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24章,乘风破浪

“法新社4月28日伦敦报道:英国正在华盛顿进行新的努力,以争取修改对中国实行的所谓‘战略物资禁运’。”

“英国贸易界人士称,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很高’。”

“他们估计,中国的外汇对外支付手段估计最小限度有一亿英镑,中国在过去几年里的出口量比它的进口量大很多,结果是它的贸易顺差每年都有增加。关于一亿英镑支付能力的估计还很可能是过低了。”

“如果取消贸易禁运,中英贸易真的能达到更高水平,即每年六千万到七千五百万英镑,中国在支付手段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

“你问英国是否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是的,英国与中国建立了经贸关系。”

……

4月25日,英国首相艾登和外交大臣劳埃德乘飞机前往加拿大。在渥太华,两人同加拿大总理圣劳伦和外交部长皮尔逊举行了多次会谈。

本来艾登访问加拿大是讨论英联邦的相关事务。现在独立的殖民地越来越多,英联邦的国家数每年都在上升,英国希望成立一个英联邦秘书处,承担各成员国间交流和协商的工作,这就要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比较有分量的前殖民地商量。

但会谈结束,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并不是英联邦的杂事儿,而是英美关系与冷战。其次第二多的问题,就是英国同中国的关系。

记者:“在苏联的支持下,纳赛尔最近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对此英国有什么看法?”

艾登:“我们坚持与纳赛尔沟通谈判,最终目的是让事情得到和平解决。但我在此重申,1950年美英法三国的联合宣言对于中东尤其苏伊士运河区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记者:“首相先生,赫鲁晓夫月初访问了英国,英国是否打算充当苏联和美国之间关系缓和的中介?”

艾登:“我们必须继续尽一切努力来缓和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这关系到欧洲的安全以及英国的安全,同时,对英联邦成员国,与苏联的缓和意味着有机会进行对苏贸易,也就意味着各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记者:“关于贸易一事,最近许多金融渠道的消息显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已经恢复,这是否是在美国的默许之下?此外,对于马来半岛的独立风潮,您有何看法?”

艾登:“英国会与马来半岛的各方势力协商沟通,使各方都有一个体面的和不损害利益的结果。至于你问英国是否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是的,英国与中国建立了经贸关系。”

这话一说完,台下的几十名记者嗡嗡地吵闹起来,互相说悄悄话、交谈声不绝于耳。

艾登:“我们与中国恢复经贸关系,并不意味着赞同或者不赞同它的政府,而只是基于正常的商业原则。”

劳埃德补充:“需要各位注意到并且强调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制裁从未以文本形式呈现在首相案前,也没有呈现在北约或其他同盟的议事日程中,因此英国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与美国共同实施封锁的提议。”

记者:“英国是否正在游说美国,促使其也放弃封锁和制裁?”

劳埃德:“美国在1953年的愤怒驱使它单方面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因为我们与苏联——也就是目前中国的盟友保持着贸易关系,我们禁止向中国出售的商品,苏联可以从我们手中购买再转售给中国,因此,美国的海上封锁和禁运本身就缺乏效果和可执行性。”

记者:“但是自由世界对苏联的贸易是有严格的种类和技术水平限制的。”

“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过程中,当然会恪守巴统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条约的规定,绝不违反上述条约的条款。”劳埃德脸部红心不跳地答道。

……

香港。

中方的贸易代表“陈先生”和英方贸易代表“莫里斯先生”举行每月例行的贸易密谈。

“一晃都三年过去了。”正式谈事儿之前,陈先生闲聊了一句。

莫里斯:“这三年我们的成效都很卓著,在铁幕里打开了中国和英国贸易的窗口。”

“贵国的首相已经公开了中国与英国正在进行贸易的事实,相信首相先生也一定与美国方面达成了私下协议,”陈先生说,“或许我们今后的业务会稍有减轻。”

莫里斯举止优雅地盖上茶杯盖:“还是有一些交易,只能由我和您来决定。布里斯托尔-奥林巴斯发动机,贵国有兴趣吗?”

