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79章,一个饼画三天

好家伙,苏联这是四路齐进:月球探索第一阶段;载人航天;火星探测;金星探测。

实际的情况是,这时候苏共中央主席团已经下了决议:美苏都是大量拥核的国家,全面战争只会互相毁灭,科技和经济的和平竞赛才是扳倒对手的最有效手段,太空竞赛就是这种和平竞赛之一。抢占航天技术领先地位,让苏联在航天领域获得更多的第一,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提高苏联的国际声望,打击美国和北约的自信心。

既然是最高领导层下的决议,苏联当然竭力投入到太空竞赛中去了。

不过,历史上的太空竞赛第一阶段,双方的航天技术都很不成熟,各种花式炸火箭是常态。

苏联月球探索第一阶段,用的是8k72月球号运载火箭,目标是向月球发射一个人造物体(可以硬着陆),从1958年9月到1960年4月,发射9枚火箭,其中前三枚火箭全炸,总计成功两次,部分成功一次(瞄歪了,没撞上月球,在3000公里距离掠过月球从此失踪),6次失败。

载人航天比月球探测还刺激。用的是东方号火箭,前5次验证飞行只有一次成功,其余4次都失败了,烧死了四条狗。1961年3月9日终于成功了一次,3月底又成功了一次,4月12日就把尤里·加加林给射上去了,幸好这次是成功的。

火星探测器1960年发射了第一枚,失败,然后连续五枚都是失败的。不过美国也没好多少,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比苏联晚4年。最后美国率先回传拍摄的火星照片,苏联率先在火星表面软着陆。

金星探测计划,从1961年到1964年七连败。

……

总之就这情况。

中苏怎么合作?……当然是都插一杠子,这是苏联提的。

杨家溪:“月球-1a、1b、1c都已经制造完成了是吗?还能临时修改吗?”

涅杰林:“发射计划不允许推迟,因此,恐怕是没时间了。”

唐华:“以我们现在比较成熟的前进一号卫星通讯-控制模块为基础,使用月球-2号的具备地-月通信能力的天线,修改输出信号,与月球-2卫星的接口相匹配,基本是这个方案,具体计划我们会迅速与国内单位协商制定出详细的来。”

涅杰林:“通讯-控制模块能否实现两套独立系统互为备份?”

唐华看了看资料图上那个月球-2卫星的尺寸:“我们可以设计五套。一套主控和四套辅助/备份系统,当发生指令矛盾时3:2少数服从多数进行决策。”

涅杰林:……

……

“控制系统不仅有卫星和航天器的,还包括运载火箭本身,”杨家溪介绍即将研制出来的系统,“我们在研制基于高速dsp和adc芯片的运载火箭伺服机构,不过,因为是预定用于1959年我们的新运载火箭上的,在研制的时候就打算用1959年初量产的dsp芯片。如果我们抓紧,最快可以在1959年5~6月交付使用。”

涅杰林:“如果是这个进度,那么所有的月球号运载火箭可能都用不上,因为到那个时候月球号运载火箭都已经按计划生产出厂了。月球号运载火箭是一个很明确的有限目标的项目,成功达到目标就告结束。这种伺服机构可以用于东方号运载火箭。”

杨家溪:“1959年量产的dsp芯片我们也打算用于前进二号卫星平台,因此你们的载人飞船本身的伺服机构同样可以采用这一套系统的变体。……元帅同志,载人航天这件事真是让人神往,这是一句题外话。”

……

“1945年,英国雷达工程师、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在他的《地外中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轨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传送通讯信号的设想。在当时,这是一篇科幻小说,现在我们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即将把人造物体送到月球,那么将一颗卫星送到高度35800公里的轨道,是完全可行的。”

“放大无线电通讯信号以转发信息的设备,我们在不久前完成了机载测试,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两大条件齐备,发射通信卫星现在是时候了。”

