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五十二章 甘肃党组织

马麒微闭着双眼,在一言不发地听了半晌他的下属们种种乱七八糟的言论以后,忽然睁大了眼睛,扫视了一圈屋子里的人,如闷雷似的低吼了一声。

“没有个儿子娃,有的话,把脓皮袋给戳破去!”

“儿子娃”,顾名思义,不外乎是指男孩子。但是这个词儿,在莽莽苍苍、天高地迥的西北高原上,它并不仅仅是区分性别、表明年龄的一个人口学上的名词,更是一个热得烫人的承载着巨大精神内涵的符号。

它是指七尺男儿,就要顶天立地,建功立业;当不了英雄豪杰、死士殉臣,便宁可做土匪强盗、绿林好汉,决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做什么缩头乌龟、坑头懦夫;混不出人样,干脆抱块石头跳黄河。

它意味着吃肉嚼骨头,拉屎攥拳头;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推倒龙床杀太子,老虎嘴上敢拔毛。

说一个男人不是“儿子娃”,哪怕是指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也是对其极大的侮辱;说一群男人里没有“儿子娃”,无异于对这群人每人掴了一记耳光。

“军门,那您就说吧,到底要怎么干?我们都听军门的!”

按理说,清朝能够被称为军门的只有十五员提督,但这仅仅是理论值而已,到晚清时,很多加提督衔的绿营总兵和记名提督也都被人尊称为军门。

像马麒是西宁镇总兵,他的部下自然尊称其为军门——不过堂堂的民国,共和都已经好几年了,在甘肃省居然还堂而皇之的保留着总兵、军门这些名目,也是十分可笑。

马麒睁大眼睛:“我们不能三摇四晃,马安良离了兰州,兰州就不归他啦!如果不是我们打败白朗,兰州现在一定姓白,我们自己占据兰州,那也不用马安良来给我许诺一个不值钱的副都督了。”

他打定主意要把兰州城从马安良手上夺走,而且还要做的比马安良更绝:

“为防万一,我们要把马安良留在兰州的人全部铲除殆尽!对凡操外省口音、疑似官军的人也都要格杀勿论。”

马麒还冷冷道:“我听说马福祥在兰州城内也起了一座将军第,也要拿下,狠狠搜查一遍,他家一定藏着不少金银钱财。”

青海马家军的其他部下都还很震惊,马家军各支系之间虽然偶有关系不和睦的时候,但大家都是同族同教之人,还都是河州老乡,要把事情做到这么绝的地步实在惊人。

马麒补充说:“马安良、马福祥留在兰州的家眷子侄,先拿住他们,暂时不杀。”暂时不杀,也就是说看情况以后或许就要全部杀光。

这做法实在极端残暴,在座诸将无不心惊胆战。会议结束以后,喇世俊便马上离开督署回家,半路上又转往丁益三家中,把马麒准备和马安良决裂的消息通知给了丁益三。

喇世俊也是回回,而且和马家军一样都是河州人,但他不是军人,而是甘回中极罕见的文举人,光绪年间还曾参加过那次震动海内外的“公车上书”,是书中签名的六十一名甘肃举人之一,属于立宪派。

立宪派放在其他省区,立场就和社会党即冲突,保守程度甚至还超过国民党的右派,算是绝对的反动派之列。

但在甘肃这块极为保守的内陆省区,立宪派就算是相对很进步了。

特别是马安良、马麒先后控制兰州,大肆杀戮革命党,可兰州本来就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激进革命党人,所以被杀的大多数其实都是立宪派。

喇世俊因为在河州回回中威望极高,所以才不至于被牵连致死。

喇世俊的政治立场和马福祥类似,他们都绝非革命者,但基本上都秉持支持中央和谁在中央支持谁的态度。所以红军一进北京,喇世俊就和丁益三等人建立了联系。

他到丁宅以后,马上找到丁益三说:“大事不好!马麒准备发起兵变反了马安良!”

“二马自相残杀,有什么不好?”

“马麒一旦兵变,就要杀尽兰州的外省人……丁先生,贵党到底有没有办法?”

丁益三也大吃一惊,看来地下党的行动必须加快起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