你都不好反驳。

当然,说这是瞎蒙的人一般是外行,或者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黑子。斯塔格不是这两种人,他仔细研究了很久天气地图,认为中国人做的这份天气预报虽然有大面积错误,但能看出来这经过复杂计算得出的结果。

因此在会议上,反而是斯塔格在鼓励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要气馁。

“从这条线往西北方向,你们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超过了70%,”斯塔格在驻马店-周口-商丘-济宁的位置画了一条线,“从这条线往东南方向,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是42%。很显然,这是一个局部错误导致准确率的下降。”

章基嘉:“斯塔格先生,是不是由于自海而来的气流掺入到季风当中而引发的意料之外的变化?”

“非常准确,”斯塔格看了看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海洋热状况的异常是长期天气异常的重要强迫因子,五月份东亚普遍受到季风的影响,而江苏北部及江苏周边的地区,会有一部分气流从海上而来。对这个强迫因子的预计不够准确,就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你们现在是用什么分析方法?”

黄培昌:“离散分析法。”

斯塔格:“建议换用主震荡型分析法。此外,你们需要有最近40年太平洋热带-温带海面温度的月统计值,至少要拿到西太平洋的温度统计值。”

……冷场。

黄培昌:“这个真没有。”

“那我要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我有。”斯塔格得意地说,“大英在亚洲还是做过一些基础水文气象调查的。”

……

斯塔格其实没看到过天河一号计算机,那楼就没让外国气象学家们进。介绍气象预报系统的时候,直接把计算过程当做一个黑箱来介绍,只告诉他们数据从这里输入进去,从这里出计算结果,至于这黑箱子里是怎么算出来的,就不解释了。

但是斯塔格是第一次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只用纯理论思考,写公式就可以了,不用整天趴在机电计算器或真空管计算机旁边等待数值输出。这让他热情高涨,来中国半个月后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黄淮地区的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当中。

除了宿迁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日本和冰岛气象学家吉野正敏去了黄河,他们在花园口附近目睹了中长期天气预报系统准确播报降雨。在济南的两名德国气象学家也呆在预报准确的地区,印度气象学家去了徐州。

不过到现在为止,上蹿下跳最积极的还得数斯塔格。什么是专业,这就叫专业。

……

莫斯科。

“这两天的时间,还有另一件事,依据双方之前的意向,基本上谈妥了,”聂帅说,“阿尔汉格尔斯克极长波通信电台,因为苏联同志马上就要,所以可能要和我们的福建极长波同时建设。”

唐华:“之前的意向书我看过,天线苏联他们自己自制,反正就是铜导线,有电网可以利用电网。全系统除了极长波还有一套超长波,嵌入苏联自己造的超长波电台就行,我们只造中控室和波形生成器,还有潜艇的接收器,应该不会影响福建极长波系统的建设。”

聂帅:“上周也就是5月中旬,苏联同志已经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动工修建极长波台的地基了,简直神速。”

“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去年底就开始试航,应该是快要交付了,”唐华说,“一号艇在试航,二号三号艇在开工,4、5、6号艇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列入了备料计划。苏联核潜艇舰队就这个发展速度,水下80米单向通信,对核潜艇的吸引力太大了

。”

苏联第一艘核潜艇是627型,仅此一艘,不过小改的627a现在已经量产了。

627型开始想装一枚几十米长的核鱼雷,后来好说歹说恢复了正常,装8个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

不过在水下排水量4000多吨的潜艇上,安装两个反应堆,两套汽轮机,双桨,脑洞也是够大的。

“苏联同志的核潜艇已经在海上航行了,我们现在统共就两艘33型,还是用苏联零件拼装的。”聂帅说。

唐华:“就继续用33型练手吧。第三艘33型潜艇会有55%的零部件国产,等先把潜艇主要零件的国产化搞定,再谈谈其他的。”

……

1958年5月,唯一的一艘627型k-3号艇在苏联近海战战兢兢地试航,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服役三年半了。去年“鹦鹉螺”号就达到了核动力航行6万海里的记录,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那艘同名潜艇的航行距离相当。

“鹦鹉螺”号是一件水下兵器,不过1958年它的头号任务是一项政治任务——为了挽回人造卫星发射竞赛失利的恶劣影响,艾森豪威尔要求美国海军核潜艇完成一项壮举:穿越北极冰盖,从水下抵达北极点。

1958年4月,美国的新闻就在热炒这件事了,当时“鹦鹉螺”号还刚刚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经过巴拿马运河之后北上到西雅图停泊。

1958年5月底,“鹦鹉螺”号从西雅图消失了。

“美国派核潜艇到北极点不是什么科学考察或者研究,这是军事性质的航路探索。”

回北京的火车上,唐华手里的报纸就有介绍“鹦鹉螺”号的北极点航行计划的报道。

聂帅:“美国核潜艇从白令海峡或者加拿大沿海悄悄入北冰洋深处,然后就会突然出现在苏联陆地附近,严重威胁北德文斯克、摩尔曼斯克这些苏联的重要军港。苏联海军很难防住从冰层里突然冒出来的核潜艇。”

唐华:“如果这些核潜艇带的不是鱼雷,而是核导弹,那麻烦就更大了。”

钱学森:“潜艇携带核导弹,这就是为什么你一直说弹道导弹远期规划要走固体推进剂道路的原因?”