“我们设计的前进二号平台通信卫星重1250公斤,携带两部转发器,每部转发器可以同时为370部短波电台提供转发服务。”

唐华放出克拉克构想的经典图:地球外面布置4颗同步轨道的静止卫星,此时,地球任意一点都可以与卫星建立联系。卫星接收到信号,将信号放大转发,覆盖全球。

钱学森:“我看到你们的月球号和东方号火箭都具有近地轨道4.5吨以上、同步轨道1.5吨左右的运载能力,理论上可以把我们的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目前我们正在研制的第二代运载火箭运力仍然不足以把1.3吨的物体送入同步轨道。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合作模式:你们出火箭、我们制造卫星送到你们这里来,就可以把通信卫星体系建立的时间提前至少三年。”

涅杰林沉思。

586特别设计局

的导弹设计师米哈伊尔·扬格利:“你们的第二代运载火箭仍然不能做到和8k71一个等级吗?”

钱学森:“第二代运载火箭与远程弹道导弹同族,采用相同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因此近地轨道运力有限。”

涅杰林:“月球号火箭可以把一颗探月卫星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理论上它不经过太大的改进,就可以用于发射同步卫星。不过这方面的事情您应该到黑海去和科罗廖夫商量。”

米哈伊尔·扬格利:“不得不说,你们在运载火箭方面迈的步子太小了。事实已经证明,300吨左右的运载火箭是可以造出来的,一个主一级,四个助推器,捆绑并联,就可以了。同时研制远程弹道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吧。”

唐华:“但是这需要时间,其次需要大量的资源和金钱,我们现在国内还不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到航天工业上。”

……

“耶哥德尼柯夫部长您好,林业部的同志们好。”

因为唐华画的饼里提到了这个卫星,所以第二天,苏联林业部门来了几个人。

“嗯……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而且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国家财富和生产经营都构成了很大的麻烦。而中国和苏联国土广袤,许多大面积森林是很少有人居住的。安装红外望远镜的近地轨道卫星可以在90秒之内发现火情并且将信息传递到莫斯科。”

“当然,传递信息最好的方式,还是同步通信卫星。”

唐华的示意图里大概是一枚介于dsp-1和dsp-2之间的红外遥感减灾卫星的构想图。当然,整个图里还是少不了同步通信卫星。

“正常的森林,是不会有高温区域存在的。如果红外遥感减灾卫星感测到了西伯利亚优科塔附近的森林有大面积的、温度高于500摄氏度的区域——这是可以用星上携带的计算机做简单判断分析的——那么就可以确认这里发生了森林火灾,那么灭火飞机可以起飞了,灭火队也可以马上出动。”

耶哥德尼柯夫看这个介绍,觉得有点儿意思。

“像这样的红外遥感,应用的场合还有很多。”唐华继续说,“红外望远镜的温度触发阈值可以调整,比如它可以上调到1500c。我们的卫星发现阿拉斯加某处烧起了一场温度超过1500c的山火,火势迅速蔓延到了大气层之上,而且这火在以6~7公里/秒的速度向苏联移动……”

涅杰林:?!

……

“比留佐夫司令您好,防空军、空军的同志们好。”

昨天涅杰林示意唐华先停一下,我去喊人。

第二天开会的人又多了几个。

“好吧,那我今天不讲林业遥感和减灾了。红外遥感是一种被动侦察模式,因此它是一种广域侦察模式,不像雷达或者光学探测只能扫一小条的地区。”

“探测到敌方导弹发射,我们该如何进行拦截呢?”一名军官发问。

唐华:“即使没有手段可以拦截,我们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决定是否采取别的应对方式,比如也往敌方发射导弹。”

比留佐夫:“如果这不是导弹发射,而只是地面上的某些化学仓库爆燃呢?”

唐华:“星载计算机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判断,排除掉这些情况。比如热源的高度——它居然飞出了大气层,以及速度超过了10马赫,等等。”

比留佐夫:“我发现这种卫星你居然规划了两代半,后面的改进都是什么?”

