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抗日之无常 > 第700章 炸弹之母(中)

【159TXT】提醒书友谨记:本站网址: www.159txt.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从萧峰当时得到的那份情报来看,再用对付万津滩头日本守军的那种办法来对付马尼拉滩头的日军,很难收到那样明显的效果。当初万津滩头日军的工事,还是半露天半封闭式的,露天的地方就不用说了,防护力自然极为有限;就是那些封闭的地方,除了局部主要节点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木料加海沙,用燃烧弹收拾它们自然事半功倍。可马尼拉滩头的工事却不一样,它们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构建,坚固程度自然不用说,就是面积也比万津滩头的工事大了好几倍。对付这种又大又坚固的工事群,就是一口气扔上它几百颗燃烧弹,只怕也伤不了其分毫。

萧峰想打吕宋岛,在马尼拉滩头登陆是最好的选择。他没有麦克阿瑟那么强大的后勤保障实力,就是绕个几百公里,后勤保障依然能够保持充足。而在马尼拉滩头登陆,后勤保障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而且登陆部队很容易就可以跟从巴丹半岛出击的部队互相配合,在日本人的腹地中心开花,从而横扫整个吕宋半岛。

但是,当他了解到马尼拉滩头日军的防守工事竟然这么坚固之后,却不禁犯愁了。就日本人这么个搞法,别说他新唐国防军这点可怜的海空力量了,就是让麦克阿瑟那支强大的舰队上去,不死上个十万八万人,耗费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也铁定无法打下这个该死的滩头。

萧峰可不是个肯轻易认输的人,明知在马尼拉滩头登陆的风险大得难以估量,却依然不想放弃这条捷径。不过,他当然不会蛮干,而是马上就开始开动脑筋想办法,他的人生信条就是这样,哪怕是天大的困难,只要你肯用心去做,也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两夜绞尽脑汁的苦心琢磨,这个解决办法竟然真的就把被他想出来了,不过,解决的办法有些很另类,也很新潮,就是使用“炸弹之母”,或者叫做“掩体粉碎机”。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萧峰对后世1991年那场海湾战争可以说有着相当多的了解,当然也就记得美国佬在那场战争中制造的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1991年2月13日下午四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叫做阿里米亚的防空洞,突然遭到一场天降横祸,一枚重达2270公斤的巨型炸弹,竟然穿透了几十米厚的地面和钢筋水泥防护层,在防空洞的顶棚上炸出一个大洞。伴随着爆炸产生的强光和巨大压力,把人体生生撕成碎片并甩到墙壁上。

但灾难并没就此终结,五分钟之后,第二颗同样的炸弹从第一颗炸弹炸开的大洞直接钻进防空洞内部,剧烈的爆炸并产生了冲天大火,大火造成4500℃的高温,转眼间把没炸死的老人、孩子烧成灰烬,只在墙壁和地上留下了一个个人形的图案。

更悲惨的是,因为大火的高温,导致防空洞的自动灭火装置自行启动,向防空洞内注入大量冷水。但在如此高温下,防火装置喷出来的冷水很快就变成了开水,滚烫的开水流入下一层防空洞,将里面受伤的人全部烫死。

在那场灾难之后,过了很长时间,在种种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美国官方才不得不承认:在这次轰炸中,阿里米亚防空洞中死亡的总人数超过了1000人。

萧峰想起这场人为的灾难,不是为了去悼念死者,也没心思去谴责制造了这场灾难的刽子手,他只是由此想起了美国佬用来制造出这场灾难的那两颗炸弹——GBU-28超级燃料空气炸弹,即“炸弹之母”,或者是叫做“掩体粉碎机”。

萧峰记得,美国人当时是因为在那场战争开始后才发现,他们所有的炸弹,都无法摧毁深藏在地下的伊拉克工事,无奈之下,才想到研制一种能深深钻入地下的炸弹,“炸弹之母”由此而生。

因为是前线急需,所以美国军火公司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来进行研制,前后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把它搞出来了,并随即就送上战场。经过实战验证,且不说这种炸弹在道义上能否站住脚,单看它的威力和使用效果,都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设想。

