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59TXT > 军事 > 抗日之无常 > 第547章 喜忧参半(上)

【159TXT】提醒书友谨记:本站网址: www.159txt.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第二天早晨,天色刚刚发亮,雅加达北部附近海面上,一架新唐国空军的空中加油机就开始在海面上滑行。

这架飞机在海面上划出一条长长的航迹后,随即机头一昂,直蹿向云霄,然后向着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笔直的飞去,很快就飞的无影无踪。

在这架空中加油机前部的机舱里,除了飞行员和导航员外,还坐着理查德和董二喜,他们俩将乘坐这架飞机,直接返回美国。

理查德和董二喜的这次返程之行,可都是肩负重任,而且时间要求的也非常紧,所以萧峰才不惜动用空军的空中加油机,直接把他们送回去。

理查德就不用说了,萧峰要他为新唐国搞一套超级轰炸机生产线,所以命他必须马上赶回去。虽然在昨天晚上,理查德就已经给美国的副手发了电报,把这件事情安排下去了,可是萧峰认为,搞这么大的一套生产线,可不是件小事,让别人干他不放心,就硬逼着理查德今天赶回去。

至于董二喜的情况,跟理查德差不多,也是因为萧峰觉得他负责的事情刻不容缓,所以就命他跟理查德今天一起乘机返回美国。

昨天晚上,萧峰离开飞机制造公司,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回到国防军总司令部,随即紧急召见了董二喜。

当初萧峰第一次离开美国的时候,把董二喜留在那里,负责原子能实验室和铀浓缩工厂的安保工作,同时也负责监督整个“波士顿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虽然后来萧峰第二次到美国时,又交给他一项秘密任务,命他负责为新唐国物色各方面人才、搜集有关美日关系的情报,但前两项工作还由他同时兼顾,不过给他派了个副手,就是原来特战第三大队第二小队小队长安大林。

董二喜这次回来,本来就是向萧峰述职和报告“波士顿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因为这些事情有许多不是在电报中说不明白,就是不方便说,他必须回来亲自向萧峰报告。只是从他回到新唐国开始,萧峰就为安排他请来的那些专家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没空顾得上他。

直到昨天晚上,萧峰才突然紧急召见董二喜,让他汇报“波士顿计划”的详细情况。

因为有关“波士顿计划”需要汇报的事情很多,所以董二喜一直说到后半夜,才算汇报完毕。

对萧峰来说,董二喜汇报的情况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波士顿计划”进展顺利。据董二喜报告,经过所有参与计划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在格雷洛克山中的铀浓缩工厂已经成功的完成了浓缩铀的提炼工作,得到了近七十公斤浓缩铀成品,也就是铀235。而在董二喜这次离开美国之前,由费米主持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也已经完成填料,估计现在早已点火运转。费米将依靠这座石墨反应堆,用氘轰击铀235,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人工元素——钚239。因为根据所有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共同估计,在同等装药条件下,用钚239做装药制造的原子弹,要比用铀235装药制造的原子弹威力大多了。

而为了完成提取钚239这项伟大的工作,原子能实验室和铀浓缩加工厂都曾经大批招收人手。现在在这两处地方工作的科研人员,总人数已达到惊人的三千余人,是当初萧峰离开美国时的几十倍。

当然,以董二喜的文化水平,就算是经过在美国那一段时间的恶补,也不可能完全搞明白铀235和钚239到底是些什么东西,至于原子弹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就更不明白了。他向萧峰汇报时说的这些话,全都是把奥本海默、费米、玻尔等大科学家说的原话照搬过来的。

听了董二喜的汇报,萧峰心里真是喜不自胜,因为太过高兴,竟然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站起身来,在地上走来走去,兴奋地搓着手不停地说道:“都开始搞钚239了,这可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他当然有理由兴奋,因为他太了解董二喜的报告意味着什么了。有了铀235,制造原子弹最关键的问题就解决了,从铀235诞生的那一时刻开始,再谈制造原子弹,就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打实的能把它变成现实的。如果再有了钚239,那么原子弹的小型化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而且比起铀235,钚239的自发裂变几率更大,爆炸利用效率也就更高,所以会更节省核原料。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虽说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真正的原子弹长什么模样,但是大多数人对这东西应该都不陌生,因为二战末期美帝扔在日本广岛和长崎那两颗原子弹太著名了。

但尽管如此,也恐怕没多少人知道,铀235的临界质量是15公斤,也就是说,能够引发铀235的爆炸重量是15公斤。用它来做原子弹,内部填充的铀235重量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低了,铀235不能引爆,也就无法成为核弹;高了就更麻烦了,不用引爆,它自己就爆炸了。这就限定了原子弹装药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临界质量的一倍,从而大大限制了原子弹的威力。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铀235只能用来制造最简单的原子弹,也就是所谓的枪式结构原子弹。两块均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相隔一定的距离,不会引起爆炸,当它们快速的合在一起,如果产生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就会立刻发生爆炸,这就是枪式结构原子弹的基本原理。

但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若将这两块铀慢慢地合在一起,那么链式反应刚开始不久,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们本身吹散,而使链式反应就此停息,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最终得到的结果,将比反应堆超临界事故爆炸时的情况强不了多少。因此,用铀制造原子弹的关键问题,就是要使它们能够极迅速地合在一起。具体做法就是,将一部分铀放在一端,而将另一部分铀放在另一端的一个“炮筒”内,借助于后面的烈性炸药爆炸,极迅速地将它从炮筒内推出,跟外面那一块铀迅速完全合在一起,一次造成超临界,产生超大规模的核爆炸,也就是引爆了原子弹。

在枪式结构中,每块核装药不能太大,最多只能接近于临界质量,而决不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质量。因此当两块核装药合拢时,总质量最多只能比临界质量多出近一倍。这就使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另外,在枪式结构中,两块核装药虽然高速合拢,但在合拢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仍然显得过长,以致于在两块核装药尚未完全充分合并以前,就由铀235 自发裂变所释放的中子引起爆炸,也就是通常说的“过早点火”。

这种“过早点火”造成的爆炸效率极低,使核装药的利用率很低。一公斤铀235全部裂变,大约能释放18000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一颗原子弹的核装药一般为15~25公斤铀235。而当初美帝扔在广岛的“小男孩”,就是铀235装药的枪式结构,据最终估算,其爆炸当量只有一万吨多一点儿,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核装药利用率还不到百分之五。

与铀235的低爆炸效率相比之下,钚239的优越性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因为钚239要比铀235的自发裂变几率高得多,所以用它来制造原子弹,就可以使用压缩波效应所需的时间远较枪式结构合拢的时间短促的内爆式结构,从而大大提高核装药的利用效率。而且核弹威力的大小,也不再受临界质量的制约,既可以造的个头很大,也可以搞得个头很小。

所谓的内爆式结构,就是原子弹利用核装药周围突然增加的巨大压力,从而增加核装药密度的方法达到超临界。在这种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炸药制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心。通过许多枚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

在这种巨大的内爆波的急速挤压下,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短时间内突然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质量大大超过超临界水平。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压缩波效应打到最大时,才把它“点燃”,也就是引爆,从而可以大大减少“过早点火”的几率。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同时也使核材料的利用率大大增加。

当初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叫做“胖子”的原子弹,采用的就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在它的内部,只装了不到八公斤的钚239,却产生了两万吨的TNT当量,效率远远优于使用了16公斤铀235的“小男孩”。

正当萧峰还沉浸在即将拥有原子弹的巨大喜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董二喜汇报的另一个情况,却给他兜头浇了一瓢冷水。

支持:159TXT,请把本站分享给你们的好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