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历史 > 晋烬 > 第十七章:布置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潘岳:《安身论》

——

康朱皮站在武乡县的城头,看着负责坚守城池的义军家眷从各个村庄赶着大车,带着牲畜蜂拥而来,想进入县城,自己的扈从正在门口拼命维持秩序。

在昨天晚上,康朱皮自告奋勇来坚守武乡县城,以“吸引”郝散最多的注意力后,义军诸领袖都很称赞康朱皮的勇敢与“大义”,特别是康朱皮随后补充要求:他想把二百多羯人的家属都迁入县城中“避难”,以此“逼迫”羯胡义军拼死一搏,否则羯胡义军有可能在激烈的守城战中支撑不住而弃城逃亡。

“康君子毁家纾难,冲锋在前,吃亏也在前,他在县里半点产业都没有,都做得到和我们县共存亡,我又有什么不行的?我把所有的部曲家奴都搬进县城来!”

坐在康朱皮身边的王瑰也宣布留下来坚守武乡县,还要把自己的牲畜栏留一部分出来安置义军的牲畜。

经过又一番商量和讨价还价,义军共同决定,由康朱皮、王瑰带配合原有县吏、民勇守卫武乡县,其他豪强先集中义军手中的骑兵,在武乡县附近打击这几天会大量出现的山匪和溃军,掩护那些不愿留守县城,又与豪强们沾亲带故的大户带着细软去豪强坞壁避难,同时替康朱皮们争取修缮城池的时间。

“如此,我军共有县卒二人,县吏三十五人,民勇一百四十五人,羯胡二百人,豪强义兵五十七人,合计四百二十九人。”

在县令、县丞、县尉、功曹、主簿等县中主官悉数殉国后,记室内史李政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县吏负责人,他正拿着一卷麻纸向康朱皮汇报,上面是粗制的表格,统计着县中现有的人数、粮草、器械。

“把余粮分成几个部分,严格看管,以免走火。把县中壮妇、少年还有能做体力活的人集中起来,准备修缮城防。把武库里还剩下的铠甲、弩机、长戟都拿出来,再在墙头放上钱箱,准备发给上城头和守卫城门的一线儿郎。”

康朱皮装模做样发了几个大致不会出错的指令,但具体数字他还不熟悉,“发多少武器,怎么分配武器?”、“准备多少钱的赏格合适?”、“余粮怎么分,义军一天要吃多少,堆在何处适合取用?”,所以细节问题只能先交给熟悉情况的李政草拟了,当然,李政的军略也是一张白纸,两人只能再和王瑰他们商量着来,如果王瑰也拿不准主意,那就......

讲道理,康朱皮是真的不懂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守城,光看到城头一排排“山”字形的城垛,他就有些发愣——后世各种现代“古城”的城垛不都是“凸”字么,这么多“山”字城垛有什么讲究,我怎么感觉一探身就出去了?这夯土城垛下面那么多打着细木桩子的孔眼是怎么个说法?具体该怎么使用?

“滚木擂石,沸油壕沟,好像守城的东西要的就是这些,敌人的攻城手段无非也是云梯冲车之类,只是如何置备也是头大。”康朱皮嘀咕着,四百多人的义军还是乱糟糟的,守城这事比不得在街上拿着兵刃捉对厮杀,需要的是规划与知识。

“胡叔叔,胡叔叔!快下来,我阿翁找叔叔有事!”清脆的小女孩声音在城墙下面响起,康朱皮向下望去,看到那个送自己草鞋的熟悉小身影正在招手,她的爷爷拄着拐杖,在一旁忙不迭地告诉小姑娘要对人礼貌。

“你们怎么不去坞堡避难,你们家全是妇孺,留在城里太危险了,趁着现在李堡主的骑兵还在附近,安全能有所保证,你们快走吧。”康朱皮来到他们跟前,都不知道他们这个关键时间找自己干什么。

老人先是再次感谢了康朱皮的救命之恩,然后表示他叫杜六,益州梓潼郡涪县人,原来做过“兵家子”,还打过大仗。现在见武乡县告急,城防组织略显无序,他就拖着这七十岁的一把老骨头,也想替守卫乡里的义军出把力,提些不知是否还中用的意见。

康朱皮一拍大腿,他正缺有人指导守城战怎么打,哪怕只是个老兵也行,当即喊扈从搬张胡床来请杜老人坐,又倒水和取粟米饭来,米薇也跟来过来,与李政一起做记录,发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精神,记下老兵的经验。

准备完毕后,康朱皮就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碰到听不清楚或者不太懂的问题,康朱皮就会重复询问和比划多次,确定老人的最终意见是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样。

“胡君子,你们不能只守城门,城门外要放两个木寨子,和城门、城楼形成像牛角一样互相保护的样子。”