联想到马尼拉滩头深埋入地下的日军工事,萧峰由此想到,能不能让自己的军火公司也弄出几颗这样的炸弹?要是能在短时间内研制成功的话,他就用不着头疼怎么对付马尼拉滩头那些小鬼子的工事了。

说干就干,萧峰随即把有关后世GBU-28的性能数据整理一下,然后亲自跑到军火公司,把所有研制炸弹的专家全部召集到一起,正式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研制一种能钻到地下爆炸的炸弹,也就是“掩体粉碎机”。

其实,萧峰对于GBU-28的了解并不算多,只知道这种炸弹的个头要够大、外壳要够硬、装药要够多、体型也要适合钻地,同时引信也需要延时引爆。

不过,对于那些炸弹制造专家们来说,有这些提示就已经足够了。这时候,新唐国的经济已经在高速发展,所有人的工作热情都空前高涨,那些炸弹专家唯恐没有事干,现在总司令亲自给他们拿出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意,哪还有不玩命的来干的?

因为总司令说这是军队作战急需的一种炸弹,所以这些炸弹专家们二话不说,立刻开始分工合作,一边绘制图纸,一边进行制作,一切都打破常规,基本是怎么快怎么来。因此,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拿出了第一颗样弹。

总的来说,钻地炸弹的研制工作进展能够这么快,一方面是科研人员人人尽力,另一方面也是沾了“加里曼丹工程”的光。为制造原子弹而特别研制的特种钢材,既有足够的硬度,又有很好的延展性,是制造钻地炸弹弹壳的现成材料;而同样是为引爆原子弹研制的高性能炸药,也马上被大批量生产,成为钻地炸弹的装药。

有了合适的弹材料壳和装药,再研制出合用的延时引信,然后把这些东西组装到一起,再搞出一个适合钻地的外形,一颗钻地炸弹基本就弄成了。

最终研制成的第一颗钻地炸弹样品,直径达一米,长度将近六米,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七吨半还多一点,切切实实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无霸。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拿出第一个可以真实用于实验的样品,无论是那些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还是萧峰,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恨不得马上就亲眼看到这家伙钻到地下爆炸后,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但是就在要把这个大家伙撞到飞机上进行实弹投掷实验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所有人提前都没想到的意外情况。

这么大个的炸弹,新唐国刚刚制造成功的B-1超级轰炸机是唯一的载体,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当把这个大家伙运到机场,准备将其装进B-1的炸弹舱的时候,所有人一下子都傻眼了。

因为这家伙的个头实在太大,以B-1那超级恐怖的炸弹弹仓大小,竟然都无法完全将它容纳进去。更要命的是,B-1的设计载弹量虽然达到了惊人的九吨多,可它的炸弹挂架是按照挂载多个小炸弹的指导思想来设计的,现在突然要挂这么个大家伙,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为此,本来预定的投掷实验只好暂时作罢,炸弹研制专家和飞机设计师两下一起努力,先想办法解决掉炸弹的挂载问题。经过两下的艰苦努力和互相妥协,炸弹研制专家在弹体上重新多设计了许多挂点,飞机设计师也把B-1弹仓里的武器挂架进行了加强,又改造了挂架的投掷控制系统,终于在又过了半个月之后,成功的把这枚钻地炸弹装进了B-1的弹仓。B-1弹仓里的十几个挂架,就像抬木头似的,合力抓住炸弹弹体上的十几个挂点,把它牢牢地固定在弹仓里。

但因为这颗炸弹的直径实在太大,B-1的弹仓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完全容纳,所以弹仓门只能半开半闭。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好在经过论证,证明半开着弹仓飞行,除了耗油量大一点,飞机操纵吃力一点之外,对B-1的飞行性能影响不算太大,暂时也就只能先这样了。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一架B-1超级轰炸机带上这颗巨大的钻地炸弹,呼啸着从雅加达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起飞,然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全速飞行,最终在加里曼丹岛崇山峻岭中的一个武器试验场把它投了下去。

随后经过测算,这颗人类有史以来个头最大的炸弹,从万米高空投下来之后,足足穿透了四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接着又在砂土层中向下扎了十米之多,才终于引爆,爆炸威力波及的半径,竟然有一百米之多。

支持:159TXT,请把本站分享给你们的好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