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30章,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从长春返回北京,唐华开始有点想在沈阳下车,看看鞍山这一年的进展。

鞍钢从轧钢厂起源的生产-技术研发管理改革咋样了,连续轧钢机有眉目了没?

但是鞍钢的生产-技术研发革新应该没那么快,改革-在生产中尝试-再调整-再尝试,就给他们一个自己摸索的环境,头已经开好了,中间过程就尽量不加干预。至于连续轧钢机,那不是自己专业领域,让钢铁研究总院驻鞍山的研究站琢磨吧。

另外,鞍钢九号高炉8月开炉,年产75万吨。鞍钢此前年产量已达到250万吨,九号高炉开炉,鞍钢就跨入三百万吨的世界级大型钢铁企业俱乐部了。

不但产量上了300万吨,鞍钢现在的职工总数是20300人,由于从1953年起一直在提高岗位效率,增添9号高炉的时候职工人数只增加了270人。而且这2万名职工已经包含了1000多个重复岗位,以为其他地方新建钢铁厂充当人才种子。

进行成本核算,鞍钢现在的钢材成本价和美国钢铁差不多。但如果把2万名工人的工资按照美国钢铁企业的雇员工资标准转换一下,钢材成本价是1955年美国钢铁厂同类产品的160%……

真是太落后了。嗯,好像哪不对。是汇率不对。

现在强制规定5.5人民币兑换1美元,实际上是高估了(以利于进口),综合各种工业品均价,再参考香港的黑市价,这个时期合理的汇率应该是7人民币兑换1美元。这样算起来,鞍钢的成本价是美国钢铁厂的125%,还是差那么一点儿。

但又考虑到鞍钢用的是劣质铁矿、铁矿和煤炭采用比较昂贵的铁路运输,这需要砍掉10%~15%,鞍钢的成本价就是美国钢铁厂的110%~115%。

结论是:单论鞍钢本身的话,劳动生产率应该是接近美国同时期钢厂了。

……

北京。

唐华走下火车,回四合院。看着北京满大街的拥挤熙攘的上班人群,唐华突然有点发呆。今天是7月21日星期六,上午7时40分。

“得,还漏算了最后一个参数:现在是每周六天工作制!我们和美国不是差一点儿,是……差两点儿。”

唐华恍然大悟地一拍脑袋。

中国每周六天工作制,美国现在是五天工作制。即使把中国职工的工资按照美国标准涨上去,那也是不够的,中国职工的工资还得再加20%,才能平衡一个每周工作5天、一个每周工作6天的差距。本来还以为接近到美国的110%~115%,仔细一算,其实差距还是拉开了。

所以,企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效率和设备技术水平,还得继续提升。

回到家,周璇、叶姨、保姆还有唐汉城在收拾去北戴河的行礼。今年带去北戴河的东西不多,因为从去年开始,全家干脆把一些生活用品留在北戴河的37号别墅不带回来了,反正第二年还要去,去了还是住37号。

周璇:“刚回到家,晚上就又坐火车去北戴河,不在家歇一天吗?”

“北京这火锅天,还真是一天都不想呆,”唐华说,“休息当然是去那边休息最舒服。要是有工作……也是在北戴河。主席总理他们19号就已经先去了。”

……

“璇,要是去年我打招呼让你去客串慈禧太后,那现在你也搭上《宋景诗》的车了。”

唐华笑着对周璇说。

从家到火车站,车子路过一个电影院,已经放映了半年的《宋景诗》仍然在影院门口打着大幅海报。

“我不演不只是因为我不喜欢慈禧,”周璇拿报纸敲敲唐华的头,“是因为这部片太费钱,开拍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要亏本,是你和江处长动用关系才立项的,我搭车进去演个角色不合适,会被人说闲话。”

唐华四脚朝天,放松地躺倒在周璇身后的铺位。

这唯一的一次插手电影圈,总的来说还算顺利……

之前唐华最大的担心是——江处长和周璇互相看不对眼。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江处长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已经是从事电影和宣传工作的干部而不是演员,所以,和周璇没矛盾。两人,或者说两家子都很融洽。

……

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五大国际电影节之一,也是中东欧地区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

7月是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奖和颁奖的月份。

昨天,电影节连映了两部电影,其中法国片《四海之内皆兄弟》受到的好评很多。

一艘渔船在北海捕鱼时,船上的船员吃了变质火腿,12名船员有11名躺倒,唯一一个毫发无损的船员叫默罕默德,看名字就知道他为什么没有食物中毒了。船长在躺倒之前发了一份s.o.s的求救讯号,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收到,并且回答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原来只管切鱼,不会开船、

不懂无线电的默罕默德要学会通过无线电求援,拯救整艘渔船。

这部黑白电影包含宗教和解元素、故事性和悬念设置都比较好。

第二天放映继续,这回小放映厅的观众们一人配发了一副黑灰色的亮闪闪的眼镜。

“这是3d电影吗?”“为什么不是红蓝眼镜?”“这不是红蓝3d电影,这是偏振光3d电影,美国也刚刚搞出来,很先进的。”

现在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其实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电影节,其他国家参加评奖的电影,基本上也是由各国共-产-党、左翼人士拍摄或者推荐来电影,虽然美国前两年已经有偏振光立体电影了,但这种电影出现在卡罗维发利还是第一次。

但是——现在不少人对3d电影其实有点偏见,觉得主流的电影不会用3d拍摄,3d电影一般都是什么深海世界、草原动物、雪山风景什么的主题。

但是,就凭中国同志突破了偏振光3d电影技术这一条理由,这部电影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

电影节的特邀观众确实平均素质较高,他们很少“哇!”,要表达这电影很精彩的时候就鼓掌。而且,对各种电影场面也见得多,经验丰富。

开头3d的电影厂logo出来时没有鼓掌,但航拍黄河-泰山-平原,bgm和背景音响起的时候鼓掌了。

移动俯视拍摄黑旗军方阵前进的时候鼓掌了。

机动摄像机跟拍骑兵夹枪冲锋,鼓掌。

僧格林沁和宋景诗指挥战斗的蒙太奇,鼓掌。

战斗最关键的一刻,五支义军出现在地平线,鼓掌。

畅快淋漓的两个小时过去,出于电影节传统,观众还是坐着,等演职人员字幕走完。

嗯?