“胡君子,城墙上的战棚要尽快修起来,对对,就是你说的那些木头桩子,在上面搭一个封闭的木头台子,伸出城墙,承重的根搭在垛口上,就像棚屋一样,屋顶我想想,啊啊,要涂泥巴,防火。这样弄成后,战士们在战棚里就能朝下面放箭扔石,砸到墙根的那些贼人了。”

“大家一定要准备装沙袋的大车,如果城门破了,要用这个及时堵门。不过这个也不够,城门真的破了,要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打二排木桩子,然后在桩子的空隙间填沙袋、填土,短时间内再造一堵墙来。”

“滚木擂石?那个要,要,不过不是你比划的那种大石头,要几斤的石头,像羊脑袋一样大的最好,不然你们这些年轻人也扔不了几次。”

“你们也都是农民出身吧?那一定都会用打谷子的连枷棒了,把各村的连枷棒都拿来,城墙上每隔一段放一个,专门打那些爬云梯的贼!”

“你说调动妇女、少年上城头守卫?可以,可以,不过君子得准备四条上城的行道,两上两下,家眷切不可走在一处。”

杜六连续说了很多经验,米薇和李政头也不抬的记着,康朱皮怕老人口干舌燥,还替他倒了好几次水。最后杜老人苦恼地抓着头发:

“唉,唉,这些都是葛公还在世的时候就留下来的,我的官长和父亲就是这么做的,我边看边学,最后一次做这些事是三十一年前,当时我还在剑门,跟着汉大将军......不好意思,人老了,啰嗦了,也管不住嘴巴,好多要紧东西的反而记不起来了,真是老糊涂了。”

抬头望着狭窄的登城道,老人想拄着拐杖站起来,可坐在胡床上那干瘦佝偻的身躯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力量,撑了一下没起来,只有苦笑摇头道:

“有些东西得上城才记得起来啊,不中用了,不中用了。”

“我来背您,姐,帮我扶着老先生。”

康朱皮当即伏下身去,想把杜老人背起来。

“这怎么使得,我听孙女说你是羯胡的渠帅,怎么能干背我一个老头这种活。”杜六很是吃惊,连忙要阻止。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况是指导我守城窍门的老先生?”康朱皮笑着,在米薇的帮忙下把老人扶上了自己的后背坐稳,又说道:“我那些儿郎手脚毛躁的很,他们背您,我还不放心咧。”

康朱皮小心翼翼地背着老人,选了最宽敞稳当的登城梯缓步上城,羯胡兵看到渠帅亲自背人,纷纷主动让开一条路,让康朱皮能够较顺利地在城墙上转悠,同时喊来匐勒、支禄等小帅跟着,一起听杜老指点城上布防的细节。

杜老兵伏在康朱皮的肩头,扭头看向一个个垛口,视线稍一延伸,远方那陡峭雄峻的群山、狭长险要的峡道就映入老兵浑浊无神的眼中,立足孤城之上,模糊间思绪和眼神都飘向了更远方。

杜六嘴唇嗡动着,好像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等到康朱皮询问老兵时,杜六才回过神来,很多遗失的记忆在头脑中涌现了

杜六不断指导康朱皮布置火盆、水盆,堆放羊头石、箭矢、投矛、盾牌、连枷、长斧、长矛、钩镰、沙土,准备浇洒敌人的金汁和对付冲车的两足火炬,安排包扎伤兵、轮换休息、指挥旗帜的大致位置。康朱皮都马上命人去准备,小帅们也行动起来,让自己的扈从有组织地行动起来。

城墙上下的义军青年忙活着,按家族和住所分成数组,搬运城防器械,修补城门的破损,搭建战棚和护门营寨;家眷在王瑰的指挥下烧开大釜,分发干饼、干粟米饭,疲劳的义军轮番去取水和干粮吃;康朱皮则一边背着老人检查缺漏,一边大声呼喊来鼓励士卒,让自家的扈从去帮助那些干活最重的义士,去扛最大的木头,拖最重的车辆。

李政在墙垛上压纸,画好了新的表格,每完成一项布置,都画一个圈。康朱皮觉得还不够,他想起了一些办法,就决定每当有一组人完成一件重活,康朱皮就让米薇在麻纸上记一笔,除了塞上几枚比轮钱以资鼓励外,每隔三柱香的时间,康朱皮的扈从就会齐声呼喊一次各组新取得的成绩,以激发各组互相比拼的斗志。

最后,杜六说他已经想不起更多的东西了,康朱皮才缓步下城,找来只温顺的驴子,委托“谷子”米射勿和“火星”康温汉送老兵和他孙女回去,再给他家送一些吃的。

刚目送杜老兵离开,康朱皮扭身就迈步踏进城门洞,换下一个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疲乏少年,把他肩上的大木头压在自己肩头,和旁人一起喊着号子,齐步走向城门口的营寨修建工地。

——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诸葛亮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