陈先生:“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就是奥林巴斯发动机的零件和图纸。”

莫里斯:“三年过去了,罗尔斯·罗伊斯升级了发动机,现在不是最初的那款布里斯托尔bol.1,而是布里斯托尔bol.12,或者叫奥林巴斯mk 102。”

陈先生暂时没有回答,这种临时提出的贸易问题他需要回去立即电报联系上级,再等待上级指令。

莫里斯压低声音:“绝对英国空军自用的原装正品,品质有保证。它就是为avro火神轰炸

机生产的,但英国政府削减了国防预算,火神轰炸机的产量被砍了,因此有一批发动机剩余。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错过可就再也买不到了。”

陈先生:“这事儿我要向上级请示,我们两天以后再约个地方喝茶。”

“当然可以,这很合理。”莫里斯把几页发动机的说明文件递给陈先生,“后天见。”

……

电报从香港发回广州,又立即被转到北京。外贸部阅读电文后,立即又转发给唐华和刘鼐。

“成都所这两年干得不错,那个布里斯托尔-奥林巴斯的发动机仿制出来了,”刘鼐说,“但是性能略微有点不满意,大修周期……不,全寿命只有100个小时,主要原因他们也查出来了,一个旋转部件的设计不好,磨损太快,而要换这个部件需要把发动机彻底拆解。”

唐华:“我们1953年提出要这个东西的时候,英国这款发动机只有初代型号生产出来了。其实从英国人手里要发动机和图纸就是给成都所练手用的,他们能把英美苏三国的机器设备磨合在一起,按图纸生产出发动机,而且还找到了短寿的原因,这等于是超出我的预期了。”

刘鼐:“那么这批发动机我们是买下来还是等成都所把现在这个发动机的磨损问题解决掉?”

唐华:“我建议吃下来,而且向英国人买图纸。不卖也没关系,我们测绘仿制。1953年我们买的那个东西确实是比较原始的型号,现在英国人卖的是好货。”

奥林巴斯mk 102是5吨级的发动机,火神轰炸机每架配4台。1953年买的发动机图纸,设计推力就只有4.1吨,而且那个短寿问题英国人自己也遇到了,后续改进型的时候克服掉的。

火神轰炸机的量级档次和图-16基本一致,火神是四发,4台5吨推力的奥林巴斯;图-16是双发,两台9.5吨发动机。

中国已经确定引进图-16了,航空工业局当然不会再用mk102攒出一种轰炸机来,这就重复建设了。

此外还有一件事,唐华知道真相,但并不打算说破:

英国政府并没有削减火神轰炸机的产量,现在冷战正是高潮,英国就算砍航母也不敢削减轰炸机产量。安装奥林巴斯mk101的头批15架火神生产出来之后,第二批火神安装奥林巴斯mk102,订购数是45架,这45架最后都如数交付了。

所以这纯粹是布里斯托尔-罗尔斯·罗伊斯想再挣一份钱。

……

成都航空联合体—成都发动机制造厂。

“陆主任,英国人同意向我们出售新版发动机了!”屠基达冲进设计中心,“外贸部已经批准,几个月后我们就可以拿到发动机了!”

“罗尔斯·罗伊斯的mk102是吧,”陆孝彭说,“我在格洛斯特飞机公司工作的时候去过罗罗交流,可惜那是10年前的事了。既然发动机有一批现成的,那我们那个飞机就可以动手了。”

屠基达:“对,那个……放大版的歼教-1。”

陆孝彭:“什么放大版的歼教-1,连机翼翼形都变了,完全就是一架新飞机,这是伊尔-28的替代机。”

屠基达:“可它看起来不像轰炸机。陆主任,这伊尔-28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先进的吧,10年之后也不算落后,我们这就开始研制它的替代品了?”

