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掠夺舅舅(双性)(H) > 第三九七章 杂学之说

高珑的呼吸不由地粗缓起来:“方铮,你为何要捉弄老夫?”

方铮摇头:“高大人,本侯方才所说乃是赤诚之语,怎可说是捉弄于你?”

“方铮,如此说来,你是当真的了?”

“那是自然。”

“好,老夫就暂且信你一次。将你打算如何向老夫赔罪,说来听听。”

“好。”方铮刚要说下去,但又停住了。方铮看看潘惜灵,后者会意,连忙笑眯眯地靠上了高珑的那婆娘。

“婶婶,惜灵听说您是玉器鉴定的大行家,这不,惜灵最近得到一块上好的南阳玉,想请婶婶给品鉴一番。”

“什么?南阳玉?”一听到这,这高珑的婆娘也顿时兴奋不已。要知道,这南阳玉在大楚,乃是四大名玉之一,珍稀得很。这普通人求之都不得,如今这有着大好的机会,怎么不去瞧上一瞧!。

“侄女,快带婶婶去。”

……

看着这兴冲冲随着潘惜灵而去的蠢婆娘,高珑无奈地摇头。

待那二人离开之后,方铮正色道:“高大人可知何谓杂学?”

“杂学?”高珑微微一笑:“方铮,你也太小瞧老夫了。这天下之学分为经学和杂学。”

“这经学乃记录的圣人之言,习之,能明善恶,知廉耻,晓义理,通伦常。”

“而这杂学则指的除经学之外的纷杂之学问。这杂学包含众多,如听闻,地理,时务,掌故,天算、舆地,农事,器械……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在其中。”

看着这得意洋洋向自己炫耀学问的高珑,方铮微微一笑:“高大人,但不知这经学和杂学到底谁更重要?”

“这……”高珑愣住了,许久之后,才轻轻道。

“方铮,老夫以为,这经学和杂学各有各的妙处所在,实在很难分出这到底孰轻孰重。”

看着这高珑的这稍许遗憾的样子,方铮也不禁暗自点头。

“本侯敢问高大人,既然这经学和杂学一样重要。可为何我大楚却重经学轻

杂学?”

“……”高珑哑口无言。

大楚,自是将这天下的学问分为经学和杂学不假。但在方铮原来的时代,这经学相当于那人文学科,而杂学则相当于那自然学科。

经学强调对文化的研究,而杂学所究研的则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人类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人类的不断进步,更离不开对自然科学的探讨。

可是遗憾的是,在如今的大楚,人们都对那些圣贤留下来的经学异常的尊崇,而对于那些草根之人在生产与生活之中所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不那么注重。

历朝历代,这杂学对治家、治世皆有大益,却不显达。甚至还有迂腐之人将之视为奇思淫巧,就连那对杂学有深刻感悟的匠人更是被人轻视。

“高大人,正如你所说,学习那经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情趣。但是这杂学,却将那些三教九流之内的学问皆容入其中。”

方铮的眼睛熠熠生辉:“高大人,我大楚若想更富强,我大楚百姓若想更富足,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是断然不可少。这杂学不显,富国强民只是空谈。”

“的确如此。”听到这的高珑也是连连点头。

方铮话头一转:“高大人,有没有兴趣为我大楚的富强去鼓励这杂学的发展?”

高珑先是一愣,然后大喜:“方铮,你说老夫真的可以?”

方铮点点头:“高大人须知,这杂学越盛,这国越盛。本侯以为,只要我大楚杂学能得到蓬勃发展,这国力之强,就算超过圣祖,太祖一朝,也不是问题。 ”

“而当那一天真的到来之后,这后世的青书之上必然有你高大人之名。”

“好,好。”高珑眉开眼笑,在不知不觉之间,对方铮的称呼也变了。

“但不知侯爷要老夫如何去做?”

“如何去做?本侯想成立集云社。”

……

七天之后,大楚集云社成立。

这大楚集云社,顾名思义,要

云集这天下的才学。

而让人不感到稍许诧异的是,这集云社的着重点不是记载着那圣人之训的经学,而是那不受人待见的杂学。

这集云社宣布,要为天下的杂学提供一个宣传的地方。不管你究研的是何等的杂学,只要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莫大帮助的话,这大楚集云社都会尽量为你做宣传。

这集云社的建立,顿时引起了一阵轰动。

要知道,那些真正究研学问的人,没有一个的敝帚自珍的,他们无一不希望这些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学问能够流传下去,泽被后人。

可是遗憾的是,以前这些杂学知识的传承,由于究研者的身份卑微,很多都是以交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去。

而这样的传播方式在相传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移和丢失。而最稳妥的方式是以书刊的形式将它们保存下来,让后来人得到启发,让后来人对之进行完善改进。

可是如今,这种遗憾将不再。

为了鼓励这杂学的传播,这大楚集云社更是建立了自己的书坊,为这些究研杂学的佼佼者,提供将他们的学问刊印成册的机会。

而更让人感到吃惊的,在刊印这些书籍的时候,这些究研杂学的人,不但不要掏出一文钱,甚至这集云社反而倒给一大笔银子。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样的做法非常的愚蠢,可是方铮却以为不然。方铮非常清楚,这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得到是经过了无数人的摸索,也历经了无数的失败。

如此宝贵的东西,必须要让它们流传下去这学问要想最大限度地流传开来,这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将学问变成书稿,然后刊行于世。

这样的话,不仅有利其他人更快地明了,也更有利于其他人的研习和探讨。

学问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一代代的人去摸索,去总结,去创新。一门学问在著书传世之后,后人再进一步研习提出增益改进,这才能使得这学问更加完善,更加的厉害。

(本章完)

搜索【看书助手】官方地址:www.kanshuzhushou.com 百万热门书籍终身无广告免费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