唐华:“不但是潜艇没办法携带燃料罐和推进剂罐临时加注,陆基的弹道导弹今后也得达到快速反应。现在苏联同志在搞的是可长期储存液体燃料配方,这涉及很多麻烦的技术,比如钝化燃料和氧化剂,还有导弹燃料罐的防腐蚀内衬。与其这样麻烦,不如直接上固体推进剂。”

聂帅:“弹道导弹的反应速度要快到什么程度?”

“导弹本身,要求反应时间趋向于零,时刻待发,或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弹道导弹是在这种状态。”唐华说,“从敌方发射弹道导弹到落到我们头上,大约有半小时时间,但这半个小时还要留出给其他的,比如发现导弹、发出警报,比如判断导弹的落点,这些都要时间,还要留出决策的时间。”

聂帅:“我怎么感觉现在苏联也没有这样的一套系统。”

唐华:“这就是我一直在游说他们尽早开始应用卫星体系建设的原因。”

……

苏联对同步通信卫星、红外预警卫星有兴趣,但是发射的优先级难以提高。

同步通信卫星,科罗廖夫表示月球号火箭改改就能用,但是要先完成两项月球探索任务,之后再发射一枚同步通信卫星,定位在马六甲上空,这样中国和苏联远东地区都可以用它做中继通信。

红外预警卫星还要晚一点,因为载人飞船的东方号火箭是要在月球号任务完成之后才成批发射的。

出乎意料的是,苏联对可见光侦察照相卫星有很浓厚的兴趣。

唐华给出的照相侦察卫星方案是返回式卫星,侦察卫星上有12个胶卷舱,拍完一卷胶卷之后,把胶卷舱弹出去,点燃小火箭返回地面。所以在发射它之前要先搞个返回式卫星验证返回技术。

苏联要照相侦察卫星的原因是——率先在太空给地球拍一张自拍照。

这大概需要一颗远地点比较远(至少2000公里,3000公里最好)的照相侦察卫星,在离地球最远的时候咔嚓一下,拍个自拍。在近地点那就是偷窥各国腹地的重要设施。

这三种卫星大概的发射时间都是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下半年,数量不太多,先保证有一颗上天,测试没问题,再想下一步计划。

……

加利福尼亚南部,卡诺嘉公园。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内定的nasa首任局长凯斯·格伦南从华盛顿飞到大洛杉矶,走下舷梯就立即上汽车,直奔洛克达因航太控股公司。

在艾森豪威尔的推动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要挂牌成立了,总部大楼已经到位,各个有航天器设计能力的研究单位陆续从陆军、海军、空军下面独立出来,只等nasa正式挂牌成立。

挂牌成立容易,成立之后做点儿什么,这才是关键。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在航天领域明显落后于苏联,苏联从去年到现在,发射卫星全用的是大型运载火箭,美国已经有研究机构做过估算,这种火箭的运力,足以把一个能载人的球型舱送入太空,而且苏联第二次航天发射就是送狗上太空进行试验。

甚至美国现阶段的航天发射能力还略逊于中国——现在美国人搞清楚了,中国的运载火箭重约40~45吨,而美国的朱诺-1重只有29吨。所以中国能发射50多公斤的卫星,美国只能发射小柚子。

虽然正在测试的阿特拉斯洲际导弹/运载火箭能一下把中国甩开,让美国的运载火箭重量级提高到苏联的水准,可美国在发展,苏联和中国也不会停止进步啊。

追上苏联、反超苏联,给美国挣回面子,这就是nasa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必须看得远一点。

“格伦南先生,您好。”在巨大的花体字工厂logo——“rocketdyne”下面,洛克达因的ceo阿特伍德欢迎这位未来的nasa局长。

“你们公司曾承接了陆军红石弹道导弹的制造?”哥伦南开门见山。

“是的,除了红石导弹,陆军朱诺-1和木星-c火箭我们也提供了部分零部件,”阿特伍德说,“此外,正在进行的阿特拉斯计划,洛克达因也是排名前5的零件供货商之一。”

哥伦南:“朱诺、木星、阿特拉斯,这些可见的东西已经不是航天的前沿了,我需要一些现在还看不见的东西,能决定人类航天未来的物品。”

阿特伍德:“我们已准备好向您展示了。”

洛克达因的车间,工程师塞缪尔·霍夫曼向来访者展示了一个巨大的、直径看起来有4米的金属圆环。

“现在就这些吗?”哥伦南问。

“实际造出来的就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看设计图纸,”霍夫曼说,“我十分确定,这就是您要的‘决定性的物品’,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型火箭发动机,单机推力700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