陆孝彭:“这说明什么,说明唐部长给了我们10年时间研制它。”

成飞的歼教-1第二版试飞特别顺利,1955年12月结束试飞,1956年1月定型,现在已经量产了。

第二版主要就是修改进气道、采用新设计的座舱,还装上了1门23毫米机炮。

1955年9月之后,试飞员就在靶场用23毫米机炮“哒哒哒”,还试着低空投透航弹训练弹——歼教-1腹部的副油箱挂架也能挂炸弹。

这歼教-1怎么看都有点像f-80“油挑子”,也是平直翼,速度不算太快(和米格-15比),能丢炸弹。当然,它的主要功能还是训练飞行员。

新设计的飞机还没有命名,陆孝彭也不知道这飞机是“轰”打头还是“强”打头。双发两侧进气布局,两台布里斯托尔/奥林巴斯系发动机,总推力10吨,最大起飞重量25吨。

下发的规划书里面明写了:不设内弹仓,要求每侧机翼下3个挂架,机腹1个挂架最多可以挂载4枚鹰击系列空舰导弹和1个副油箱,或是2枚鹰击和3个副油箱。

至于最外侧的那个小型挂架,现在给出的规划书里面,是挂空对空导弹的……

屠基达听到“10年”这个词,不服气地说道:“要是我们真的10年才搞出来这一种飞机,那就太对不起国家了。至少应该提前两三年吧,至少……提前一两年?”

“歼教-1全重才8吨,这个飞机一下子到了25吨,哪有这么容易搞出来。”陆孝彭说。

“您50和51年的时候协助研制防空导弹,不就是几个月就搞出

来了吗?”

“那是导弹,不是飞机,而且,唐部长在亲自参与设计。”

……

对于成飞,唐华从53年开始就给他们定好了战略发展路线:

使劲浪,可以浪十年。

当然,开辟第二条米格-17/21总装生产线这种小工作是要做的;歼教-1这种简单的飞机量产也是可以的。

不过,10年之内,成飞可以只有这两种实体产出,然后研发部门可以不停地开脑洞。

但是成都的发动机和飞机研发部门,大可以开脑洞大胆设计。比如这个战轰,要求能导弹攻击,要求机头装大型雷达,要求了航程,其他没了,让陆孝彭和屠基达自由发挥。

不但是飞机设计,在mk102发动机敲定之后,成都的发动机研发部门也接到了任务书:第一、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加力燃烧室;第二、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外涵道;第三、试试把这发动机改出个燃气轮机。

……

哈尔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舰艇科。

“英国有个叫科克雷尔的工程师,他最近提出了一种新船型的构想,叫做air-cushion vessel,应该是翻译做气垫船。”

“原理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间形成气垫,把船体全部从水里垫升起来,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这样船就可以高速航行。”

“这种高速航行的船舶在近海有非常大的用途,所以我想动员舰艇科的一些人和材料,在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和试验。”

舰艇科24岁的讲师恽良讲述自己的项目构想,海军工程系主任顾懋祥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要点。

“气垫船的最初构想比这还要早得多,”恽良讲完之后,顾懋祥补充道,“其实奥匈帝国的时候就有人设计过一种滑翔艇,就采用了气垫降低阻力的方案。你拿来的这篇论文,这个科克雷尔的构想比滑翔艇要合理得多,还做了很多具体的工程计算。但是科克雷尔只有计算过程,没有设计概念图,你能不能自己把它补全出来?”

“我应该可以。如果项目启动,我先自己再进行一次工程计算,通过之后就做设计,一年之内就可以做出工程船模。”

顾懋祥:“做这个气垫船,你要多少人、多少钱?”

“人手,七八个应该差不多了。钱我也不太清楚,大概需要一到两台飞机上那种喷气发动机,还有一两台和活塞螺旋桨发动机,然后就是一些造船的基本材料和耗材吧。”

顾懋祥:“发动机我联系一下航空工程系,应该可以给你一两台旧的。其他的……等你进入实船建造的时候再解决应该也不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