“未来红外器件灵敏度提高了,我们可以发射轨道更高一点的1.5代导弹预警卫星,不,林业遥感卫星,这样它探测的范围就更大了。至于第二代,初代产品我们对外的名字叫林业遥感卫星,第二代产品可以叫农业估产卫星。”

……

“让一让,让一让,给我留个坐的地方。”

唐华:“谢尔巴克部长您好,农业部的同志们好。”

谢尔巴克副部长带着农业部的几位官员来开会,一人搬一个小马扎,在会议室坐下。

“今天要聊的话题真的是农业估产,都是农业方面的事情,比留佐夫同志,您还是要继续听吗?”

唐华的说服没有效果,比留佐夫和空军的军官们一起摇头。

“这里要先提及一项试验,是从1955年起,我国的农业部和空军合作,使用高分辨度的红外遥感系统,低空低速对同一片耕作区进行航拍。这项工作持续了有一年零十个月。”

“试验证明,通过红外监测,识别农田在不同时间的波段变化,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数据。其中包括:耕地是否被水浸泡;是否有病虫害;是否大面积枯死;是否受到低温侵害;是否及时播种;甚至作物在收割前的最终状态,我们能通过光谱预估稻粒的饱满度。”

“卫星可以获得这些数据,若干颗这样的卫星一起工作,理论上可以得到全苏的农业遥测数据。结合播种面积,就能对当年农业进行估产。”

“刚才正说到了播种面积,如果农业估产卫

星形成规模,全国耕地播种面积到底是多少,耕地里是否种植了计划中的作物,就不需要各州各集体农庄自行测量上报了,卫星比人可靠。”

谢尔巴克:……

……

“这一颗卫星就讲了三天,差点儿观摩火箭发射都耽搁了。”钱学森和唐华一行人在去拜科努尔的路上,“难得碰上一次当前地球最大的运载火箭的发射,要是人在苏联却没有看到,那可就遗憾了。”

唐华:“我掐着时间呢,到最后一天如果话题还有很多,我会从简从快解决的。”

钱学森:“比留佐夫最后一个问题问的是农业估产卫星能不能发现地下工事和掩体,以及防空伪装后的地面部队。还好这个问题没有展开,要是展开了,第二天陆军还得派一队人过来坐小马扎。”

时间是5月8日,离发射已不到半小时。拜科努尔1号发射架上,新一枚8k71ps火箭已经竖立在那里。

代表团由涅杰林元帅带到发射场时,正赶上8k71ps火箭在厂房组装完毕整体移动。这火箭是在厂房里横着组装起来,横着移动出去,到了发射架前再由巨型翻斗机翻转90度头对着正上方。竖起来之后,再固定、灌注推进剂。

“平躺着组装,在发射架前起竖,这种方法不太好,”唐华说,“会有一些隐患,比如某些零件会掉落在腔体里,有些零件会有极小概率的装错。”

钱学森:“应该安装的时候就是竖直状态的,叫做……垂直厂房?就这个名字吧。安装完毕,火箭就利用重型轨道平移几百米,移动到发射架那里,这样整个火箭就不用颠来倒去的了。”

……

“这次不知道能不能成啊,可别炸了啊。”

发射前2分钟。

唐华看看,代表团在距离发射架800米的碉堡里面,涅杰林元帅在四百米外的另一个碉堡,应该没事。

总体66%的发射成功率,应该也还行吧。

火箭点火,起飞。第一级、助推器和21世纪的联盟-2几乎一样,外观顽强地保持了传统风貌。飞到高空,助推器脱离,四个尖尖的助推器同步脱落,一瞬间在空中形成了标准的十字形,这也是联盟火箭的招牌场面。

第一级和助推器都脱了,火箭飞得看不见了。人造卫星三号,也就是科罗廖夫的d型星,应该是能成功了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