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七十六章 老毅军(二更)

感谢@境井仁 的打赏,今天也是三更,请大家把月票和推荐票投给宇文吧。

===

安武军在阜阳和颍上都曾经取得重大胜利,倪嗣冲连续数次击败淮上军,又以铁腕杀戮了成千上万“可能”跟民党有染的人。

方声洞在江北杀了三四百名乡绅,已经震动了地方。那么倪嗣冲呢?

光是在阜阳城,倪嗣冲就杀了成百上千人,至于整个皖北,至少几千人死在安武军屠刀下,其中大多数其实还是根本和革命党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有的只是因为士绅之间的私怨,有的死者则是因为到外国留过学,或者在洋行做买办,所以留着短发,居然一并被倪嗣冲杀掉。

短短几天时间,安武军就在皖北杀掉好几千人,这些鲜血和死难,又有谁能记得呢?

张汇滔家族五十多口人,都被倪嗣冲枪决,这种事情,又有谁觉得过分呢?

这是一个动荡的大时代,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的报复,也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的镇压,是暴动,是血腥,是战争——

而且这一切,只是序曲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滴血。

第二路军在正阳关的防线非常坚固,和徐州情况正相反,在皖北是北军攻、南军守。唯一相同的地方,是第二路军司令部的林述庆等人,同样赶到了最前线督战,发扬着北伐军一贯指挥部前移的优良传统。

如果是在列强级别的陆军会战里,这种做法其实反而会造成指挥部暴露在敌人火力打击下的问题。

不过彼时中国,南北两军尚无这般猛烈的火力,通讯条件的限制也让指挥部前移,能够更好增加指挥系统的效率。

林述庆拉下大檐帽,正阳关前安武军的猛冲给了他回到南京光复战役时的感觉,安武军的作风和打法都和张勋的江防军非常相似。

这两支清廷老练军里最后的翘楚,已经落后于新时代,但靠着大刀、督战队、鸦片和赏银,照旧有不小威力。

第三师在正阳关构筑的阵地非常坚固,也让淮上军的参谋长张汇滔大开眼界。

张汇滔留学过日本,但并不是专门军事学校毕业的军校生,对近代化的阵地防御一窍不通,更不懂机枪、火炮和射击点具体要如何布置。

这些专业知识都建立在军事地学和数学之上,需要完全专业的人才才能布置出来,安武军大片大片的冲锋队伍散成一个扇面扑过来,旋即就被第三师激烈的火力网打的支离破碎。

在南京通过大批缴获军械重新武装起来的镇军,也是第一次打这么过瘾的“奢侈仗”。机关枪的子弹、山野炮的炮弹,都和不要钱一样,死命往正阳关前倾斜。

爆炸声在阵前响成一片,子弹噼里啪啦横扫过去,即便没有激起片片血雾,也至少把雪地犁了一遍。

安武军的扇形冲击队伍,被这么当头一棒,清军官兵立刻就嗷嗷惨叫着倒下去一大片,又溃逃回去一大片,只剩下百来个人继续往前冲,但很快就又被第三师的反击部队全部消灭。

一个红顶子的军官身上全是炮弹炸开的血水和碎肉,他半只手臂被炮弹碎片刮走,还剩下半截手肘白骨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另外一只手提着把关刀,呜呜呜惨叫着居然痛哭起来,完全是一副精神彻底崩溃的模样。

白刃战又一次展开,第三师和浙军独立旅,都不像第一路军的华野战士们那样善于、勇于拼刺。

他们近战肉搏的水平还不如北洋军,估计就和安武军在一个水平线上,只是有背后强大的火力支援,镇军跟浙军袍泽现在也有勇气拼刺下去了。

安武军的官兵其实相当勇猛,他们之中不少人,甚至是当年跟着宋庆参加过甲午之役的毅军老兵。

他们在鸭绿江,在摩天岭,在凤凰城,在连山关,在九连城,也曾经为着身后的国家、民族和家人,同日军浴血奋战,获得过甲午战争里中国陆军唯一的光荣。

十多年后,这些老毅军却被袁世凯丢到了同室操戈的内战战场上,双手沾染了皖北无辜人民的血泪,背负上是他们不足以赎过的罪恶。

正阳关的壕沟前,许多三四十岁的毅军老兵挥舞大刀,与第三师敢死队的步枪刺刀拼杀在一处。

许多人冲得筋疲力尽,所有的肌肉都在激烈的运动后像灌过铅水一样沉重和酸痛。中国的老军人,把大刀砍在了中国青年人的肩膀上,中国的青年士兵,把刺刀扎进了甲午老兵的心窝里。

血水、尸体、断肢、肉片,堆叠满正阳关的壕沟,激烈的战事让浙军独立旅旅长陈仪震撼不已,他切实感到害怕,甚至升起想要逃走的想法。

“革命军的为将者,必须做出身先士卒的样子来!”

