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七十一章,宋氏永不为奴!

“同志们好!”

“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4月28日,驻守台中的28军84师251团、28军炮兵团接受了总司令的检阅。

和平协议签署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军已经抵达台北并完成了对台北的控制,起义国军除安南军团第2团之外,其余都开出驻地、封存武器接受改编,对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和基隆完成了初步的调查统计,从大陆派往台湾的第一批地方干部已经抵达,开始对政区进行初步分划。

台湾全岛已完全在我军控制之下,按预定计划,总司令和粟峪将在5月1日抵达台北并进行一次阅兵,宣告台湾战役胜利结束。

4月28日,总司令先抵达台中进行视察,然后一步步往北,一边向台湾进发,一边检阅慰问当地驻防的部队。

前敌总指挥粟峪则要晚一些,厦门前指现在没打仗那几天那么忙了,但还有一些事务必须得他来处理。粟峪预计在4月30日飞往嘉义,然后乘车前往台北。

台中的小阅兵是在清泉岗机场举行的。总司令乘坐的吉普车开过整齐的受阅队伍,28军受阅部队欢声雷动,从北京出发、前一天才赶到台湾的八一电影厂纪录片拍摄大队跟在总司令的吉普车后面,拍摄现场的影像资料。

在5月1日那天,八一厂当然也会出现在台北,记录台湾战役的终极阅兵式和战役的尾声。

“小同志,今年多大了?”

阅兵式结束,总司令视察台中84师的营地,走进84师由连片帐篷组成的军营。

“报告总司令,我今年19岁!”

“还是个小娃娃咧,”总司令笑着说,“什么时候参的军?”

“我是1951年参军的!”

“这位战士叫许易。小许是沂蒙山老区出来的,哥哥44年就参加了八路,在9兵团26军,打过抗美援朝,1952年复原了。小许47年参加儿童团,51年参军,台湾战役是他经历的第一场战斗,但是在战场上特别勇敢,短短几天立了一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总司令拍拍许易的肩膀,“小同志,将来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地方建设的工作中,都希望你不畏艰难,再立新功!”

……

“杨队长,我去读书真的好?”

杨育才:“张南群,你都问过多少次了,哪这么多废话!读书好,你就该去读书!”

从朝鲜轮换下来之后,志愿军68军现在的驻地是沈阳。

68军的军属特种侦察营宿舍里,小战士张南群已经填了转到军校就读的申请表格,但心里还是不太踏实,又来问他的老队长杨育才。

见杨育才一通训,张南群挠挠脑袋,“队长,当解放军,特别是当特种兵,打仗杀敌那多带劲啊。一想到以后不是战场上真刀真枪过招了,我得去读书,一读三四年,心里就发憷。”

“打仗杀敌,你也不想想我们在朝鲜为什么能够消灭那么多美国鬼子?”杨育才说,“就说汉城北边那次行动吧,为什么李培禄拿个仪器对着防空洞大门照,天上就飞来一颗炸弹把防空洞大门炸开?然后李培禄又对着大门蜷起的钢板继续照,第二颗炸弹就顺着门洞飞进防空洞里头,把美军的少将师长炸死在里头?”

“我们在引导制导炸弹,这个武器连美国人现在都没有,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比他们厉害。”

杨育才:“这不就对了?科学技术以后就是最重要的,小张你才20岁,好好念书,在大学钻研军事的科技,以后可比我们这些特种兵有用多了。唉要不是今年我二十八了,我也想去读书……”

张南群:“是,明白!就是这哈尔滨太冷了……”

“冷你就把被子批身上,然后再去上课!”

……

美国,旧金山。

“三妹,节哀。”

宋子文走进大堂,拉着宋美龄的手安慰道。

常凯申从大陆败退台湾后,宋子文、宋霭龄、宋子良、宋子安移民美国。宋美龄在台湾呆了一阵子,1952年以赴美就医为名也离开常凯申长期留在了美国。但这三兄弟两姐妹平时不住在一起,宋子文上一次见宋美龄还是三月份。

短短一个月,眼前的三妹就好像突然老了20岁,成了一个颓丧的老太太,发簪虽然还梳理得一丝不苟,头发却已经全白了。

“我从东海岸坐火车到旧金山,一路上都在想,我们怎么样做才可以光复民国,恢复华夏衣冠,怎么样做才可以告慰我先生在天之灵……”宋美龄说到这里,泪水忍不住地从眼窝子里流了出来。

宋子文一边感叹三妹的表演型人格,一边拍着她的肩膀继续宽慰道:“正所谓精卫填海,矢志不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复兴的一天。我们还是等大姐回来再聊大事吧。”

民国时期,有人说如果宋霭玲是个男人,也许整个中国都是她的。作为宋氏

三姐妹的老大,也是这兄弟姐妹六个的最年长者,宋蔼龄绝不是娇滴滴的大小姐。她不苟言笑,性情冷漠,也不在乎穿着打扮。但是她有一个精于算计的头脑,无论政治还是企业、金融,操盘能力都比常凯申强两个等级以上。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收集的一份证词里,说宋霭龄经常雇凶杀掉那些不肯跟她合作的商业对手,上海滩的杜月笙是他的长期合作伙伴,412时杜月笙参加杀戮很可能就是宋霭龄下的直接命令。

“子文,三妹,我来了。”宋霭龄走进大堂,淡淡地对早到的弟弟和三妹说。

“大姐。”“大姐。”

“别的话不多说。我一直在考虑以后该怎么办,今天来这里,也是想和诸位弟弟妹妹商量。噢,子良和子安是和我一块来的,同来的还有几位记者朋友。”

“大姐,你可想到了什么主意?”宋子文问。

“复国。”

宋子文:“就凭我们宋家,太难了。”

“收容中国遗民,招揽忠心孤臣,举华夏传承之旗,行基督复国之路。”宋霭龄说,“先借美国之资财,维系流亡政府,收拾人心坚持下去;待时机成熟,借美国之兵荡涤中国,再造政权,且一并完成中国信仰之刷新。”

……

记者招待会会场很快布置完毕。

大堂匾额处挂上了大幅的英文:

we will never be slaves!