又出现了画面?

“彩蛋?”“彩蛋!”

……

击杀僧格林沁、回师在最后一刻救下村里老小击垮柳林团,电影正片就结束了。

彩蛋是正片的延续,好像在正片结束后几天,参与击败僧格林沁的各路义军在运河边道别。

宋景诗:“各位兄弟,真不和我一起在山东打土豪了?”

张琢:“宋大哥,我们要领兵南下,到天京去了!”

宋景诗:“我们几支队伍在聊城不也打得挺好的吗?”

“宋大哥,跟着你打是挺好的,就是有点……不轻松。”

张宗禹:“柱子啊,去了天京咱们都能封王吧?”

任柱:“什么封王,是我给其他人封王!”

“你想要当什么王呢?”“我要个鲁王!”

几个捻军的领袖上了缴获的运河官船,谈笑的声音渐小。宋景诗叹了一口气。再抬起头来时,他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

从运河驶过的官船,船尾一个大长辫子的身影,脏兮兮的褂子、布鞋、瘦如人干、弓着腰,这不是武训吗?

(电影里的武训人设源自武训,但又不完全相同,初期是个很讨人厌的角色,跟在主角和义军后面碎嘴,你们不好好读圣贤书,是不对的,你们要归顺朝廷blabla,但同时武训又被官府欺负得很惨。在中期帮了宋景诗起义军一次,变为一个(仍然)讨人厌的同盟者。最后柳林团突袭起义军老家时武训机缘巧合也在村中,第一波攻防时就被民团一刀砍死。)

“啪!”宋景诗给自己的马加了一鞭子,策马在岸边紧跟着缓行的官船。

影片真正结束。

……

北戴河。

“光是一种横波,就是说,它的振动方向是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但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光,振动方向又可以在限定的垂直范围内各不相同。”

在沙滩边,唐华用一根细竹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用一根小棍子在竹竿的中间,贴竹竿旋转了一圈表示光的振动方向。

“现在,用两台电影放映机同时在屏幕上投射图像,第一台放映机的光路前插一个镜片,这样它射出的光偏振方向就被限定为这个方向;第二台放映机也插一个镜片,从这台放映机射出的光偏振方向就被限定为这个方向。”

“然后我们戴一种特殊的眼镜,它的左眼可以滤除这个方向的偏振光,而让另一种偏振光通过;右眼相反。”

“这样,我们的左眼和右眼就分别看到了不同的图像,如果两个图像不是重合的,我们的眼睛会习惯地让它重合起来,立体效果就出现了。”

“其实立体电影还有一个必须采用的技术,超同步拍摄和同步播放。要实现的话,就要有一个同步控制器,拍电影的时候,连在左右的两台摄影机上……”

虽然不是唐华发明的偏振光技术,但唐华还是得负责向在场各位科普偏振光立体电影的原理。

现在,就算有以前忙到半年都没空看电影的同志,在北戴河也全都看过《宋景诗》了。

昨天早上,从捷克斯洛伐克发回的新闻,《宋景诗》拿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最佳影片奖)。汤晓丹现在就在电影节现场。

……

与去年、前年一样,7月20日~8月20日是北戴河暑期办公时间段,经济工作会议在8月上旬,因为总有一些忙不过来的同志7月20日当天到不了北戴河。

因此,头几天是纯粹的休闲时间段。

“唐华,那骑兵冲锋的时候,电影镜头好像也跟着一起冲,这是不是要派个车跟着拍?”总会计师问。

唐华:“是的,用了一辆小吉普,但又不只是一辆车就行。需要用一个稳定架,这样吉普车在野地里颠簸的时候,两个摄像机的位置、指向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你们看电影的时候,画面是很平稳的,就好像摄像机是在一条轨道上运行一样。”

“还有从高处往下拍的镜头,那是一种十几米长的吊臂,那种可就比较有实用性了,不只是拍电影能用,工程建设和大城市消防都能用到。重型机器局已经改装制造了几台这种伸缩臂载车,已用在桥梁和楼房建设方面……”

……

“好了好了,一部电影把你们各位给激动的,说正事,说正事。”

总司令把右手掌平举,左手食指戳戳右手掌心,让大家暂停一下。

“上个月我们签了个中苏623协议,又从苏联引进了一批核工厂,现在,有没有一个可靠的时间表,咱们什么时候能研制出原子弹?”

总司令问了唐华一个问题。

“对!两年前我还向主席建议搞原子弹,后来才知道半年前就已经开始搞了。这东西现在到哪个阶段了?”李宗仁副主席补了一句。

“623协议签署之后,制造原子弹的硬件设施,也就是工厂,我们基本上备齐了。”

在西海滩的都不是外人……

唐华尽量用比较谨慎的语气说目前的进展:

“还会需要一些工厂,但是都不是主要的、高难度的工厂,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由重工业部和机工部自行筹建,不再需要求苏联同志卖给我们。剩下的原子弹原理、设计、试验的问题,我相信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能解决。”

“由于623协议签署,详细的计划日程表还会稍作调整,这要等几个单位一起联合才能给出详细的时间表。但粗略地估计,我们第一颗原子弹可以在1961年底到196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爆炸成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