北伐军名义上的总司令和第二路军司令官林述庆,就站在独立旅旅长陈仪身后,很是不满地扫了陈仪一眼。

陈仪是目前北伐军旅团一级高级指挥官中,唯一一位没有向先锋队组织部提交过入队申请书的将领。

他思想较保守,已经被林述庆批评过好多回了。

陈仪唯唯诺诺退到自己的岗位上,又想起他在浙江老家的好朋友周树人,最近写来的一封信,绍兴的革命党人做法颇粗暴,革命真的对吗?中国人杀中国人,死这么多人,又真的对吗?

眼前的杀戮,让陈仪有点动摇,他给周树人寄去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迷茫和不解,不知道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结交的这位老同学和小老乡,能不能为陈仪解此困惑呢?

战斗还在继续着,陈仪的指挥能力一般,负第二路军前敌指挥之任的,实际上是第二师师长杨若钧和师指导林之夏。

这两个人都是先锋队的正式队员,而且杨若钧还是林淮唐的重度崇拜者,他们作战决心都相当坚决,杨若钧以师长之尊,也是数次冲到最外围的一层堑壕里观察敌情,丝毫不缺乏先锋队队员应当具备的勇气。

还有一个基层连长,也给林述庆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安武军几次攻坚失败,倪嗣冲发了狠,勒令安武军统领马联甲亲自带兵突击,一下子增加数倍兵力冲击正阳关前的壕沟,第三师险些支撑不住。

关键时刻,一个叫唐生智的连长,戴着副眼镜,却高举刺刀主动跃出壕沟,硬生生把马联甲又给顶了回去。

他在战场上狂言:“湖南伢子不是好惹的,倪嗣冲跟马联甲都是满廷高官,我只是一个区区微不足道的士兵。倪嗣冲杀了我,胜之不足获得满廷的嘉奖,我如杀了倪嗣冲,必定名动天下。”

因此居然带着半个连,就敢主动邀击安武军,唐生智身上有股子狂气在,居然如此就把马联甲吓住。

他被第三师师长杨若钧派来的援兵救回以后,还犹自兴奋,掏出手枪说:“我和君汉先生一样,倘不幸战败,肯定不给满洲人杀我的机会,就用这个解决自己。”

唐生智是湖南人,武昌起义爆发以前,他和目前北伐军的参谋处主任李济深、副官长何贯中一样,也在保定军校读书。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唐生智跟几个湖南同学一起南下到上海参加革命。

可惜他没有第一时间参加先锋队,而是投入到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里头,被任为连长,他雷厉风行整顿这支连队,还向陈其美告发营长吃空额的事情,结果反被陈其美免职,一怒之下就来了南京。

唐生智的湖南同乡叶开鑫,是镇军的将领,就把唐生智又提拔为连长,倒没有想到他作战如此勇猛大胆,颇有几分第二师师长方声洞的味道。

林述庆向第二路军参谋长柏文蔚夸奖道:

“叶开鑫手下这个连长,对,唐生智唐孟潇,他真够朋友的,这么有勇气,要记得他,半个连就打退了马联甲,正阳关之战他是有功的!”

柏文蔚记下唐生智的名字,又望向关城外安武军的队伍:“安武军是不行了……真可惜啊,毅军不少人都是甲午老兵,就这么牺牲在内战的战场上,真不值得!”

第二师师指导林之夏咬住嘴唇,沉声说:“这不是内战,这是光复的革命。他们选择了站在大时代浪潮的对立面,不管过去曾有过多少功劳,也注定会被大时代所淘汰。现在是这样,今后也会是这样,烈武,咱们该记住这点,不管你曾有过多少光荣,也不能去对抗国民大时代的浪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