到场的三五个记者人数虽少,但按宋霭龄的要求,在他说话时,记者有事没事就用闪光灯拍一张,让现场显得非常热闹。

“……中国永不为奴!宋氏永不为奴!”

宋霭龄以一句口号结束了自己的声明。

……

白宫。

“常凯申的遗孀刚刚宣布在旧金山成立流亡政府。但流亡政府的组建以及成立宣言,是她的姐姐宣布的。”

cia局长艾伦·杜勒斯对他的哥哥、国务卿约翰·杜勒斯说。

约翰·杜勒斯听到这个消息,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流亡政府成立的同时,他们也向美国提出了资金援助要求,对吗?”

“完全正确。他们要求我们每年向他们援助一千五百万美元,用于维持流亡政府的运转并雇佣武装人员。”

“就那几十个人每年要花一千五百万美元?不,哪怕一千五百美元我们也不会给。这不仅是我说的,总统也一样。”约翰·杜勒斯说,“况且,我听说宋美龄和宋子文文都是富豪,有人曾估计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资产有1亿美元……cia调查过他们的资产吗?”

“没有一亿美元,但也接近七千万了。”

“很好很好,如果他们每年花费一千五百万美元,那就先花他们的资产好了,四年之后我们看看他们的流亡政府组建得怎么样,到时候再决定是否投资进去。”

“哈哈……”艾伦·杜勒斯笑了,“不可能的。他们账户上的钱很多本来就是美国援助中国的资金。……如果总统真的给他们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支票,那这些钱也会成为他们新的账户余额。但是,cia有一定的支付额度,用来支持那些别国的反对派。如果总统看到了常凯申遗孀的请求,可能会批示cia向他们支付一些活动经费,这个额度最高可达每年30万美元。”

“30万美元,看上去比1500万好多了,但我不敢确定总统会批准。”约翰·杜勒斯说,“总统现在有巨大的麻烦,不是台湾,甚至不是军事,而是财政。艾伦,我可能还要提醒你,这不仅是给常凯申遗孀3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能否被批准的问题,而是cia,你们1954年的预算可能会有麻烦。”

……

与杜勒斯兄弟谈话的地方相隔几个房间,是美国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

“中央情报局目前耗费了过多的政府预算,但却没有给政府和军方高层提供太有价值的情报。我想在1954和1955年,在cia头上依次裁减500万和600万美元的预算,这样未来两年我们就可以省下1600万美元。”

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说。

威尔逊摊摊手,“正如我一直主张的,间谍和情报不是万能的,提升美国的军事技术,建立美军的装备技术优势,比情报人员买通高官更稳妥、也更有用。”

威尔逊刚刚才在参议院的督促下,把他在几大军火集团的股份卖掉——其实当然没有全卖掉,有些公司的股票他舍不得卖,找了几个马甲代持。削减cia的经费可以,如果同时还增加研发下一代武器的经费,那就完美了。

“是建立美军的装备技术优势,还是让美军重新夺回装备技术优势?”艾森豪威尔问了一句。

“这,当然,有些情况下,总之要看情况而定,”查尔斯·威尔逊说,“我说的情况就是,是否在国防预算中留了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下一代武器系统。比如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已经进行了论证和先期研制,但电视制

导空地导弹和电视制导炸弹两个项目的总预算可能超过一亿美元……但是中国人已经把这个东西造出来而且使用了,我们如果不花这一笔该花的钱,下一场战争我们阵亡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个陆军少将了。”

谈到一亿美元的事,艾森豪威尔胸口又感觉有点发堵。上任三个月以来他最头疼的就是钱。

美国联邦政府预计,1953年的财政收入是870亿美元。

而1953年,美国政府还偿付1943年发行的战争债券,一共500亿美元。

870亿收入哗啦一下就没了500亿,剩下370亿,而1953年的军事预算都不止370亿。难道让联邦政府喝西北风去么。

战争债券是不可能赖账的。好在还有一条路,借新债还旧债。艾森豪威尔一口气借了600亿美元。

除了生印美元出来还债,艾森豪威尔还要扩大政府投资建设,刺激经济、缓解经济危机。

偿还的500亿美元国债,等于是给10年前借钱的人(主要是中小资本家和企业主)把他们的债券还原成现金,这样市场上就又多了50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通胀是会通胀,但正好也可以刺激经济。

“那么还有一件事情,中国主席的……幻影。”艾森豪威尔说,“现在记者们都把这种技术叫做幻影。它到底是什么?”

“几个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在研究这个幻影,虽然唯一的现场证据是记者拍摄的照片。嗯,但是,”查尔斯·威尔逊说,“我想为此而担忧的应该是好莱坞。”

“它只是未来的电影发展方向,而没有军事的用途?”

“我想……是的。”

艾森豪威尔虽然不再发问了,但眼神还是深深地透着怀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